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本刊1964年第8期刊载“插齿机加工齿条的经验”(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后,从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及挂轮表对原文的分齿挂轮,提出补充意见,以供参考。分齿挂轮的打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2.
《起重运输机械》1975年第1—2期刊载的《绳轮内力分析》一文在读过以后很受启发,该文对于工程上的实际问题认真地钻研与探讨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为了使该文的结论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觉得有两个问题有进一步地说明与研究的必要。即: (1) 文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β(全部内力及变形公式都用到它)计算有误,有可能影响该文给出的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3.
1973年3期《轴承》上刊登的“关于推力球轴承套圈磨沟道砂轮临界直径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在推导砂轮临界直径D_(SL)理论计算公式的最后阶段存在一定缺陷,以致未能得出简单而精确的结果。本文准备以原文导出的D_s计算式(见该期《轴承》第68页)为基础,完成D_(SL)公式的推导工作,然后以其他方法讨论该公式能否成立。  相似文献   

4.
本刊1991年第2期发表的《桥式与门式起重机的接地保护》(以下简称《保护》)一文,对GB 6067—85标准中的接地谈了两点看法。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现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5.
《对往复泵自动阀设计计算方法的分析探讨》一文(下称原文,见《化工与通用机械》1976年10—12期)与读者见面后,许多同志提出问题。原文中导出泵阀设计计算公式的阀板简化运动方程(符号意义见原文。下同):  相似文献   

6.
根据本刊1979年第2期登载的《热敏记录电笔在自动平衡记录调节仪表的应用》一文,为使圆图自动平衡记录仪(以下简称仪表)能象长图多点或双笔仪表那样记录两个以上的参数,我们试改了XWB—100型电子电位差计,效果较为满意,可以代替多点仪表。圆图仪表具有指示清晰、换纸方便、便于分析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7.
形位公差新系列国家标准发布后,不少作者发表文章探讨了相关要求的应用问题。笔者也在本刊1996年第4期发表了《不同公差要求下极限尺寸含义的探讨》(以下简称为《不》文),文中也涉及到相关要求的有关问题《不》文引起了其他作者在意,相继有《对最小实体求实用性的探讨)}、《对小实体要求实用性的进一步探讨》、《也谈对新系歹形位公差国家标准的解》(以下分别简称为《对文、《进》文和《也》文)等了在本刊发表,分别探讨了有关问题,发表了与拙相同或不同的见解。读几深受启发,同时也感到车必要对有些问题作更入、更全面的分析和…  相似文献   

8.
《滚齿调整中的挂轮比允差计算》一文在本刊1984年第2期发表后,收读者的来信,对该文提出了商榷,今对文中的公式进行补充推导。  相似文献   

9.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88年第3期刊登的《电子自动平衡记录仪维修技术问答(Ⅱ)·关于测量桥路的维修》一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电子自动平衡记录仪(以下简称仪表)中的测量桥路的作用原理以及故障的检查维修。但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点需作补充说明,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洪志 《机械》1990,17(6):43-45,48
《机械》杂志在1989年第2期登载了《用重合度圆整法提高渐开线齿轮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探讨》一文(以下简称《用》文)。文中所提出的基本论点是:对斜齿轮传动,可通过调整齿宽来改变轴向重合度ε_a,使ε等于整数,实现传动过程中啮合齿数不变,以消除轮齿上的载荷突变,达到降低嗓音提高齿轮承载能力之目的。笔者对这一基本论点提出以下不同看法,兼与《用》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93年第8期发表了王元亮先生的“位置度公差的标注形式剖析”(以下简称“王文”),1994年第1期发表了谢秉贤先生的“对位置度公差的标注形式剖析一文的商榷”(以下简称“谢文”),第6期上发表了刘佩珍女士的“对GB13319—91的理解”(以下简称“刘文”),三文对位置公差与尺寸公差联合标注形式及含义作了讨论、解释.对正确理解和深入贯彻GB133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是非常有益的.三文对联合标注的解释和看法存在分歧,都不相同;笔者拜读三文之后感到三文的解释与看法均不尽正确.本文提出第4种意见,供讨论参考.笔者认为,讨论联合标注的形式和含义必须根据GB13319中规定的定义、标注形式及其含义来展开,对于线性尺寸必须根据GB1800—79《公差与配合总论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中规定的术语和标注形式及其含义来展开.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在GB13319中3.4条b的标题是基准的注法、确定平行关系,并以图18表示(即本文图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针对“对往复泵自动阀设计计算方法的分析探讨”一文(见《化工与通用机械》1976年第10、11、12期,以下简称(《探讨》),提出一种在不忽略阀惯性力影响的条件下,使阀运动微分方程得以简便求解的新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刊于1996年第4期、1997年第6期分别刊登了《不同公差要求下极限尺寸含义的探讨》(以下简称《不》文)和《对最小实体要求实用性的探讨》(以下简称《对》文)关于对新系列形位公差国家标准中一些问题的论述文章,对促进该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很有实际意义。笔者仅谈谈对《不》文和《对》文中一些问题的理解。1.零件壁厚极限尺寸的计算是最大、最小实体要求应用的具体操作,是生产及检测的根本依据,必不可少。《不》文和《对》文中对零件壁厚的计算都采用了以下计算方法,见图1和图2。图1的计算:式中△min、△mzx──分别为最小、最大壁…  相似文献   

14.
本刊1983年第9期刊登了巫云龙的《直线度误差测量中的一种方法》一文(下称原文)后,收到了北京夏扬的《也谈导轨直线度误差测量和计算——兼与巫同志商榷》一文(下称夏文)和南宁李南山的来信。以后,巫云龙又写了《再谈直线度误差测量》一文(下称巫文)。编者对上述文章的论点进行比较后,认为主要分歧是对国家标准的定义和检测方法认识不同,而不是学术上的原则问题。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现将两种看法的主要内容综述于下,以期有进一步的认识。一、关于在计算“直线度误差值”时,应按误差曲线的最小包容线间垂直距离计,还是应  相似文献   

15.
《金属加工》在2008年第24期刊登了《圆柱孔定位误差分析及计算》一文(以下简称《误差分析》),该文以图1、图2为例分别叙述了有关资料中关于圆柱孔定位误差中的位移误差计算的两种公式。一是心轴水平安装时的基准位移误差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有些同志读了《对往复泵自动阀设计计算方法的分析探讨》一文(见本刊1976年10~12期)后,认为“阀板运动推举力似乎应当用T_(tj)=f閥板ζγ_j(U_x~2)/2g(1)计算,原文中却用T_(tj)=f閥板ζγ_j(U_x~2)/2g(2)(式中f閥板表示阀板的投影面积,f閥孔表示阀孔的过流截面积,其余符号意义见原文,下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84年第3期刊登了《双刀直进轮切法加工梯形螺纹》一文后,笔者陆续收到读者的来信,肯定了此法简便可靠,容易掌握,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今简复如下: 1.适用范围:只要切削条件相似均可应用,很难限定在某一范围。这双刀轮切螺纹是从拉刀轮切得  相似文献   

18.
四川资阳读者来信说,阅读了“测量凸轮升程时基准值的确定”(见本刊1986年第4期)一文后,我厂进行了讨论。按原文的观点,虽能大大提高凸轮的加工精度,但不符合国家检测原则(最小区域包容法),故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5年第12期发表的《半轴早期失效的原因与对策》(以下简称《对策》)一文,详细分析了驱动桥半轴早期失效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通过试验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项成功的质量攻关,不仅彻底解决了半轴早期失效问题,而且为其他长轴类件如轮边支承轴等提供了示范,同时还带动了相关工装与热处理工艺的变革,更为创建节能型的热处理车间开辟出了一条新路。所谓新路是因为以往我们所谈的热处理节能,大多侧重于加热设备和车间管理,而本文所述的是以满足零件热处理新的技术要求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一)《机械设计》1984年第4期刊载的刘平娟、孔伟程“渐开线齿轮齿形系数的计算公式”一文(以后简称“刘文”),结合国家标准,推导出齿形系数的计算公式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