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强夯置换法加固软弱地基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新发  阎爱荣  李存良 《山西建筑》2010,36(14):108-109
介绍了强夯置换法加固软弱地基的工程实例,工程实践表明:通过强夯置换法加固淤泥质粉质黏土,大幅度地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为类似地质的地基加固提供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土工基础》2020,(2):165-167
淤泥质土具有高压缩性、高含水量、高灵敏、易扰动、低强度等特性,拟建场区处于白泉泉域的排泄区,受下部承压岩溶水顶托补给,赋存于上部厚层淤泥质粉质黏土中的第四系水具微承压性。下部粉土层为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头与潜水水头基本一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下部岩溶水越流补给,为中等透水层,若不能较好地处理承压水,基坑突涌风险较大。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改变了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对基坑的围护结构及基底的加固措施要求较高,影响着施工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田野  赵斌 《四川建材》2019,(8):76-79
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及具有一定蠕变性等特点,在地层中一般作为弱力学层的软弱夹层,使得软土地层的强度和变形较为复杂。以含淤泥质粉质黏土的某软土基坑为背景,通过监测桩体的水平位移和周边地表沉降变形,发现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含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的地层变形较大,易造成基坑不均匀沉降;利用FLAC3D软件分析了内摩擦角φ和黏聚力c值对软土的变形影响规律,发现随着φ和c值的增加,基坑变形减小,与现场监测变形结果一致;通过分析得出,有效控制淤泥质黏土层的含水率,及时有效地监测基坑变形,是保证含淤泥质粉质黏土软土基坑安全高效施工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周卫华 《山西建筑》2009,35(1):107-109
通过桩静载荷试验对粉质黏土中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粉质黏土中桩的侧摩阻力系数为37.6kPa,桩的端摩阻力系数可达3.34MPa,位于粉质黏土层中的桩端阻力占桩承载力的50%左右,桩为端承摩擦桩,且桩的承载力较高,沉降变形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黏土常规三轴蠕变试验成果,研究了望江地区淤泥质粉质黏土的非线性蠕变力学特性,分析了其轴向蠕变规律。蠕变试验采用分级加载的方式进行,利用线性法和"陈氏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淤泥质粉质黏土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蠕变试验曲线,发现"陈氏法"比线性法更适合处理非线性流变材料的蠕变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到该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应力-应变等时曲线,根据该曲线的变化规律,采用Singh-Mitchell模型对该淤泥质粉质黏土的蠕变曲线进行拟合,确定模型参数,建立了适用于望江地区淤泥质粉质黏土的非线性蠕变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台州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在掺入水泥、生石灰、粉煤灰的基础上添加聚丙烯酰胺,对重塑黏土、不加聚丙烯酰胺、加聚丙烯酰胺重塑黏土试样进行扫描电镜观测,研究聚丙烯酰胺结合无机材料对淤泥质黏土孔隙结构的影响。最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固化剂对淤泥质黏土孔隙结构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经固化剂加固后的黏土颗粒间胶结联结加强,结构稳定性提高。最后采用MATLAB对图像中孔隙总面积,总周长等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发现:淤泥质黏土的天然孔隙比、不加聚丙烯酰胺重塑土的孔隙比、加聚丙烯酰胺重塑土的孔隙比依次递减,从而得出聚丙烯酰胺与无机材料结合比单加无机材料作为固化剂对淤泥的加固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8)
基于电化学阻抗在土体方面理论体系的不足,提出了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所拟合等效电路参数来表征土体结构和特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测试粉质黏土在不同击实功、含水质量比、孔隙水中NaCl质量比和黏粒质量比下的电化学阻抗谱图,并利用Z-View软件拟合粉质黏土的等效电路,分析其等效电路参数与土体特性之间的物理意义。在含水质量比为9%时,粉质黏土的电化学阻抗谱呈现准Randles模型,随着其含水质量分数的增加、孔隙水中NaCl质量比的增大和黏粒质量比的降低,粉质黏土扩散阻抗消散,呈现非Randles模型。经等效电路模拟后发现:可以用其参数溶液电阻表征孔隙水的状态及特性;电荷转移电阻表征粉质黏土孔隙的连通特性;双电层电容表示粉质黏土内部孔隙离子浓度和土体电荷带电的综合特性;扩散阻抗则反映粉质黏土的密实度。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形象衡量粉质黏土的物理性质,扩展了电化学阻抗在土体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加固饱和淤泥质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传统强夯法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条件下加固饱和淤泥质黏土地基的不足,提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新型静–动力排水固结技术与施工工艺,并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工程软基处理试验区科研项目,通过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和表层沉降等实施现场监测及室内土工试验,分析其加固机制,进而验证施工参数。地基处理后,经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载荷板试验检测,证明加固效果显著,比贯入阻力提高200~300 kPa,标贯击数增加2击,地基承载力达130 kPa。研究工作为今后软基处理工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以下简称CFG桩)在湿陷性黄土、粘性土、粉土、砂土地区已经被应用和推广,但在人工填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中能否应用,工程界尚未统一认识。通过CFG桩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变形及地基承载力等参数的设计计算,并在静载试验和沉降计算中进行检验,证明了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的实用性及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以南方某钢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例,通过分析室内土工试验,总结该场地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变形性,建立起其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分析该地基处理后软土的沉降规律,为经济合理的使用软土地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兴长  陈慧 《四川建筑》2005,25(1):62-64
针对绵阳地区广泛分布的粉质粘土,分别进行了静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通过对比这两种试验结果,确立了绵阳地区可塑性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为绵阳地区采用静力触探确定可塑性粉质粘土承载力提供了计算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黄河三角洲粉质类土承载力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黄河三角洲粉质类土,是指1855年黄河改道以来注入渤海快速堆积的细粒沉积物,目前覆盖面积约5000 km2,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所在地。选定4个研究场区地基土,进行现场系列原位土工试验,即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扁铲侧胀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分析研究黄河口新近快速堆积的细粒沉积物承载力特征值;系统比较各种试验手段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差异;以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为标准,建立比贯入阻力Ps、标准贯入击数N、含水量w和孔隙比e与承载力特征值fk间的回归方程,为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粉质类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层土体的热传导特性是开展地铁隧道周围土体温度场分析的关键参数。本文采用基于热探针法的KD2热传导仪,对上海地区地铁隧道经常穿越的第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的热传导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了热导率与孔隙比的相关性,并应用若干现有经验公式对上述热传导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以检验各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孔隙比越大,其热导率越小,上海第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的热导率变化范围在0.98~1.25 Wm-1K-1之间,使用Woodside公式能较好地拟合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4.
川南地区粉质黏土具有含水量高、承载力低的特点,不适宜用作路基材料,选取川南地区一段乡村公路作为试验路段进行高含水量粉质黏土室内改良试验。为提高高含水量粉质黏土路基填料的压实特性,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在土中掺加石灰外加剂以改善粉质黏土的工程力学性质。通过分析外加剂的掺量、种类以及养护龄期等因素对石灰改良土工程性质的影响,并对石灰改良土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以选择并确定适合于高含水量粉质黏土的最佳外加剂掺量,以期指导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丛树宇 《山西建筑》2004,30(10):42-43
介绍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西延线TA2 5标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地层降排水施工方案的选定及实施 ,阐述了真空管井的结构型式及施工程序 ,经试验证明其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上海奉贤区淤泥质粉质粘土工程性质指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整理上海奉贤区10个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对上海奉贤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工程性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工程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并拟合了指标间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芜湖市花津南路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砂地质条件下软基处理工程为例,论述了粉喷桩软基处理技术方案、材料要求、水泥掺入量确定、机械参数选择等,经施工现场检验,粉喷桩软基处理技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对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砂地质条件下软基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某跨海大桥淤泥质黏土的土工试验数据,分析了该类土的天然含水量、孔隙比、液限、塑性指数及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对淤泥质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总结归纳了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计算得到了各参数间的关系式,对该地区类似工程中的淤泥质黏土物理力学指标快速确定及地基加固设计等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东日照市某淤泥质黏性土钢铁精品基地工程,结合理论分析,通过置换墩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地质雷达探测等多种原位测试手段及室内土工试验,探讨了强夯置换加固淤泥质黏性土地基的作用机理、加固机制以及有效加固深度。试验结果表明,强夯置换墩的墩长为7.5~9.0m,置换墩的承载力分别为1250kN、1173kN,承载力满足要求;强夯对浅层墩间土有明显的加固效果;强夯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呈波浪型分布,介于21~110kPa之间,静置2d左右,可以有效减小强夯过程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且强夯一遍后静置5d左右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至夯前水平;经过强夯,消除了第五层粉细砂土的液化。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地区强夯置换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扩缩径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工程问题之一,对桩基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依托广东珠海某沿海桩基工程,采用PLAXIS 2D软件分析深厚淤泥地层及粉质黏土地层中不同扩缩径条件下(2倍直径、正常直径和0.5倍直径)桩基承载力及桩身应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淤泥地层扩缩径桩和正常桩承载力相差不大,粉质黏土地层扩径桩承载力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