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缂丝以独到的织造技术形成特有的风格,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缂丝的历史沿革与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述了缂丝业的市场现状,探讨缂丝产业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及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措施,为缂丝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凤蓉 《丝绸》1992,(1):50-52
缂丝是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丝织工艺品,文章以故宫博物宫珍藏的缂丝精品为例,从实物的角度论述了历代缂丝的工艺技法、构图、设色及风格特色。指出宋代缂丝艺术已达到极高成就,元代缂丝常掺加金线,明代缂丝添加彩绘,而清代缂丝则缂绘、缂绣结合。缂丝不愧为我国丝绸艺术的珍宝。  相似文献   

3.
廖军  许星 《丝绸》2005,(11):47-49
我国的缂丝织造工艺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缂丝工艺大约出现在唐代,宋代开始盛行,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顶峰。晚清以后,缂丝逐渐走向衰落。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缂丝工艺才被重新重视起来,千余年的历史积淀使缂丝不仅工艺精湛,而且极赋艺术魅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发展却并不尽人意。文章拟对缂丝的历史沿革和艺术特色进行了阐述,并就缂丝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缂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手工工艺.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缂丝技艺逐渐落寞.为使缂丝技艺得到更好保存和发展,本文提出以昆曲《牡丹亭》为主题,提取"蝴蝶""花上金铃""柳叶"等元素,将苏州昆曲韵味、苏州缂丝技术有意结合,设计并制作缂丝首饰,使缂丝作品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市场.  相似文献   

5.
缂丝,以其特有的织造艺术魅力被誉为织中之圣。十八世纪缂丝技艺逐步走向繁盛,观赏性缂丝逐渐增多。以故宫陈列的两件缂丝挂屏——"应真渡海图"和"应真飞锡图"为例,通过对历史背景、题材典故、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剖析,探讨这一类缂丝文物缂织技术和工艺的精湛之处。  相似文献   

6.
为使苏州缂丝文创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支持,对缂丝的审美特征,设计理念、工艺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缂丝文创开发困境,从发扬审美理想,继承设计理念以及刻画工匠精神等方面开发缂丝文创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缪秋菊 《丝绸》2011,48(10)
在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基础上,保留缂丝色彩图案的传统风格,融入现代元素和流行色彩,赋予缂丝作品更加鲜明的民族感和时代感。从花卉、人物、吉祥和其他四方面对缂丝纹样的题材进行了梳理归类和产品开发,并对缂丝纹样的色彩运用和题材开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茅惠伟 《丝绸》2006,(7):49-51
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出土及传世的元代服用缂丝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元代服用缂丝的织造技术、图案题材及用途进行分析,力求较为客观地探讨元代服用缂丝.  相似文献   

9.
针对缂丝技术人员严重缺失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培养缂丝非遗人才,从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材和毕业条件几个方面阐述缂丝非遗人才培养模式,认为高职院校探讨缂丝非遗人才培养新模式对缂丝非遗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缂丝效应及其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缂丝效应的基础上,叙述缂丝织物的各种缂织技法、传统缂丝织物的规格,并探讨了在现代生活所用缂丝制品方面的设计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