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成矿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Au的含量相对较高,铜矿石中Cu、Au原子比值低于25 000,Au、Mo原子比值高于30,表明其为富金斑岩铜矿床。雄村斑岩铜(金)矿床Cu与Au、Ag的关系比较密切,Au与Mo之间则基本没有关系。矿体主要分布在强烈的绢云母和硅化蚀变带中,Au、Ag 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深度较浅,而富金斑岩矿床的一般成矿深度为0.4~1.5 km,雄村铜(金)矿床中Mo主要赋存于辉钼矿中,Mo元素多集中在矿体的边缘,含量较低,仅为驱龙斑岩铜矿的1/10。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形成环境为岛弧或似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条山铜矿峪外围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荣  席增仁 《有色矿山》2003,32(4):12-13,37
斑岩铜矿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铜矿类型,成带分布、成群出现。中条山是国内少有的铜矿集中区之一。铜矿峪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其外围找矿研究程度低,具有与铜矿峪矿床类似的物探、化探异常模式,有发现新的隐伏铜矿的可能。隐伏矿床发现与勘察需要时间长,应尽早开展铜矿峪外围找矿研究。以满足中条山铜矿基地对铜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铁氧化物铜-金矿床与斑岩铜矿的构造控制及岩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与斑岩铜矿,因规模大、经济价值高而成为重要勘查目标.智利洋壳俯冲边缘汇聚了世界超大型斑岩铜矿和IOCG矿床,构造岩浆演化形成明显磁铁矿-磷灰石、IOCG、斑岩铜金、斑岩铜钼的成矿演化序列分带,大量钙碱性岩浆活动及同时代火成岩是重要成矿基础.岩浆侵位和流体演化是形成IOCG及斑岩型矿床的主要机制,IOCG矿床浅部角砾岩筒具有斑岩矿化蚀变特征,与富金斑岩型铜矿有更加相似的特征及过渡性,在勘查中要重视构造、岩相和蚀变研究.  相似文献   

4.
斑岩铜矿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铜矿类型,成带分布、成群出现。中条山是国内少有的铜矿集中区之一,铜矿峪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其外围找矿研究程度低,具有与铜矿峪矿床类似的物探、化探异常模式,有发现新的隐伏铜矿的可能。隐伏矿床发现与勘察需要时间长,应尽早开展铜矿峪外围找矿研究,以满足中条山铜矿基地对铜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物质组分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具多期多种矿化特点,金矿体具有中酸性侵入体接触带型金矿的特点又具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特点,铜矿体属斑岩型铜矿。矿化可划分为两期,早期与次生石英岩同期,有金、铜形成;晚期成矿热液继续沿网状微裂隙或破碎带上升,在石英闪长岩体顶部微裂隙系统中使早期铜矿化进一步富集而形成铜矿体,同时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进一步富集形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6.
斑岩铜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铜矿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然而地表矿和易识别矿几乎全被发现,使得找矿的难度日益加大。斑岩铜矿尽管品位低,但矿化均匀,以其规模大、埋藏浅、易开采而成为最主要的铜矿床类型。深入研究斑岩铜矿的时空分布、构造背景、围岩蚀变分带和矿化分带、成矿系列以及斑岩铜矿的成因模式无疑对认识斑岩铜矿的成因和指导斑岩铜矿的勘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建立斑岩铜矿的勘查模式和提高斑岩铜矿的勘查效率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7.
一般斑岩型铜矿不仅存在蚀变分带,还存在矿化类型及岩性分带。在纵向上具有三层结构特征:上部震裂角砾岩带,中部爆破角砾岩或隐爆角砾岩,下部斑岩。其对应的矿化类型基本也可分为三个类型:上部为网脉状—脉状矿化,中部为角砾状矿化,下部为浸染状矿化。通过典型矿床研究,可以建立斑岩型铜矿床模型。源于上地幔的岩浆在分异和上升过程中,在适当的部位与其他热液(构造热液、天水等)发生混合和反应,使成矿物质析出沉淀而成矿,并对应产生不同类型矿床。其空间分布由下至上大致是:斑岩型钼矿—斑岩型铜钼矿—斑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金矿+网脉型铜金矿—角砾岩型铜金矿+网脉型铜金矿+脉型铜金矿—网脉型金铜矿+脉型金铜矿+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董超阁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2):171-173,176
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斑岩铜矿矿床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分布都不是独立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常与同一类型的几个矿床共生。  相似文献   

9.
香格里拉雪鸡坪铜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矿区Ⅲ、Ⅳ矿体补充勘探获得的成果和认识,分析总结了雪鸡坪矿区成矿特征:成矿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并与斑岩体特征、围岩性质及热液蚀变作用关系密切;总体矿化弱,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矿体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Cu品位低,具斑岩型铜矿典型特征。指出了矿区(矿床)找矿目标和方向:蚀变齐全的中—中酸性超浅成-浅成斑岩体为找矿目标;矿体露头、铁帽、孔雀石、铜兰、铅华、钼华等标型矿物及氧化淋漓带为找矿标志;矿床中深部和边缘为主要找矿方向,Mo、Se等有益组分的研究和综合利用也是"找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紫金山铜金矿床XI号铜矿带位于矿床的深部,是探讨矿床深部是否有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的理想区段。在资料收集、详细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XI号铜矿带主成矿阶段与铜蓝、蓝辉铜矿等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XI号铜矿带主要发育液相、气相、CO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60°C和300~360°C,盐度介于0.35%~33.40% NaCl eqv;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2O、CO2、NaCl、CO2-3,成矿流体属于NaCl-H2O-CO2体系。综合分析发现,XI号铜矿带成矿流体同时具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因而判断XI号铜矿带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叠加部位,紫金山铜金矿床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其深部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紫金山铜金矿床Ⅺ号铜矿带位于矿床的深部,是探讨矿床深部是否有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的理想区段。在资料收集、详细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Ⅺ号铜矿带主成矿阶段与铜蓝、蓝辉铜矿等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Ⅺ号铜矿带主要发育液相、气相、CO_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60℃和300~360℃,盐度介于0.35%~33.40%NaCl eqv;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_2O、CO_2、NaCl、CO_3~(2-),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O_2体系。综合分析发现,Ⅺ号铜矿带成矿流体同时具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因而判断Ⅺ号铜矿带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叠加部位,紫金山铜金矿床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其深部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基本特征及其形成背景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总结出新疆的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概况、形成的条件及其构造背景,最重要的是对新疆的斑岩型铜矿的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对今后的寻找斑岩型铜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后山铜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物探、化探异常分析,认为后山铜矿区与邻近的铜矿峪铜矿床属同一地质成矿带,具有与铜矿峪铜矿类似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含矿层位、构造、斑岩体是控制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对工程揭露的矿体赋存部位、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寻找隐伏矿的思路,对今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斑岩铜、钼矿是铜矿的一种主要类型。近年新疆土屋斑岩铜矿的发现和有关找矿实践与研究说明,斑岩铜矿在国内,特别在新疆是一种重要的成矿类型,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通过有关资料研究和勘查实践,试从斑岩铜矿的控矿条件出发,对斑岩铜矿的有关找矿方向进行了概述;并以土屋斑岩铜矿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勘查过程证明了综合找矿方法的重要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安 《采矿技术》2003,3(3):55-57
简要介绍了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城门山铜矿床的形成与长山——城门湖背斜和北东东、北西、北北东三组断裂有关,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与石炭、二叠、三叠纪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部分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床为似层状、豆荚状、透镜状、带状及席状,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深源性。矿床为与燕山早期阶段及晚期早阶段中酸性钙碱质系列岩浆的多次上侵形成的矽卡岩型、块状硫化物型、斑岩型“三位一体”的铜矿床.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康.  相似文献   

16.
纳日贡玛斑岩铜钼矿成矿元素沉淀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日贡玛铜钼矿是青海南部发现的一个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通过分析成矿元素铜和钼的迁移形式,对成矿元素的沉淀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pH值增大,是本矿床中黄铜矿、辉钼矿等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翟会君  朱涛  高轩  炎杉杉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4):148-151,154
自从发现世界性的斑岩铜矿带内的含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性质,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的关系就成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就两者的关系发表了不同的见解。通过对两个世界性斑岩铜矿带的综合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斑岩不是典型的岛弧岩浆岩,而是具有埃达克岩性质的斑岩,因此认为埃达克岩是斑岩铜矿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8.
赵红瑞  牛爱平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1):151-152,155
刘巴店铜矿位于平泉县刘巴店村北侧,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床。区内闪长岩体出露面积较大,呈北东向展布,且构造较发育,对铜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矿体分布规律、成矿地质条件等分析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玉龙铜矿带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带,发现了多个大型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物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利用遥感数据可定量获取蚀变信息。论文选取玉龙铜矿带北段恒星错-玉龙-莽总一带为研究区,基于ASTER数据采用常用的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存在多解性,而采用波谱特征拟合的方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具有综合性,结合矿床围岩、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环形构造和蚀变信息分布的环带特征,对提取结果进行优化和筛选,认为位于甲丕拉组、波里拉组地层、花岗斑岩岩体上,或位于环形构造周围,环带特征明显的围岩蚀变信息,指示矿产存在或成矿有利部位的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王自南 《矿业快报》2006,25(3):48-50
结合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和铜陵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及凤凰山矿田岩浆岩构造,分析了斑岩型铜矿床的典型地质特征,指出了凤凰山矿田斑岩型铜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