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评估方法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了解国内外食品添加剂危险性评估方法的现状和应用状况.方法:按照危险性评估的四个步骤收集JECFA、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在食品添加剂危险性评估方面使用的方法及所需的资料.结果:在收集到的JECFA和其他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评估方法中,多使用动物毒理学方法和体外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危害识别,用阈值法获得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进行危害特征描述,用筛选法、点评估、模型评估等构成渐进式多步骤的暴露量评估方法进行食品添加剂摄入量的评估,用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与每日允许摄入量比较进行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特征描述.结论:目前JECFA和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食品添加剂危险性评估方法,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管理中也已初步应用了危险性评估技术,应在食品添加剂管理实践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国批准的抗氧化剂、漂白剂、乳化剂的摄入水平进行初步筛选,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精确的摄入量评估。方法用预算法,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最大量,含食品添加剂的固体食品和饮料所占总固体食品和总饮料的比例为25%进行筛选。结果22种具有数值型ADI值的食品添加剂,除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由于条件限制未能计算其每日理论最大暴露量外,没食子酸丙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的每日理论最大暴露量低于其ADI值,其它均高于ADI值,其中最高的每日理论最大暴露量约为ADI值的15倍。结论筛选的22种食品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不需要进行精确摄入量评估,其它食品添加剂均需要进行精确摄入量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联合使用情况并评估常用食品添加剂组合的摄入水平及其累积健康风险。方法 根据全球新产品数据库中我国食品中添加剂的联合使用情况、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以及2015—2019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结合2012年总膳食研究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法计算我国一般人群常用食品添加剂组合的理论暴露量和实际暴露量,并应用危害指数(HI)法对其累积作用进行累积风险评估。结果 我国77.90%的食品中使用多种添加剂,使用率最高的是二元组合,其次为三元组合和四元组合,最多有二十九元组合。通过四元组合的使用,我国一般人群四元组合中苯甲酸钠、甜蜜素和山梨酸钾的膳食中每日平均理论暴露量分别为1.30、1.07和1.51 mg/kg BW,在高食物量消费人群(P95)膳食中理论暴露量分别为4.44、4.69、和5.19 mg/kg BW,一般人群苯甲酸钠、甜蜜素和山梨酸钾的每日平均理论暴露量超其相应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个体比例为5.50%,累积评估发现共有4 376个个体的HI≥1,占调查人数的13.69%。根据实际监测数据,一般人群膳食每日平均暴露量分别为0.17、0.08和0.05 mg/kg BW,每日P95膳食中暴露量分别为0.58、0.33和0.44 mg/kg BW,一般人群苯甲酸钠、甜蜜素和山梨酸钾的每日平均实际暴露量超其相应ADI的个体比例为0.02%,累积评估发现有12个个体的HI≥1,占调查人数的0.04%。结论 我国食品添加剂通常以多元形式使用,最常用添加剂二元、三元和四元组合的累积暴露风险较低,但对于HI≥1的个体应注意调整其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4.
<正>食品伙伴网讯据欧盟食品安全局消息,5月5日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源专家组(ANS)再次就脂肪酸(E 570)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发布意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源专家组分别评估了脂肪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遗传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认为人体通过膳食途径接触的脂肪酸仅占总饱和脂肪酸暴露量的1%,脂肪酸作  相似文献   

5.
<正>据欧盟食品安全局消息,2017年5月5日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源专家组(ANS)再次就脂肪酸(E 570)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发布意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源专家组分别评估了脂肪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遗传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认为人体通过膳食途径接触的脂肪酸仅占总饱和脂肪酸暴露量的1%,脂肪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不存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武汉市面制品中铝污染现状, 并评估武汉居民的铝暴露情况。方法 根据随机抽样法采集武汉市面制食品共307件, 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其中铝的含量, 并结合2002年中国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结果, 评估居民面制食品中铝的暴露量。结果 307件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均值为235.4 mg/kg, 总检出率为55.7%, 总超标率为44.6%, 5类样品中铝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武汉市面制食品中铝的平均膳食暴露量为 3.63 mg/(kg?bw), 面制食品铝暴露量的P90值为11.5 mg/(kg?bw), 均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制定的铝每周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ted weekly intake, PTWI)。结论 武汉市面制食品中铝暴露量存在安全隐患,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该类食物中含铝添加剂滥用行为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的暴露水平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5—2021年杭州市食品中食品添加剂铝含量的数据和2015年杭州市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法计算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的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暴露量及每周高食物量消费人群暴露量(P95)分别为0.416、1.986 mg/kg·BW,均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2 mg/kg·BW)。包子、面条、中式糕点、油条、馒头是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暴露的主要来源,累计贡献率达到85.9%。如果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关于含铝食品添加剂的限量规定,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将分别下降88.2%和84.0%。结论 目前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暴露量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但高食物消费人群每周暴露量(P95暴露量)接近PTWI,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P95暴露量已超过PTWI,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以降低铝暴露过量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对湖北省食品中添加剂进行风险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降低食品安全潜在的危害因素及概率.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水晶球软件,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湖北省食品中甜蜜素和安赛蜜的每日平均暴露量和风险概率进行评估.结果 腌菜制品中甜蜜素的每日平均暴露量和风险熵最高,分别为3.98E-4 g/kg·BW·d和0....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的暴露水平和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2—2016年江西省食品中山梨酸及其钾盐含量数据、2016年江西省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法计算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的暴露水平,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每日平均暴露量及每日高暴露量(P95)分别为0.031和0.085 mg/kg BW,分别占暂定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3 mg/kg BW)的1.03%和2.83%。西式糕点、大米制品、熟肉制品是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暴露的主要来源,贡献率达到总膳食暴露量的75%以上。如果严格执行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关于山梨酸及其钾盐限量规定,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每日平均暴露量和每日高暴露量分别下降25.7%~49.5%和14.5%~27.9%,西式糕点、果蔬汁类饮料、新型豆制品则成为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暴露的主要来源。结论目前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暴露量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但仍有部分暴露来源于食品添加剂滥用,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0.
香料香精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目前国际上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香精多达几千种,因此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进行监管及评价很有必要。美国及欧盟等相关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监管及安全评价体系,在国际香料监管及评估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重点介绍了欧美关于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监管机构和组织:美国食品用香料香精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但其将香料评价工作交由食品香料与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执行,FEMA主要工作是通过FEMA GRAS计划确保食品用香料的安全;欧盟食品用香料的监管工作主要由欧洲理事会(COE)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其中EFSA是制定食品安全法规的权威机构,主要公布欧盟许可的食品用香料名单。总结了欧美关于食品用香料香精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包括暴露量评估及毒理学评估方法。在美国,人均摄入量(PCI)×10法是最被认可的暴露量评估方法,每日最大摄入量(MSDI)法被EFSA认为是最适合一般使用的香料物质摄入量的评估方法。在毒理学评估方面,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法是目前欧美基因毒性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欧美对于香料香精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具有高度相似性,可为我国食品用香料香精监管及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食用香料的风险评估方法与其他食品添加剂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毒理学关注阈值法是香料评估的主要方法。应用毒理学关注阈值法进行香料评估时,同样要求对人类的暴露水平进行正确估计,目前常用的香料暴露评估方法有源自调查的最大摄入量法、单份暴露技术、双份暴露技术等。本文将介绍食用香料的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Food consumption data are a key element of EFSA’s risk assessment activities, forming the basis of dietary exposure assessment at the European level. In 2011, EFSA released the Comprehensive European Food Consumption Database, gathering consumption data from 34 national surveys representing 66,492 individuals from 22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Due to the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used, national survey data cannot be combined to generate European estimates of dietary exposure. This study was executed to assess how existing consumption data and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dietary exposure and risk estimates at the European Union level can be improved by developing a ‘Compiled European Food Consumption Database’. To create the database, the usual intake distributions of 589 food items representing the total diet were estimated for 36 clusters composed of subjects belonging to the same age class, gender and having a similar diet. An adapted form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method was used for this, with a number of important modifications. Season, body weight and whether or not the food was consumed at the weekend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of consumption. A gamma distribution was found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mode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food amounts in the different food groups instead of a normal distribution. These distributions were combined with food correlation matrices according to the Iman–Conover method in order to simulate 28 days of consumption for 40,000 simulated individuals. The simulated data were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consumption statistics of the simulated individuals and food groups with the same statistics estimated from the Comprehensive Database. The 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using the simulated database for exposure assessment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食物过敏发生率的逐年升高,食物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介绍了食物过敏原特性、致敏机制、临床表现、常见致敏食物及主要暴露来源等内容,概括了食物过敏原阈值及参考剂量的制定方法和最新调整情况,并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几种食物过敏原的风险评估方法,以期对下一步开展我国人群食物过敏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辽宁地区部分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暴露对我省居民健康的潜在风险。方法 随机从辽宁省大型商场和小型农贸市场采集样品共330份, 采用蒸馏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基于点评估和概率评估两种评估方式, 对食物中二氧化硫残留的膳食暴露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经检测的不同食品中二氧化硫的膳食摄入风险值均远小于100%。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7.6进行概率评估, 在50%、75%、90%、99%暴露量位点下, 不同食物二氧化硫的风险商(hazard quotient, HQ)值均远小于1。结论 辽宁地区食物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 无明显膳食风险。  相似文献   

16.
双酚A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人体暴露于双酚A可能会带来健康问题.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双酚A生产国,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对双酚A的暴露量进行系统性评估,缺乏相应的食品接触材料数据库.因此,了解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的双酚A暴露风险及国内外主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及消费者食品选择指导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在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暴露评估时采用方法的原理、所需资料和计算过程,并对各种方法的覆盖面、实用性、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各自优缺点,为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包装材料暴露评估方法,制修订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食品包装材料风险评估机构、监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企业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代毒性测试方法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其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应用,暴露评估的精准化需求得到进一步实现。在评估过程中引入化学污染物生物可及性、生物利用度等关键校正因子,可为食品安全管控、标准制修订等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因此,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多种常用的生物可及性和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及其在食品化学污染物评估中的应用,并对新方法、新技术进行展望,旨在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精准化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蔬菜中毒死蜱残留水平, 评估蔬菜中毒死蜱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2012~2019年采集云南省市售蔬菜进行毒死蜱测定, 结合我国食物消费量数据, 采用点评估方法对毒死蜱进行急、慢性膳食暴露评估, 评估结果与急性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 ARfD)、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进行比较, 从而评价蔬菜中毒死蜱的暴露风险。结果 1~4岁人群的急性暴露量大于ARfD(0.1 mg/kg bw), 其余年龄组的急性暴露量均小于ARfD(0.1 mg/kg bw); 各年龄组平均暴露量低于ADI(0.01 mg/kg bw)。结论 蔬菜中毒死蜱的慢性暴露风险低, 但需关注急性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