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对综合参数光电自动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辆轮对尺寸参数和踏面缺陷的检测是保障车辆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电检测技术的轮对综合参数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运用精密激光位移传感及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并结合精密运动控制,实现了轮缘厚度、轮缘高度、车轮直径、轮对内侧距、轮辋厚度、轮辋宽度等主要尺寸参数,以及踏面擦伤和剥离等表面缺陷的非接触自动检测。该系统的尺寸参数测量精度为0.2mm,擦伤深度测量精度为0.1mm,剥离长度测量精度为1.0mm。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检测精度和重复性可满足车辆段修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铁路车辆轮对自动测量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自动测量铁路车辆轮对的新方法,该方法融合结构光视觉传感、步进驱动、图像处理等先进的测试和控制技术,通过建立轮对三维结构模型和三维空间算法,完成轮对参数的测量。根据新方法研制的测量装置实现了包括轮对外形尺寸、轮对踏面擦伤和剥离等10多个参数的全自动非接触测量,不仅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而且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轮对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轨道交通行业轮对尺寸检测手段落后、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Turbo PMAC2+IPC集成的轮对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轮对的多个参数实现高精密测量。主要介绍了轮对测量机的硬件机械结构,使用MFC作为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通过对PID参数调试,对运动轴的阶跃响应曲线和速度曲线进行了效果分析。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论证轮对测量机的数据准确性和实用性,满足了动车轮对装配尺寸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轨车辆轮对测量费时费力的问题,基于激光轮廓扫描传感器技术,开发了一种城轨车辆轮对尺寸在线测量系统。系统采用将激光轮廓扫描仪和激光位移传感器布置在钢轨的内外两侧。将轮廓扫描仪发射的激光线投射到车轮踏面上,实时测量经过测量区域内的车轮踏面外轮廓,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插值运算、数据平滑运算等算法处理,获得车辆轮对的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车轮直径等主要参数。通过对测量结果数据分析,该系统可以完成运行中地铁车辆轮对参数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国内列车轮对人工检测的现状,提出了在VS2010软件开发平台上,利用工控机+运动控制卡+PLC控制+数据采集卡,即1机3卡完成轮对自动测量的控制系统方案。在此理念下完成了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了对轮对关键参数的全自动测量。此控制系统满足企业的精度和生产节拍的要求,体现了轮对测量机控制系统的高度集成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激光三角法原理的轮对几何参数自动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激光三角法原理的轮对几何参数在线自动检测系统。运用CCD摄像机、线激光光源、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研制出了一种列车轮对外形几何尺寸高速在线检测系统。经过在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的实际运用,验证了本系统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实现了对列车轮对直径、轮缘高度、宽度、轮缘角等重要几何参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车轮几何参数自动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车轮几何参数的自动测量原理。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平动特性,在测量框架上部安装多套平行四边形机构和相对应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实现车轮在车间内行走时,对其踏面任意点直径、轮缘厚度、踏面磨耗及擦伤、轮辋宽等几何参数的自动测量。采用通过式测量方式,改变了已有旋转测量方式需要测量平台和轮对支撑与旋转机构的局面。介绍了主要参数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系统误差的自动修正方法,给出了测量系统现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依赖人工测量轮对踏面擦伤、磨损的手段存在着效率低和实时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和UC/OS-Ⅲ的轮对踏面故障检测系统。该系统以移植了UC/OS-Ⅲ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实现对车轮踏面参数的实时采样和计算,并将结果上传到PC上位机供工作人员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本文所设计的低成本列车轮对踏面故障检测系统可有效实现对车轮踏面故障的实时、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9.
轮对作为铁路车辆重要的走行部件,对于铁路的安全运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准确的检测车轮的磨耗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结构光视觉传感技术应用到车辆轮对几何参数的在线测量上,完成测量系统的开发,实现在线动态测量。  相似文献   

10.
张红波  叶海建 《机械》2004,31(8):51-53
提出了如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轮对磨耗值检测的一种方法,详细介绍了系统结构和图像处理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了轮对磨耗值的非接触测量。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