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I决策技术在断块油田调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显忠  杨永超等 《河南石油》2001,15(4):22-23,27
PI决策技术是以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为依据的压力指数决策技术。介绍了PI决策技术及其应用方法,该技术在濮12块应用后,油田各项开发指标得到改善,油藏递减速度降低,实现了高含水期控水稳油的目标。PI决策技术具有快速、实用、操作简单的特点,适用于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期调剖堵水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 ,各项生产指标下滑 ,面对严峻的现实 ,濮城油田迅速采取措施 ,开发新工艺、新技术。 1 998年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 ,开发研制出了以PI决策理论为依据的PI 1型注水井压降测评仪 ,通过阶段性应用 ,已经显示出其优越性 ,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PI决策技术简介PI决策技术是应用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计算所得的压力指数PI值解决区块整体治理问题的技术。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是注水井关井后测得的井口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注水井的PI值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算出。PI决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地层中微…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区块调剖中PI决策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田实际出发,解决高含水期非均质油藏水井区块整体堵水调剖过程中各种问题,方法:使用PI决策技术。结果:濮13块现场应用后,各项开发指标变好。结论: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科学决策性强,及时准确和实用等优点,可推广使用不同条件下的油藏或单井。  相似文献   

4.
杨永超  南国立 《测井技术》2000,24(3):231-233
为了提高高含水期油田调剖堵水的效果,开发了注水井压力指数决策理论,并研制了ZY-PI1注水井压降测试仪。该仪器能快速、准确地完成对注水井压力指数数值的采集和处理,为注水井调剖提供可靠的依据。介绍了ZY-PI1压降测试仪的测量原理,仪器结构,性能及用途。1998年和1999年在濮城油田应用该测试仪分别对200多口井进行调剖取得明显效果。应用结果表明,该仪器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测试数据精确,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PI(注水井井口压力指数)决策技术,实施区块整体调剖决策,可提高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期最终采收率,减缓油藏产量递减,搞好控水稳油。该技术在濮53块应用后,油藏各项开发指标均得到改善。PI决策技术操作简单 ,实用性强,适用于高含水期油田调剖堵水的需要,但需区块整体调剖与三次采油相结合,才能得到最佳的控水稳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原高含水油田调剖、调驱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本论述了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高含水油田分层调剖技术”、“大面积多轮次PI决策技术”、“耐温抗盐低度交联调驱技术”、“预交联颗粒凝胶调驱技术”在中原油田高含水油田的研究应用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攻关的方向。首次提出了利用多次PI决策方法,把PI值变化曲线的拐点位置作为深部调剖、调驱最佳时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孤东油田大孔道封堵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孔道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油层非均质性、胶结强度、开采过程。此外 ,孤东油田是一个非均质严重的高渗透稠油油藏 ,渗透率大小和原油粘度等也影响大孔道的形成。1 .大孔道封堵技术1 1 大孔道井的确定( 1)PI决策技术和RE决策技术。应用PI决策技术和RE决策技术确定封堵大孔道的必要性。PI决策技术是以注水井的PI值为主要依据的调剖堵水决策技术 ,PI值越小 ,孔道越大 ,孤东油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PI <3MPa时 ,可能存在大孔道或高渗透层 ;RE决策技术是利用油藏参数和数值计算方法计算RE的多因素决策因子F(i)对调剖井…  相似文献   

8.
杨建华  李宜坤 《试采技术》1997,18(3):66-70,F003
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PI决策技术及PI测取方法。使用该法决策技术解决了了高含水非均质油藏区块水井整体堵水调剖过程中的六大方面的问题。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操作简便、科学性强、决策面宽、及时准确、可靠实用等特点。同时可推广使用于不同条件下的油藏。  相似文献   

9.
决策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详细介绍了桩西油田在面对油田“三高”(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高、剩余采油速度高)和资源接替紧张、成本控制难度大的情况下,应用决策技术对稠油区块开发的良好效果,通过应用决策技术,成功实现了稠油等高成本区块油井开发的“软着陆”,对油田稠油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大部分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典型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的特点,分析了特高含水期含水变化和提高含水测试精度的重要性,讨论了油田含水测试技术的适应性及不足,并对典型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推荐和介绍了特高含水期高效监测新技术,包括技术原理、特点,适应性,关键技术指标,流程和应用效果,结合油田实际,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PI决策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原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砂岩油气田 ,储集层埋藏深 ,渗透率低 ,非均质严重。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来 ,高渗透层段 (或条带 )水淹严重 ,而中、低渗透层吸水很差或根本不吸水 ,剩余油比较富集。这部分油单靠强注强采、加密井网以及其它常规工艺措施很难采出来 ,而三次采油成本很高 ,且注入水波及系数也难以有大的提高。对PI决策技术在油藏整体调剖堵水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证明 ,通过PI决策整体调剖 ,能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层或条带 ,使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压力指数值基本接近 ,力求达到储集层在平面和纵向上均质化 ,改善中、低渗透层 (或条带 )的吸水状况 ,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和注入水利用率 ,遏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 ,提高水驱采收率 ,延长油田稳产期。对中原油田 1 3个区块的PI决策整体调剖分析和评价 ,证明无论是在油藏吸水状况、产能及含水变化态势、水驱采收率变化 ,还是在经济效益等方面 ,都有较大的改善 ,油田开发水平明显提高。图 2表 3参 3 (王元胜摘 )  相似文献   

12.
疏松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控水防砂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疏松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油井出砂加剧、管柱腐蚀愈加严重。分析了疏松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开发影响因素和油井高含水存在的主要危害,在对控水防砂进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具有控水、防砂双重功能的新型控水砂,并从水油阻力比、接触角、导流能力等方面开展了室内评价。室内评价表明:该控水防砂材料对水油阻力比最高可以达到5.3,接触角152°,同时保留着较高的导流能力。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平均降水率可达15.5%,控水防砂效果显著。控水防砂技术为疏松砂岩高含水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压水射流解堵是用于高含水期油田和低渗透油田增产增注的新技术,该工艺不但具有施工简单、能量集中和处理深度大等特点,而且可根据地层堵塞程度选择射流压力、旋转速度、处理时间和层位。从动力学角度对高压水射流解堵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及有关的计算方法加以论述,并运用实际并例证明了该技术解堵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殷建  林鑫 《断块油气田》2012,19(2):191-194
在特高含水期,井间的非均质模式对注水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应用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维两相流井间非均质数学模型,研究了特高含水期井间非均质模式对注水效果的影响。模型中,渗透率从油井向水井分为降低和升高2种情况;油井端含水饱和度低于水井端的含水饱和度。岩石和流体参数都划分为油井端、中间端和水井端3段。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由于注水井端含水饱和度较高,而水相黏度较小,因此水井端渗透率变化引起的渗流阻力变化较小;水井端渗透率降低使油水井两端渗流阻力分布更均衡;特高含水期低注高采能获得更高的产液速度,油水流度的差异是引起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高注低采可在油井端获得更高的压力梯度,从而能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二连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开发调剖堵水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蒙古林油田由普通稠油砂岩油藏和普通稠油砾岩底水油藏组成,油层单一,油水粘度比大,层间接替能力差、稳产难度大。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15年来,形成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调剖堵水稳产技术,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为主体的“调水增油”技术、砾岩层状区横向驱替整体调剖稳产技术,实现了由低含水期到高含水期的相对稳产。  相似文献   

16.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为大厚层、严重非均质块状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使储层孔隙结构改变.注采失调,油藏层间和层内矛盾突出,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表现为高渗透层采出程度高、含水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较大。因此,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开发方案,开展了应用分层技术测试XP2—89、濮2—283、濮2—138井3口井的小层启动压力,通过测试成果量化认识层间非均质性,确认潜力层。通过将测试成果应用于区块改造、井网重组细分、认识剩余油分布,以及濮城南区沙二上2+3油藏的分注分采治理.油藏地层压力回升.动液面和生产压差相对稳定,地层能量保持与利用状况得到改善,达到了控水增油的目的。该技术对高含水油藏后期注水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重新识别油藏的又一工艺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喇、萨、杏油田高含水期含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应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喇、萨、杏油田高含水期各类油井及油田含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八五”期间的二次加密调整井含水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从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井网不断加密,不同性质油层储量分步动用开发模式的油田含水变化趋势预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苏丹层状边水油藏部分水平井呈现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等现象,综合多学科知识对油藏 进行研究,运用无因次日产油水平、无因次累积产油及月含水上升率等指标评价水平井不同含水期的开 发效果,总结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的主控因素,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是苏丹层状 边水油藏高含水期实现控水稳油的重要技术,水平井位置、产液强度及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水平井含 水上升的主要因素,水平井位置及产液强度、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储层保护情况是影响水平井产量递减 的主要因素;主要开发对策为早期加强地质优化设计和生产参数优化,中后期采取卡堵水及提液等措施 控水稳油,并适时注水补充能量和加强储层保护,提高单井产能,以改善苏丹层状边水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萨南开发区水驱高含水后期合理注采比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萨南开发区经过一次、二次及三次加密调整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的实际,将整个区块作为研究对象,以物质平衡原理与Logisitic旋回理论相结合,对合理注采比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一是运用物质平衡方法确定了压力恢复速度与地下注采液量差的关系;二是确定了不同含水时年产量与年注水量的定量关系;三是研究了压力恢复速度与注采比、含水的关系。最后应用该方法确定了萨南开发区“十五”期间的合理注采比,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法的应用较好地指导了油田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油井堵水效果预测的计算公式,利用公式的计算结果,可以帮助选择日产油量增加,日产水量下降的堵水油井和堵水层位。公式是根据油井堵水封堵高含水层后,含水率下降,井底流动压力降低,生产压差增大,会提高其他层产油能力的原理推导出来的。计算公式是半经验半理论的,适用于大庆油田。其他油田结合自己的具体特点,将公式的系数进行适当修正即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要使自喷井堵水后增产,堵层含水率必须较多地高于未堵层含水率,但抽油井堵水,只要堵层含水率略高于未堵层含水率,就会收到油井增产的效果。所以,在含水率等同条件情况下,抽油井的堵水效果会比自喷井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