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社会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新型网络编码方案. 详细描述了该方案的设计过程并分析了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阐述了该方案中所使用的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 基于NS2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提高网络整体性能上比传统的网络编码方案优越.  相似文献   

2.
结合机会路由和网络编码2种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任意路径编码感知机会路由方案.为了合理地选择候选节点和分配节点转发优先级,提出了编码感知期望传输次数度量标准.路由方案在无线传输过程中充分利用流间网络编码减少传输次数,从而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路由方案能大幅度提高网络的转发效率和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个传感器节点计算能力、存储空间有限,不适应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分布式音频编码方法,这些音频编码方法能够有效地压缩音频数据,节省无线传输带宽,降低音频编码复杂度,节省节点能量,延长无线语音传感网的工作周期,指出了无线传感网的音频编码技术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该文描述一套广泛适用于自组织分布式无线传感网的邻居节点检测方案.该方案利用简单的广播和重传方式,可快速寻找节点周边所有单跳和两跳范围内的邻居节点,为传感网部署后快速自组网提供了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通过网络仿真和测试床实验,该方案在一般情况下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无线中继网络的信息传输速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域网络编码的有效下行传输方案。不同于传统的信息传输方案,该方案采用时间维复数域网络编码,中继节点对接收到的多个时隙的信源符号进行复数域网络编码并将编码符号同时发送给用户节点;用户节点接收到所有中继节点的编码符号,采用联合最大似然多用户检测恢复信源符号。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符号错误概率明显低于传统中继传输方案,且能获得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和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内与流间网络编码的延迟容忍移动传感器网络(DTMSN)高效广播传输机制.在该机制中,汇聚节点利用随机线性网络编码将原始数据处理成编码包,然后转发给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间利用一种优化的机会网络编码算法交换编码包.当传感器节点收到足够多的线性无关编码包时解码得到原始广播数据.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与仅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广播传输机制相比,该机制能进一步减小广播时延和网络负载.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网络编码技术研究了无线认知自组网的报文多播传输技术.首先提出报文多播传输的核心问题,称作多信道单跳报文多播问题(multi-channel single-hop wireless multicast problem,MCSHWMP),并且给出多信道单跳报文多播问题的定义,基于此提出其四元模型;然后提出基于网络编码技术的无线认知自组网报文多播传输算法框架,并根据该框架提出几种候选算法.所提算法通过网络编码技术充分利用无线通信的广播性质,显著节省了无线认知自组网报文多播传输报文传输数量;综合考虑无线认知自组网传输网络节点间不同信道的访问权限及报文的传输质量,使上游网络节点的每次报文传输都能使后续节点的报文收益得到最大化;从而有效节省多播传输组合报文中用于解码的附加信息,同时降低无线认知自组网传输报文的长度.仿真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多信道单跳报文多播问题基于网络编码技术的算法相对于非网络编码算法明显节省报文传输数量,且在链路报文传输成功率较高但小于1时优势较大,节省报文数量可达50%.  相似文献   

8.
网络编码的分布式存储系统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网络编码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性能,建立了无线传感网络(WSN)中的分布式存储模型,从双向图的角度推导出系统中数据节点、存储节点以及所需查找的节点之间的折衷关系。该理论公式尤其对于能耗受限的无线传感网络的分布式存储实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放大转发中继网络中,传统的基于广义ABBA(GABBA)码的分布式空时编码方案没有利用传输过程中的信道状态信息(CSI),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ABBA码的分布式空时编码改进方案. 在该方案中,接收端由CSI得到本次传输的反馈信息,1个中继节点根据此反馈信息对该支路原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小了信道相关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与已有结果相比,所提方案只需要以1个比特的反馈量为代价,就能使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获得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并行中继网络中,基于复数域网络编码的并行中继方案具有较大的传输时延以及目的节点检测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复数域网络编码的优化设计方案,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方案具有与并行中继方案相同的网络吞吐量和分集增益性能,且该方案进一步减少了信源符号的传输时延,降低了目的节点检测复杂度,与并行中继方案相比,符号错误概率有所...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结合随机网络编码和占空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方案(RNC_DCES). 该方案根据所接收数据标识信息决定节点处于工作状态或睡眠状态,以避免数据重复接收,并通过结合随机网络编码,增加相同传输次数下的数据信息量,从而实现节能.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RNC_DCES方案所构建传输模型下的网络能耗最大值,并验证了多跳网络能耗的最优解. 实验结果表明,对比联合随机占空比网络编码(RDCNCode)算法和改进型自适应网络编码(AdapCode++)算法,RNC_DCES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4.02%和8.51%,提升了包投递率14.83%和4.65%,从而有效提升了数据包投递率和网络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信道BCH码编译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间的信道数据传输,研究了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发送、处理和接收过程,进行信号的有效传递,并实现无线网络对特定区域的监测.设计中的传输信道编码采用BCH码编译,以时域迭代算法结构校检编码,自动地纠正传输中的错误信息,并达到信道编码较低的误码率,实现了网络节点间数据的有效传输.  相似文献   

13.
针对配置多天线的上行无线中继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传输方案,从遍历容量和中断概率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与基于同样拓扑的普通中继分集方案和正交空时编码方案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网络编码可以有效地改善多天线上行无线中继网络的性能,且天线数越多,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4.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multiple groups of source nodes communicate with their respective destination nodes with the help of a common relay network. To remove the inter-session interference amo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sessions at each destination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 network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NCDM) scheme is proposed for the parallel session model. The fundamental of the NCDM scheme takes advantage of the property of the low-density generator matrix (LDGM) code to calculate the equivalent received signal. Then the NCDM scheme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oft processing, a new code design criter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tor matrix is develop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y following the proposed code design criterion, the bit error ratio (BER) performance gap between the scheme we studied and the serial session scheme can be manage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双向中继信道中Polar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双向中继信道中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或Turbo码的网络编码系统信道编码编译码算法及设备的复杂度太高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联合Polar编码与网络编码的中继转发策略.该策略利用无线通信中信号的叠加特性和Polar编码、网络编码的线性性质直接估计网络编码的码字,使得中继节点进行Polar译码的复杂度和信源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时间都比直接网络编码系统减少了50%.同时,由于基于信道极化理论的Polar码具有在离散无记忆信道BDMC(binary 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上达到信道容量及编译码算法简单等优点,使得所提方案不仅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更容易实现.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能够降低不同节点间信号的相互影响,提高无线网络吞吐量。目前对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仅限于采用功率控制的两节点参与的情形。将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应用环境从链状网络扩展到一般网络,给出了基于MAP映射算法的物理层网络编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物理层网络编码适用于多节点参与的一般网络,在节点数一定、总发射能量相同的条件下,节点间等能量分配时物理层网络编码性能最好,并且其性能还和参与编码的节点数、信道所处状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