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雅岚  成诗银  党婧  王亮 《粘接》2007,28(6):19-23
分别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和乳液共混法改性制备粘接性能较好的乳液型聚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分析讨论了种子乳液的组成、预溶胀时间和预溶胀次数、引发剂种类、原位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步乳液聚合法是全面提高粘接性能的有效方法;而基于预乳化半连续聚合工艺的乳液共混法,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聚合工艺,制备了乳液型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讨论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预乳液滴加时间和搅拌速率对乳胶粒粒度以及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不同影响因素下,乳胶粒的粒度与压敏胶粘接性能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液聚合制备了溶剂型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讨论了改性单体的种类及用量、链转移剂的用量、引发剂的加入方式、聚合反应温度、胶液黏度和烘胶温度对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丙烯酸可以全面提高压敏胶的粘接性能,引发剂的加入方式能够有效调节聚合产物分子质量,链转移剂可以维持聚合反应的稳定性,适当的胶液黏度和烘胶温度将有利于提高压敏胶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4.
接枝改性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接枝聚合工艺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到丙烯酸乳液的分子中,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丙烯酸乳液可剥离压敏胶,用透射电镜和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的乳胶粒呈雪人型,而未接枝的、共混的丙烯酸乳液粒子呈圆形。接枝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与未接枝、共混的丙烯酸乳液不相同。在主配方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用量,可得到性能良好的乳液型可剥离压敏胶。当丙烯酸用量为4%,引发剂用量为0.4%,丙烯酸-2-羟丙酯用量为2%时,压敏胶性能良好。经过优化配方,合成了满足企业产品质量要求的压敏胶。  相似文献   

5.
万欢  张旭玲  曾繁涤 《粘接》2010,31(3):51-54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丙烯酸为接枝单体,按自由基接枝聚合机理制得稳定的环氧树脂乳液。考查了环氧树脂分子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用量、温度、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粘接性能测试,考查了不同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乳液粘接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上接枝了强亲水性基团-COOH,乳液稳定性较好,粘接力较高。  相似文献   

6.
保护胶带用高剥离强度乳液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酸(AA)、丙烯酸羟丙酯(HPA)为原料进行乳液共聚,合成了保护膜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及缓冲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种子乳液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压敏胶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和初粘性,同时具有较好的耐高温高湿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AMPS合成高耐水性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峰  杨玉昆 《粘接》2001,22(6):1-3,24
运用可聚合乳化剂AMPS和极少量低分子化剂CO-436相配合,采用特殊工艺的半连续无皂乳液聚合方法,研制出了一种耐水性较好的丙烯酸乳液压敏胶,并就其各种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聚合工艺对AMPS乳液的聚合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用可聚合乳化剂AMPS合成的丙烯酸乳液压敏胶具有较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8.
保护膜用压敏胶剥离强度增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聚合法合成了保护膜用乳液型压敏胶(PSA),探讨了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和交联剂等对乳液型PSA剥离强度增幅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型PSA剥离强度增幅随丙烯酸丁酯(BA)或复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态势,随丙烯酸(AA)或缓冲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苯乙烯(St)、丙烯酸-2-羟丙酯(HPA)或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当w(BA)=85%时,剥离强度增幅最小;大分子有机硅和交联剂的加入能明显降低PSA剥离强度增幅,当w(大分子有机硅)=1.0%时,剥离强度增幅最小;当加入相同用量的交联剂GA240或SC-100时,前者使PSA的剥离强度增幅更低。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长青  卢鑫 《贵州化工》2003,28(5):21-23
研究了高性能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工艺,讨论了乳化剂、引发剂、单体配比以及反应温度、搅拌速率等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乳液型压敏胶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VAC/AA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合成与性能 ,研究了聚乙烯醇缩醛化和复合乳化剂体系对乳液稳定性和抗冻性的影响及引发剂用量和聚合保温时间与转化率的关系 ,同时还研究了丙烯酸含量对粘接强度的影响及 PH值与共聚乳液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通过聚乙烯醇缩醛化和复合乳化剂体系 ,提高了乳液聚合稳定性和耐寒性 ;丙烯酸单体的引入 ,提高了乳胶的粘接强度 ,同时由于丙烯酸功能性基团的自增稠作用 ,可适当调节乳液的粘度以满足多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11.
醋-丙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雁  郑海涛  安卫兵 《辽宁化工》2009,38(10):698-700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对改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具体考察了聚合方式、单体配比、功能单体、乳化剂、引发剂、聚合温度、保护胶体等因素对乳液胶粘剂制备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合成乳液胶粘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当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的比例为1∶1时,共聚乳液具有最佳的粘接性能。功能性单体丙烯酸的加入可显著提高乳液的内聚力。聚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乳化剂的用量3%~5%,引发剂用量1%~3%,温度80℃。该工艺得到的改性醋-丙共聚乳液粒径分布均匀,机械稳定性好,并具有良好的纸塑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田巧  刘威胜 《广州化工》2013,(14):98-100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分别采用了种子乳液聚合法和"递变进料"乳液聚合法合成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了软硬单体,功能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和聚合工艺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并成功得制备了水性汽车阻尼板用压敏胶。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发剂混合单体等原料,来制成自交联油性及乳液型表面保护膜压敏胶,并讨论了不同的交联组分、聚合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保护膜用压敏胶的配方、聚合工艺及涂布方法生产单、双表面保护胶粘带的效果良好,适用于塑料门窗,彩色钢板,不锈钢板等产品的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4.
核—壳型丙烯酸乳液压敏胶聚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赵世允  郑永军 《粘接》1999,20(2):8-11
以VAE乳液为核,以BA-VAc-HEMA等混合单体为壳,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研制出一种新型丙烯酸乳液压敏胶,讨论了核,壳,乳化剂,引发剂,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VAE用量12.5%,BA:VAc:HEMA:AA=8.7:1.2:0.3:0.1,使用过硫酸铵加NH4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制得的压敏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粘接性能的溶剂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并探讨了聚合工艺、聚合单体配方等对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物理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交联剂乙酰丙酮铝、异氰酸酯、耐高温材料硅树脂对压敏胶基胶进行耐高温改性,制得了耐高温性能优异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较优的聚合条件是软单体丙烯酸异辛酯(2-EHA)与丙烯酸丁酯(BA)的比例为2∶1,硬单体苯乙烯(St)的含量为7%,官能单体丙烯酸(AA)的含量为3.5%,丙烯酸羟丙酯(HPA)的含量为0.6%,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的用量占单体总量的0.3%。交联剂的引入可影响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体系的粘接性能,其中,乙酰丙酮铝(ALAA)交联得到的压敏胶的综合性能要优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交联得到的压敏胶。甲基乙烯基MQ硅树脂的引入,可以大幅度提高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耐高温性能,并且对压敏胶的黏性和内聚强度有一定的提升;当VMQ硅树脂的含量为单体总量0.8%时,压敏胶的黏性和耐高温性能较佳,经过260℃/5 min高温测试后,依然保持良好的黏性,且压敏胶未出现黄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压敏胶聚合物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聚合物乳液,讨论了多官能团有机硅氧烷功能性单体、核壳单体结构、乳化剂、引发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压敏胶聚合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乳型压敏胶的研制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的聚合 ,以 BPO-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考察了反应温度 ,引发剂配比及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压敏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 ,过量还原剂起阻聚作用 ,采用复合乳化剂可提高反应速度和乳液稳定性。随丙烯酸丁酯用量增加 ,胶液的黏度增大 ;随降解深度的增加 ,接枝共聚产物粘接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较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和粘接强度,其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包装胶带、保护胶带和双面胶带等产品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各种外加助剂(如交联剂、引发剂、乳化剂等)对其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聚合物本身。在丙烯酸酯压敏胶预聚物的合成中,单体的配比、引发剂的量、反应温度、聚合方法等对压敏胶的综合性能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考察了几种交联剂及其配比对压敏胶综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次成核法合成了高固含量(为70%左右)、低黏度(小于1 000 m Pa·s)的保护膜用乳液型PSA(压敏胶),并探讨了共聚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及种子乳液掺量对丙烯酸酯乳液型PSA的黏度、聚合稳定性、初粘力、剥离强度及耐湿热老化性能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羧基和羟基的功能单体对乳液的黏度和聚合稳定性影响较大;补加乳化剂并采用2次成核法,可明显降低乳液的黏度、提高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当w(引发剂)=0.4%(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w(种子乳液)=2%(相对于预乳化液总质量而言)时,乳液型PSA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并且完全满足保护膜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主要聚合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固含量约为50%的苯丙乳液压敏胶粘剂,考察了功能单体丙烯酸羟丙酯和丙烯酸、可聚合乳化剂以及乳液pH、乳胶膜厚度对乳液压敏胶的粘接性能、特别是耐水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湿膜厚度为30μm时,自制乳液压敏胶样的初粘力达到11号球,剥离强度在8 N·(25 mm)~(-1)以上,基本与外样相近;而持粘力超过99 h,室温耐水白达5 d以上,远远超过外样。特别是自制乳液压敏胶样品在60℃热水中耐水白可达6 h以上,而在90℃热水中存放1 h不会影响其透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