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 《山西水利》2010,26(5):59-60
<正>我的童年是在奶妈家的山村里度过的。村名叫院科,很小,只有4户人家,位于乡宁县城东南方向的深山里。虽然村子小,人口少,交通闭塞,每天睁眼闭眼就那3座院子,4户人家,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人,但自己当时并没有感到丝毫冷清,  相似文献   

2.
民法与拳法     
在报社上班的朋友老卯,有天对我悄悄地说:"我把两家的仇恨给灭掉了。"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老卯遇到一件麻烦事,老家的叔叔找到他,让他帮忙打一场官司。官司的另一方是叔叔的邻居。两家因为宅基纠纷,不过尺把宽的一线地,你说是你的,我说是我的,到底是谁的。谁也找不出很硬的证据。两家好的时候,这不是问题,两家有了矛盾的时候、这便是问题。事情拖了多年,矛盾越  相似文献   

3.
看着自来水管网正在一天天地向自家屋里走近,12月13日,千阳县水沟镇宋家塬村三组64岁的王忠粱激动地对记者说:"政府帮我们家出的管网入户钱,这个春节前自来水龙头就可以接到家里锅灶前,我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去担水吃了."  相似文献   

4.
四川彭州新兴镇先生儿时的家,俨然就像行为生态学家劳伦斯的家,兔子、松鼠、金鱼、鸽子、八哥都曾当过他的房客.我想先生一定也有一枚所罗门王的指环,不然他怎么昕得懂这些动物在说什么,不然他怎么决定当个动物学家,做动物一辈子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正>我叫卢永强,今年36岁。2000年7月我到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水利人,目前担任石津干渠周新段项目副经理。既然选择了水利人生,就肩负着"兴水利、除水害"的重大使命,就要甘于舍弃城市的繁华,与青山作伴,与旷野为家。这是一个治水兴水、创新发展的时代,我有幸参加了万众期待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感谢单位给我创造了锻炼成长的平台,让我由一个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一  相似文献   

6.
他,长期扎根基层兴修水利,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一年不超过2个月。妻子常埋怨他,家是你的旅馆,从投身水利那天起,你就把家安在了工地上。他总是呵呵一笑:“搞水利工程不分昼夜,没有上下班时间,没有节假日概念。但我愿意为此付出,因为我由衷地热爱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迷路雅家埂     
正若是把世界各地的美妙空气打包出售,我想,雅家埂出品的我是一定会买的,冰凉,甜润,有高原的清透,却无高原的稀薄,带着山间的新雪,春夏的花香,林间的风声,只需打开瓶子,雅家埂四季的故事,就扑面而来。来雅家埂游玩的人很少,虽然这几年川藏线上的自驾车多如过江之鲫,但很少有人愿意绕路雅家埂,即使它位于磨西镇和康定老榆林  相似文献   

8.
环保那档事     
一和朋友去钓鱼,中午,到河边的一个小镇去打点便当回来当午餐。这是家快餐店,不大,但还算清洁,顾客也很多,来来往往的,一派宾客盈门的景象。我叫了两份牛腩粉,并吩咐好打包。三十多岁的老板娘答应了一声,生火煮起粉儿来。没多会儿,香味儿就飘了出来,粉儿煮好了。老板娘麻利地帮我打好包,我正要伸手接时,老板娘突然仰起头看着我,问:"要不要筷子?"  相似文献   

9.
坦率地讲,对水利史我至今还只是懂些皮毛.在中学里遇上了一个历史讲得太差的老师。使我对历史感到索然无味.特别是后来又专攻理工科.对历史就更没兴趣了。这可能也是当今我国教育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很早就把理工和文史分家。必然带来这种弊病。到水利部来工作后,慢慢接触到一些问题.启发我还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这些问题,促使我慢慢对历史有了一些兴趣。  相似文献   

10.
水的记忆     
我的祖籍是邢台市,旧时称顺德府。打记事儿时起,就知道家乡河多、水多,泉眼密布,亨有"泉城"的美誉。 我的家在牛市街阁外,地处邢台市老城东南方向。从著名的清风楼一直往南走,穿过北大街、花市街,朝东的一条老街道就是牛市街。牛市街是一个慢坡道,越往东越低,过了一条小河,就到了牛市街阁外。顺着这条小河走不远,路南的一个胡同,就是我们住了几辈儿的老院子。  相似文献   

11.
心中的阳光     
张健 《山西水利》2010,26(3):57-58
<正>母亲今年89周岁了,身体还挺硬朗。过去多年因为工作忙,加之有兄妹们精心照看,我没有在她身上费心费力。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忽然对人们常说的"家有老,是个宝"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时不时就想起母亲,一想起母亲,心里就充盈荡漾着温暖与欢欣。虽然因为条件限制,不能尽亲自照看的责任,但是,母亲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母亲在一言一行中浸透出的优良品德却如一缕明亮的阳光,时时照耀我前行,激励我奋进,鞭策我自省。趁着春节假期,我用笨拙的笔,记下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题记  相似文献   

12.
读编四则     
正编辑老师:我想借你们的平台鼓与呼!不久前,我去一位朋友家,发现他家所在小区几乎被各种小广告占领——不仅路灯杆、电梯口等公共部位随处可见,就连自家门口两边,也被贴满了小广告,就如同"牛皮癣"一般,非常难看。朋友无奈地说:"物业管理不给力,我们也向相关部门反映过,可小区内的小广告归哪个部门管,还不太明确,所以问  相似文献   

13.
时空穿越     
每去古玩市场淘旧物,我都能在小摊上买一、两件别人眼里看不上,不值钱,又残又破,没人要的东西带回家。我老婆戏称我是"贼不走空"。只是笑笑,我也随她去用这种话开我的玩笑。这块破石斧摆地上小摊杂物中,但却被我一下子就发现了。这块几千年前古人当做工具的石斧,上半部已断失掉,残存下的石斧又断一角,失掉一角,但我还是喜欢,没多考虑,就从摊主手里谈好价,买下带回了家。等闲暇下来,用清水洗净污泥之后,把它晾晒数日,用生漆把断掉的粘接好,放进阴房等干透结实后,再修补石斧掉的部  相似文献   

14.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小心翼翼地保护它,我们责无旁贷。自然,只要我们破坏了这个生我养我的星球,我们也就会立刻受到严酷的惩罚。 不妨听我讲一个故事,有一对不幸的夫妇,由于长期在同一家污染严重的化工厂工作,生下了一个体内含有剧毒的男孩子,每当雷电交加之际。这男孩子都要暴长一次且更具毒性,以至触人即死。比如,他的  相似文献   

15.
尘封的往事     
吕恭 《陕西水利》2010,(6):169-169,171
1971年夏天,我插队当知青的武功县桃园大队南堡一队的30亩西瓜就要开园了,队里派我到瓜地当会计,任务是管好瓜地账务,最后按三七分成,瓜客拿三成,队里留七成。种瓜的是来自山东菏泽的瓜客老袁,五十多岁,身高力大,是典型的山东大汉样。第二天,我就卷铺盖来到了村西边的瓜地,茅草庵子便是我和老袁的“家”。  相似文献   

16.
最后的朱媞     
曾经和现在,我都叫她张老师.她的丈夫是著名诗人、书法家李正中先生.我有一副王光烈的对联,李先生说他要瞧一瞧,因为王光烈是他早年的老师.其间应我之请,李先生还在其上题了一段长跋.过后我女儿到李先生家替我取对联,回来后对我说:“李爷爷家的奶奶真有气质风度,年轻时不知多漂亮呢?”我对女儿说:“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当年东北沦陷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朱媞.”  相似文献   

17.
<正>在书店随手翻了两篇蔡崇达随笔集《皮囊》里的文章,就生喜欢之意。一是因为他是老乡,所摹景状相近,产生不少熟悉的感觉;二是蔡生写情细腻入里,所写情状,切身贴意,颇能写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特有的情绪。所以也就可以原谅他笔端参差,不时出现生涩或稚嫩的地方。蔡崇达的文字和文字里缝合或翻滚的情感让人想家。当我在脑中还原和想象他写的"阿太"、父亲和母亲,竟发现他们和我的祖辈父辈,和我的母亲那么相像,我在纸端感  相似文献   

18.
正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散文《故乡的土地》,最初发表在《散文百家》,后来被多家报刊转载,江苏省还把这篇小文作为现代范文阅读选入全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在故乡的土地上,农民劳作,一不留神,一犒下去,兴许就挖出一个朝代,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漫话红椿站     
毕业了,到红椿水文站参加工作报到的那天,天空正飘着蒙蒙细雨,空气中也迷漫着一种清冷的雾气。时令虽已进入霜降,但这个以出富硒茶而闻名全国的山区小县空气依然湿润。飘泊的人儿渴望家,有雨的日子心里更渴望能在家中度过。这一天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水文站站长亲自腾出了他的一间宿舍给我安了家。我知道,从此以后,这个清静、闲逸的地方要陪伴我度过许多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20.
翁长溥 《红水河》2000,19(1):1-5
我少时 ,家住在四川省资阳县临江寺的禹王宫内 ,上的资阳中学 ,因反轰炸疏散到昆仑渡的禹王宫内 ,距家 10km。星期天回家 ,金山寺渡口为必经之地 ,每看见沱江边高耸的崖壁上刻的金山寺三个大字 ,就会令我想起川剧中“白娘子水涌金山寺 ,法海和尚镇河降妖”的故事。我年逾古稀离休时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回忆录《恶水缘》。我离休后耋耄之年 ,回顾我五十年来参加有关治水的若干往事 ,以供决策总结参考。1 五十年代我曾醉心于单纯依靠现代工程防洪194 8年 ,谢家泽教授到上海同济大学担任坝工学和水力发电学教授时 ,我担任他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