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库容量是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国家能源战略需求,计划在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南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该气藏的北部与榆林气田长北合作区储层连通,榆林气田南区山2段储层则为大面积分布砂体的一部分,在此建设储气库面临两个难点:①低渗透岩性气藏动态储量如何准确评价;②榆林气田南区局部建库,为防止气体外溢到长北区,如何在边界处设置缓冲区,从而确保南区储气库的可用库容量。为此,首先在获取准确的动态资料基础上,利用压降法、物质平衡法和产量不稳定分析法等综合评价了南区的动态储量,然后通过气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现场动态监测试验研究了压力传播速度,明确了缓冲区距离及库区范围,最终确定了榆林南区储气库库容量:一年一周期建设储气库容量×1,两年一周期建设储气库容量×2,三年一周期建设储气库容量×3。  相似文献   

2.
受火山喷发多期性影响,火山岩气藏岩性变化较快,渗透率低,且平面非均质性强,造成气井产能差异较大。为延长气井稳产周期、降低水侵风险以及提高气藏最终采出程度,提出一种火山岩气藏全周期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贯穿气井试气、试采、稳产降压、稳压降产4个阶段,通过优选试气评价和井底压力折算方法,以气井动态储量为基础,建立一套低渗火山岩气藏全周期动态理论模型,将气井实际生产分为降压稳产型、降压降产型、持续间开型以及水淹补层型4种类型,并依据政策界限进行生产预测。实践表明,该方法突破了采用无阻流量对火山岩气藏单一配产的局限性,不仅实现了对低渗火山岩气藏合理产能的定量评价,而且能够实现对压力的准确预测,为指导火山岩气藏稳产、配产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子洲气田已建成生产能力68亿立方米/年,已稳产8.4年,收到良好的开发效果,实现气田持续稳产成为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划分开发单元,建立气藏精细调控体系,气田地层压力下降平稳,年压降1.0 MPa,整体山2气藏稳产形势良好;动态评价与相控建模相结合,落实气藏加密潜力,通过对山2气藏井网完善加密调整可建产能2.2亿立方米,气藏未动用储量精细刻画结合经济评价,可建产能3.8亿立方米;通过多因素优化,评价气藏增压调整潜力,可将稳产期延长2年。综合以上稳产措施,盆地东部山2气藏68亿立方米规模可持续稳产至2020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季  张吉军 《断块油气田》2013,20(3):359-361,383
库容是衡量天然气地下储气库调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储气库工作气量、单井能力等指标设计的基础,准确计算储气库库容至关重要。,国内外目前储气库库容计算主要采用压降法等动态方法。气藏类型多为封闭性较好构造油气藏.榆林气田南区储气库为岩性气藏,其北部与长北合作区连通。借鉴国际上关于矿权的常规处理手段,计划在榆林南距长北一定距离建设储气库,为此需要开展榆林南区岩性气藏局部建设储气库库容优化设计研究。文中针对上述情况,采用压降法、产量不稳定分析法对榆林南区动储量进行计算,并通过气藏工程、数值模拟方法及现场压力传播干扰试验,研究了不同渗透率情况下的压力传播速度;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注采周期库区范围及库容进行了优化设计,为榆林南储气库防止气体溢漏及相关指标设计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榆林气田南区属于低渗透气藏,且储层非均质性强,产能核实难度大。在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榆林气田南区地质特征的气井产能核实及合理配产方法。开发初期,多采用改进的修正等时试井及“单点法”试井,同时采用多点试井资料不断修正“单点法”公式;进入开发阶段后,主要采用高压集气流程下的简化修正等时试井、“单点法”和产量不稳定分析法,结合动态分析法进行产能核实,确定气井合理产量。实践表明,产能核实结果符合气井实际生产能力,证明这些技术较适合于低渗透气藏。  相似文献   

6.
目的是以榆林气田南区下古气藏为重点,在结合现有生产动态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下古气藏基本地质特征以及气井开发生产动态资料的综合分析,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评价下古气井的产能,提出下古储层的开发指导方针,指导并提高榆林气田下古储层的开发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榆林气田南区自2005年底在山2砂岩气藏整体建成20亿立方米年产规模后,已稳产8年,气田整体开发形式良好;但目前气田周边还未发现有利的产建接替区,为保持气田持续稳产,老井挖潜成为必要。以地质研究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采用不同挖潜选井原则对榆林南区44口低产、低压气井进行筛选;优选出两口井为挖潜对象,利用数值模拟对挖潜效果进行预测,并对措施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榆林气田南区高效开发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榆林气田的特点,基于气藏地质研究,从开发总体思路和模式、钻井、气藏工程、工艺技术、经济评价等多方面探讨、论证了高效开发技术。坚持“效益优先、优中选优、滚动开发”的原则,贯彻“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基本思路,进行产能建设,扩大开发规模;加深研究合理布井方式和井网密度;选择性开展产能试井,重视工业化开发试验;深入进行动态分析,分类评价气井稳产能力,核实气井产能,采用多种方法确定气井合理工作制度;适时开展低渗低产井渗流规律、递减规律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某些动态监测技术指标;针对不同储层特征,采用经济、实用、有效的工艺技术措施;低渗低产井可以推广小油管生产方式;适时采取动态法落实气藏(井)动态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重视各环节的经济评价工作;定期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开发过程中从多学科、多方面加深气藏评价研究,适时进行科学的开发调整,提高开发经济效益和采收率。研究并形成适应榆林气田特色的开发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榆林南区低温分离工艺运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榆林气田南区从2001年建成投产以来,目前已有20×108m3/a的生产规模。榆林南区为产少量凝析油的低渗透气藏,其开发难度较大。为了高效合理地进行开发生产,在总结榆林气田南区低温分离工艺技术和实际应用效果的基础上,结合气田采用的高压集气、集中注醇、多井加热、节流制冷等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了榆林南区低温分离工艺的运行特征、运行效果,并进行了评价,为下步优化该区低温分离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低渗气藏气井合理产量的确定是实现气藏稳产和提高采出程度的关键,但低渗气藏气井自然产能低,稳产期短,试井资料匮乏,给低渗气井合理配产带来较大困难.针对该情况,基于气井生产系统,将物质平衡方程与产能方程结合,通过生产数据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并通过生产历史拟合确定出低渗气井的产能方程、单井控制储量和地层压力.在此基础上,考虑低渗气井的启动压力梯度、稳产时间、临界携液流量和外输压力等因素,建立了综合多种因素的低渗气藏合理配产模式.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配产方法合理、可靠,对低渗气藏实际生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榆林气田南北区采取的不同开发模式,从气藏工程研究角度研究,分类分析气井(藏)开发动态特征,逐步落实气井(藏)地质储量,评价储量动用程度,计算南区、北区采收率等,评价气藏开发效果。为气田开发调整、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开发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气田、气井(尤其水平井)开发管理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产能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火山岩储层作为大庆徐深气田的有效储层,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由于受火山喷发多期性的控制,其岩性岩相变化较快、岩层致密,孔隙度、渗透率极低,非均质性严重。大多数气井自然产能较低,达不到工业产能。部分井经过大型压裂改造后可获得高产,但是单井产气能力差别较大。火山岩气藏产能具有分布不均衡、生产压差大、稳产条件差、压裂效果明显等特点,而火山岩作为特殊的天然气储层类型,没有成型的开发理论和实际开发经验供我们参考,文章在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地质及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际地质参数建立了单井模型,研究了地层有效渗透率、地层厚度、地层系数、压裂井裂缝半长、储层供气范围等对气井初期产能及稳产能力的影响,并对影响产能及稳产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对今后火山岩气藏开发配产、产能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修正的产量不稳定法预测页岩气动态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页岩气具有特殊的地质和储层特征,而常规气藏的储量计算方法并未考虑吸附气体解吸引起的压缩系数改变,因此,常规气藏储量计算方法难以准确预测页岩气藏的动态储量,而产量不稳定法比较适用于计算低孔、低渗、压力恢复速度缓慢页岩气藏的动态储量。为此,考虑吸附气体解吸对压缩系数和气体偏差因子的影响,引入吸附气体拟偏差因子和综合压缩系数对产量不稳定法进行了修正,利用修正后的产量不稳定法预测页岩气的动态储量。实例计算表明,忽略吸附气体解吸会导致预测的动态储量偏小,修正产量不稳定法预测的页岩气动态储量比产量不稳定法高21.9%。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变形介质气藏数值模型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但这些模型中只考虑了渗透率对压力的敏感性,而忽略了孔隙度对压力的敏感性。大庆油田五站低渗透气藏通过岩心应力测试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具有应力敏感性,因此在得到大庆五站气藏岩心孔隙度、渗透率随净围压的变化规律基础上,建立了同时考虑孔、渗介质变形的低渗气藏数值模拟型,并采用IMDES方法进行求解。通过大庆五站气藏5口气井的产量历史拟合分析表明,综合考虑渗透率和孔隙度应力敏感时历史拟合更符合开采实际,说明模拟方法可在类拟气藏中应用。与此同时,通过气藏模拟表明目前气藏井控动态储量较低,要提高气藏开发效果应在有潜力和储层有效厚度增大的地区部署新开发井。  相似文献   

15.
�Ǿ��ʸ��ӵ������ض�̬������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章针对非均质低渗气藏高、低渗透区动态储量难以确定的问题,建立了复合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结合产量累计法,提出了计算非均质低渗透气藏动态储量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分别确定非均质气藏高渗区和低渗区的动态储量,估算不同开采时间低渗区对高渗区补给气量的大小,为气井的合理配产提供依据。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实用,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对非均质低渗透气田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轶  陈光海  陈武 《天然气工业》2008,28(10):119-121
在油气田对低渗透天然气储量经济评价中,主要运用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净年值、投资回收期等技术经济指标。通过运用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结合天然气的产能建设投资、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费用等实际情况,建立了低渗透气藏储量初始经济产量的评价模型,随机测试了相关数据,得到内部收益率与单井日产量、井深之间的关系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内部收益率与单井日产量、井深之间的数学模型,为低渗透气藏储量经济评价提供一种简便的方法。同时,针对影响内部收益率还有很多因素的情况做了敏感性分析,得出了天然气价格为最敏感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苏里格气田强非均质致密砂岩气藏储量规模和动用程度、评价稳产潜力,基于储层地质知识库,通过细分计算单元采用"容积法"完成储量复算;结合储层静态参数、气井生产指标及内部收益率建立了储量分类评价标准,将储量分为富集区、致密区和富水区三类;优选"单井控制面积法"评价已动用储量和剩余未动用储量。评价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储量基础落实,各区块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储量综合动用程度为40.1%,剩余未动用储量规模大,稳产潜力较好。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气田稳产主要通过井网加密、侧钻水平井及查层补孔的方式来提高富集区和致密区储量动用程度,富水区剩余储量的有效动用仍须进一步攻关。  相似文献   

18.
子洲气田于2007年8月投产,目前主力区块储量已全部动用,未动用区块以富水区为主.为保证气田的长期稳产,进一步扩大储量动用程度,通过气井临界流量评价、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富水区开发技术对策研究,为气田富水区的有效动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上产新区气藏进行开发评价及开发指标预测是编制气田开发计划及中长期开发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接替资源潜力清楚,才能使气田开发工作早期介入,以提高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文章对川东石炭系气藏的控制、预测储量的可靠性及转化率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四川石油管理局上报的石炭系控制、预测储量普遍比储量计算要求的地质认识程度和计算条件高,其平均转化率分别为90%和70%,其次,在新区气藏资料很少的情况下,利用老  相似文献   

20.
对储层特征及其对资源评价影响的认识,是致密砂岩气藏资源评价、生产和高效开发的基础之一。通过测井分析、薄片观察、生烃条件和生产数据分析,研究苏里格气田西南部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储层特征、砂体展布、砂体厚度、砂体叠置模式,明确储层特征和适用的评价方法,探讨储层特征对资源评价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特征,适用容积法进行资源评价;储层厚度和面积受控于砂体展布和叠置模式,一般砂体厚度大,展布面积广的分流河道和复合砂体的资源量较大,产气量较高;储层孔渗受控于碎屑组分和微观孔隙类型,并受后期成岩作用强烈改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孔隙,溶蚀作用有力地改善了孔隙;生烃强度在根本上控制了产水区和产气区的分布,而致密气富集的甜点区主要分布于有利储层的相对高孔渗部位。在致密砂岩气资源评价中,沉积作用控制了砂体展布和叠置模式,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复合砂体,决定了储层面积、厚度,进而控制了油气赋存规模和产能。成岩作用改变储层储集和渗滤性能,主要以微观形式来对整个油气开采区的油气储量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