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翟继友 《电子工程师》2007,33(12):68-70
P2P(peer to peer)网络是互联网资源共享的理想途径,为了解决流媒体与带宽之间的矛盾,提出将P2P技术应用于流媒体传输。在流媒体中融入P2P技术,用户可以突破当前网络带宽瓶颈并提高节目播放质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具体的P2P流媒体直播系统的实例。构建了满足现代网络教育的P2P流媒体实现平台,重点叙述基于此平台的网络教育系统基本结构和解决方案,使系统可以满足高质量的教学视频直播。  相似文献   

2.
P2P流媒体系统中层次化网络拓扑推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基于P2P技术的应用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互联网应用,成为占用互联网带宽最多的网络应用. 因此,如何减少P2P应用、特别是P2P流媒体播放系统对骨干网带宽的过度消耗,成为P2P技术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一种基于网络断层扫描的分层推断方法,以将P2P流媒体系统中的流量限制在较小的网络范围内,从而减少跨网流量、同网之间的骨干网带宽消耗,缓解网络拥塞.在OPNET上的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P2P流媒体的高动态性,有效降低跨网流量以及对骨干网的带宽消耗速度.  相似文献   

3.
P2P模式的流媒体服务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传统C/S模式的流媒体服务系统由于服务器性能和服务器端的带宽资源有限,严重阻碍了流媒体业务质量的提高和容量的扩大。本介绍了P2P模式的流媒体服务技术,它合理利用服务器性能和服务器端的网络资源,以及用户计算机的空闲能力和用户端的空闲带宽,突破了C/S模式下流媒体系统面临的障碍,同时使得流媒体系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大容量的流媒体服务。  相似文献   

4.
与有线网络相比,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带宽普遍较低.这种情况下,如果移动P2P流媒体系统中用户节点上行带宽的利用率不高,将会极大地加重视频源服务器的负载,增加播放延时.为了充分地利用移动节点的上行带宽,缩短播放延时,文中提出了服务感知的视频片调度算法,它由请求算法和服务算法两部分组成.请求节点会根据最近的服务状况动态地调整请求的片数,减少服务拥塞的发生.服务节点会根据请求的优先级合理地安排上传顺序,提高服务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很好地适应了移动网络带宽低的情况,能够提高上行带宽的利用率,缩短播放延时.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向无环图的P2P流媒体播放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针对P2P流媒体播放中的网络拓扑构建问题,通过抽象和刻画播放节点之间的媒体同步关系,提出了基于有向无环图结构的网络拓扑构建技术。实验表明,该技术具有数据传输率高,播放延迟小等优点。基于该技术实现的P2P流媒体播放系统已经部署在Cernet2网络中。  相似文献   

6.
P2P网络流媒体关键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丰林  刘琚 《电子学报》2011,39(4):919-927
P2P网络流媒体技术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覆盖网络拓扑结构,对现有的P2P流媒体系统作了全面的归类总结,深入介绍和分析了覆盖网络构建、数据块调度策略等P2P流媒体核心技术,并概要讨论视频编码、网络编码、覆盖网络拓扑优化、安全与激励机制等P2P流媒体相关增强技术.对典型P2P流媒体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P2P流媒体系统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但是另一方面现有的P2P流媒体系统又存在很多问题:文件定位技术、节点选择技术、网络不稳定性及网络带宽等等。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网络编码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而SIP协议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P2P网络。文章将网络编码和SIP协议应用到P2P流媒体系统中,目的是解决现有P2P流媒体系统的普遍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网络编码技术和SIP协议的P2P流媒体播放系统,在网络健壮性、播放质量、网络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等网(P2P)技术的视频流媒体系统以其较低的服务器开销和良好的可扩展性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在这类系统中普遍存在节点的资源及视频播放位置的异构性,使得节点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极易发生,进而严重影响到节点的视频播放质量。该文重点研究面向节点负载均衡的节点带宽请求分配策略,将服务请求节点竞争服务提供节点带宽的行为建模为一个非协作博弈,通过寻求该博弈问题的 Nash 均衡解的方法确定优化的带宽请求分配(GBRA)策略。通过和典型的带宽请求分配策略进行实验对比,数值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GBRA 策略能有效改善P2P流媒体网络节点负载不均的问题并降低节点获取所需视频数据的平均延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P2P技术在业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文件交换、协同计算和流媒体等领域。本文从P2P技术基础讲起,以电信运营商的视点介绍P2P流媒体技术和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网络编码是信息论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不同于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将网络编码应用到P2P网络中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具有分布式特点的随机网络编码可厂泛应用于P2P网络.对具有非买时性的P2P文件下载应用,为降低随机网络编码引入的复杂性,可对文件分块进行分代,然后采用代内或代间网络编码技术.对具有实时性的P2P流媒体直播和点播,则需要采用具有优先级意识的网络编码技术,包括分层网络编码,或与推拉技术相结合来实现高效率的P2P流媒体分发.  相似文献   

11.
基于P2P流媒体的教学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岸  张艳 《通信技术》2010,43(7):210-212
随着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上音、视频的多媒体教学内容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学习是未来人们受教育的新方法。然而流媒体的质量并不能令人满意,传统的网络教学系统大多采用C/S模式,服务器以单播的形式传输媒体流。结合当前流行的对等网络(P2P)技术和流媒体技术,介绍了如何构建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问题。结合P2P网络的优点,对系统中流媒体传输进行了改进,从而降低流媒体服务对骨干网的负载,避免网络阻塞。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的应用需求,产生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针对P2P网络技术协同网络会议系统的需求,分析流媒体传输与控制技术、Java Media Framework (JMF)媒体框架技术、RTP/RTCP流媒体传输与控制协议、P2P结构分析和P2P工作原理,建立P2P结构的系统框架和基于时间戳的RTCP流媒体同步机制,设计了基于JMF类及P2P结构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已经逐渐普及。然而已有的网络技术不支持动态多媒体数据和实时流数据,且存在着流媒体技术中服务器的承载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网络教育系统,其中每个网络节点既是服务的消费者又是服务的提供者,针对Web服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流媒体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具有对网络带宽和服务器处理能力要求低、易部署和易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民用市场中中小企业和家庭视频监控规模呈爆发式增长,针对上千万摄像机的监控需求,产业界普遍采用点对点(peer to peer,P2P)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综合阐述了P2P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原理,分析了主流的P2P 网络视频监控所采用的流媒体控制技术、传输技术以及私网穿越技术,最后提出了大规模部署的P2P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5.
P2P技术在IPTV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晓华 《中国有线电视》2006,(12):1142-1144
IPTV是基于宽带高速IP网的流媒体服务,提出基于对等网络模式的IPTV系统,从而克服了现在IPTV系统的“瓶颈”问题,对P2P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国燕  韩雪梅 《信息技术》2008,32(5):152-155
主要讨论了一种基于P2P网络的流媒体直播的相关技术,研究设计了一个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线的直播系统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客户端资源,减轻服务器负载,并实现较好的视频直播效果,该系统采用了P2P传输技术,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都明显优于传统流媒体视频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 the users' perceived 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 in streaming services has gained a lot of attention. Particularly, a number of research efforts have focused on providing live streaming and video‐on‐demand (VoD) services using peer‐to‐peer (P2P) architectures. However, in these proposed architectures, the heterogeneity of users and their dynamic behavior 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studied. In a real life scenario, where users have highly heterogeneous bandwidth resources (cable, DSL, 3G networks, etc) and can arbitrarily decide to perform a VCR function (stop, fast forward and seeking), ignoring this behavior can significantly deteriorate the system's efficiency and the perceived QoE.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SeekStream, a scalable P2P VoD architecture that ensures the stable delivery of the video stream to every participating user even in cases of high heterogeneity and frequent seeking operations. Specifically, SeekStream is a set of algorithms that optimize the P2P overlay dynamically and in a distributed fashion, making it adaptive to users dynamic behavior and bandwidth changes.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resources of the participating users are optimally exploited, keeping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media server(s) to a minimal level. 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we are using a centralized overlay network manager that discovers the optimal network graph as a reference. We have developed an extensive P2P VoD simulator that shows the efficiency, scal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our system under variant and dynamic conditions. The algorithms of our proposed system introduce less than 4% bandwidth overhead while we achieve high offloading of the media server(s). SeekStream guarantees a high block reception rate for the users, even under extreme seeking pattern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