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以下问题:高等教育不是企业,不能实行企业化经营;高等教育服务不是用学费可以购买的商品;高等学校不是“教育工厂”,高等学校毕业生不是商品,高等学校不能通过出卖作为商品的毕业生而营利;高等教育不是最赚线的行业,不能办成最赚线的行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过高估计我国居民的高等教育投资能力;不能不适当地提高高等教育的学费;受教育者和家长不是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靠居民投资高等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不能过分夸大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仪器》2006,4(5):56-5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如战士手中的兵器一样,科学仪器设备是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最基本的手段之一。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一流的科学仪器设备支撑一流的科学研究”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传统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要在指导大学实践中既保持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又能使大学跟上社会的发展而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结合现代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走向: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重视科学研究等传统大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坚持;理性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与普遍学问的场所等传统大学理念,既需要保留和发扬,又需要舍弃不合理的因素,即扬弃;而“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传统大学理念,却必须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提出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一个新的概念,之所以是新的概念,第一强调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不是像发达国家那样,走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第二强调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像发达国家那样先污染后治理;第三强调要充分发挥我们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而不是像发达国家那样,过分地强调自动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理解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推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不仅能创造、发现和丰富知识,而且还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信仰.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大学科学研究,必定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从教育目的之德智体美劳:即从“德”之善的理念、德性、职责,从“智”之智力因素、知识的学习、接受、创造、发现,从“体”之身康体健,从“美”之无限、自由等美的特质,从“劳”之内涵等诸方面分析大学科学研究在其中的特殊表征,有助于充分挖掘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的理论认为:一国竞争优势的建立,是有赖于本国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禀赋。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科技进步才是影响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而科技的发展程度需要一个统一的、能够被广泛认同的衡量尺度即标准。当然,标准化发展至今日,其意义已超出了单纯的科技领域范围,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标准化在经济活动领域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正如第28届世界标准日祝词的标题“世界贸易需要国际标准”。回产品赢得市场,必须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国际竞争中能否取胜…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大学在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中;二是中国特色,必然受到中国历代社会文化,特别是中国历代社会主导文化的深刻影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两千多年来,特别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开创高等教育和大学创新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认为人才、信息、创新、无形资产、知识源和边际成本最小化,是大学服务社会和经济的优势条件;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强调学科专业建设,发挥无形资产的效能和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大学服务社会和经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家批准,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就是要把科学院建设成为面向ZI世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技术人才的基地和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是全国知识创新整体工程的一部分,力学所是国内唯一的、并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力学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所,作为科学院的一个成员,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在实现“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责无旁贷肩负着历史责任,必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创新的科学技术活动,是靠那些有创新科学思想、创新能力,并有献身精神的优秀学…  相似文献   

10.
大学为什么产生?为何有大学成为一流?都不是经济所能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文化的问题,首先应从大学本有的精神面去考察。  相似文献   

11.
《机械管理开发》2006,(3):10-10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广东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他说“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自我创新”是什么都自己来做,小而全,都包了;而“自主创新”是“以自己为主,不排除引进吸收”。科技发展的规律证明,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控制在50~60门课程之间、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分别控制在占课程总教学时数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13.
高校之间恶性竞争而不是协调发展会因高校办学类型和层次的过分趋同而产生;高校全面平庸而不是全面发展会因“大而全”、“小而全”而出现;高校的后劲不足而非持续性发展会因缺乏特色而凸显。为了规避上述不良倾向,高校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准备定位,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精神的内涵可理解成:为师者的“爱”,为学者的“自由”。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而如今,大学教师却由于受到物化世界的遮蔽、世俗权力的挤压、自我顺从的伤害,导致应有的爱已妥协于工具主义,自由思想逢迎于世俗权力,良知责任蒙蔽于媚俗文化。我们需要让大学教师走出工具主义,唤醒教育爱;消解官本位主义,营造自由生活;尊重高雅情趣,重建知识分子的良知。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是一个不同于其它文化的与“教育”、“培养”有关的概念。大学以关心人类的心灵幸福为宗旨。具有特定内涵的博雅与通达、修养与高贵、责任与勇气是大学文化的精华养分。大学对人类心灵的责任,除了要传承和创造高深知识,还对知识的后果负责。具有创造天分的人,在自然分布上有一定的概率。知识创新作为现代大学文化的重要内涵,需要大学为他们提供学术自由的保护。让他们的创造天性得以良好地成长。而不是去刻意地发起创新工程,试图通过“培养”创新人才而制造出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一种复杂系统的演化,其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变,而应当是脚踏实地的“渐进”过程。“渐进”战略强调在时间上“分步到位”地达成最终的改革目标,在空间上“由点及面”地逐步推广改革的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采取稳步改良的“战略”不仅是基于“中国改革”及中国教育改革的经验,而且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也在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教师人力资源是大学组织的核心资源,对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推动大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知识的共享性、大学的学科化和教师个体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人力资源的可增值性。学术制度、大学文化和教师个体发展等因素影响和决定着大学学术生产的效能。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才能充分发展大学的学术生产力,较好地实现教师人力资源的增值。  相似文献   

18.
正1.供给学派的观点供给学派强调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应该从供给着手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生产和供给首先要减税,以提高人们储蓄、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供给学派强调的重点是减税,过分突出税率的作用,并且思想方法比较绝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2.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制造业企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指出在新的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制造业的总量和比重仍将保持增长势头,我国应立足国情不能忽视制造业而去集中发展信息产业,要根据21世纪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实施跳跃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艺设计活动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经验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但目前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和人工智能研究方面还仅仅处于简单的、规则化的甚至是格式化的模拟逻辑思维阶段,一味地强调智能化的CAPP系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工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强调CAPP的“辅助”功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自动化”,并由此产生了一些强调人参与的CAPP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