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试验药剂15%阿维.噻嗪酮WP和对照药剂25%吡蚜酮WP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药后21 d 15%阿维.噻嗪酮WP 675~900 g/hm2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为84.83%~88.98%。在水稻稻飞虱大发生年份可考虑选择其与吡蚜酮、烯啶虫胺、毒死蜱等交替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挤压法制备的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样品,各项物性指标良好。生测结果显示,其对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效。田间试验表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的推荐使用剂量为120~150 g ai/hm2,21天后的防效可以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3.
徐广春  顾中言  徐德进  许小龙 《农药》2013,(11):844-845
[目的]筛选出适合设施大棚防治辣椒蚜虫的药剂。[方法]采用显微镜鉴定辣椒蚜虫种类后,将5种药剂叶面喷雾后调查其防效。[结果]设施大棚辣椒中的蚜虫包括棉蚜、桃蚜和萝卜蚜。25%吡蚜酮WP 75.0 g a.i./hm2和5%啶虫脒WP 30.0 g a.i./hm2对辣椒蚜虫防效较好,均在84.21%以上;77.5%敌敌畏EC 581.3 g a.i./hm2防效次之;18 g/L阿维菌素EC 1.5 g a.i./hm2药后7、12 d的防效显著下降和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15.0 g a.i./hm2防效相当。[结论]吡蚜酮和啶虫脒能有效防治设施大棚辣椒蚜虫且对辣椒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4.
丁硫克百威杀虫剂,美国富美实公司于1994年正式登记商品好年冬20%乳油,防治柑桔树锈壁虱和潜叶蛾、蚜虫使用浓度分别为100~133.3毫克/千克。133.3~200毫克/千克。防治苹果树蚜虫和甘蓝蚜虫使用浓度50~66.67毫克/千克和75~150毫克/千克。防治水稻稻飞虱、三化螟用量(有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初步研究了乙嘧酚磺酸酯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应用技术。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磺酸酯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5.6162 g/mL和40.3993 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在600~1200 mL/hm2剂量下,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均匀喷雾2~3次,末次药后10 d的防效为79.0%~91.4%。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可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防治水稻迁飞性害虫的有效药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混用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可起到防治多种害虫的作用,其适宜剂量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75 mL/hm2+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0 mL/hm2,对水稻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且对稻田害虫天敌如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杀伤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氟虫腈替代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氟虫腈替代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 900 mL/hm2、48%毒死蜱EC 1 200 mL/hm2、25%吡蚜酮WP 300 g/hm2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9.3%、82.2%、83.4%,对灰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0.1%、85.4%、86.2%.药后15 d,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 900 mL/hm2、48%毒死蜱EC 1 200 mL/hm2、1.8%阿维菌素EC 1 500 mL/hm2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1 5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7.7%、87.2%、97.5%、98.1%,杀虫效果分别为98.8%、89.8%、100%、100%.示范试验表明:药后10 d,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 900 mL/hm2和48%毒死蜱EC 1200 mL/hm2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8.4%和76.9%;对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4%和80.7%,杀虫效果分别为87.6%和80.4%.阿维菌素·毒死蜱和毒死蜱可作为氟虫腈兼治稻飞虱和纵卷叶螟的替代药剂,吡蚜酮可作为氟虫腈防治稻飞虱的替代药剂,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作为氟虫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替代药剂.并就几种替代药剂的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群喜  姜海洲 《农药》1991,30(3):49-50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市稻飞虱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重,常年需用有机磷农药防治2~4次方能起到控害保产的作用。1990年,我们在原有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25%噻嗪酮一次用药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9.
2013—2014年开展了稻田养鱼区水稻安全用药模拟试验与示范。室内模拟筛选试验表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在常规防治用药量下,对中华鳖安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井冈·蜡芽菌水剂对青虾安全。大田示范验证了这4种药剂的安全性。采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 L/hm2和井冈·蜡芽菌水剂4 500 m 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对稻田水生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
倪珏萍 《现代农药》2009,8(1):20-23
JS7119属α-氰基-N-苄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杀虫杀螨活性。普筛、初筛、复筛及田间筛选均表明,JS7119对棉花红蜘蛛、柑橘红蜘蛛、茶橙瘿螨等具有良好活性。室内毒力测定表明,浸渍法对棉花红蜘蛛成螨第3d的LC50为43.20mg/L,玻片浸渍法对柑橘红蜘蛛成螨第2d的LC50为5.3440mg/L。盆栽试验表明,JS7119对成螨、若螨、螨卵等均有活性。安徽马鞍山、河南安阳等点试验表明,使用JS7119有效成份75~150g/hm2时,防治棉花红蜘蛛3~7d的防效为80%~98%。重庆试验点表明,当JS7119使用剂量为100~400mg/L时,防治柑橘红蜘蛛3~30d的防效为92%~99%。杭州试验点表明,当JS7119使用剂量为75~300g/hm2时,防治茶橙瘿螨的3~7d防效为68%~78%。JS7119的生物活性研究为合理评价和研究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几种杀虫剂防治棉花伏蚜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200 g/L吡虫啉SL、200 g/L丁硫克百威EC、50%吡蚜酮WG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开展了3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以200 g/L吡虫啉SL15~45 g a.i./hm2、200 g/L丁硫克百威EC 90~180 g a.i./hm2和50%吡蚜酮WG 60~90 g a.i./hm2剂量叶面喷雾,药后1、7 d防效分别为82.31%~92.02%、77.23%~95.31%、76.67%~91.11%和86.30%~96.71%、86.83%~96.53%、94.87%~98.73%。[结论]200 g/L吡虫啉SL和50%吡蚜酮WG持效期均在7 d以上,200 g/L丁硫克百威EC速效性较强。200 g/L吡虫啉SL、200 g/L丁硫克百威EC和50%吡蚜酮WG的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30~45、135~180、60~75 g a.i./hm2。  相似文献   

12.
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水稻后期褐飞虱田间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生长后期,田间褐飞虱百穴虫量6000~10000头的大发生形势下,用25%吡蚜酮防治褐飞虱每667m^2用24g,药后3d与7d的防效分别为73.69%与64.92%;每667m^2用30g,药后3d与7d的防效为78.55%与70.19%,显著优于参试的乙虫腈与烯啶虫胺。建议隔15~20d再次用药。  相似文献   

13.
25%噻虫·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栋 《现代农药》2014,(3):46-47,50
为明确25%噻虫·吡蚜酮WP对水稻褐飞虱及灰飞虱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小区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吡蚜酮WP对灰飞虱和褐飞虱控制作用较好,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制剂用量以180~360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不同吡蚜酮制剂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及其应用技术,2013年开展了3种吡蚜酮制剂防治褐飞虱试验。结果表明:50%吡蚜酮WG和25%吡蚜酮WP制剂用量分别为300,600g/hm2时,药后28 d,防效大于88%,显著高于50%吡蚜酮WP的防效64.97%;这2种制剂的持效期长达30 d。  相似文献   

15.
谌江华  柴伟纲  孙梅梅 《现代农药》2011,10(3):48-49,52
为了比较几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笔者对25%吡蚜酮WP、24%螺虫乙酯SC、10%乙虫腈SC、70%吡虫啉WG和25%噻嗪酮WP等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的防效最好,药后3 d、7 d、14 d的防效分别为84.73%、91.07%、97.72%;其次为24%螺虫乙酯SC和25%噻嗪酮WP,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2%以上;再次为10%乙虫腈SC,药后3~14 d的防效在58.76%~75.15%;70%吡虫啉WG防效最差,药后3~14 d的防效在67.80%以下。  相似文献   

16.
邢华  蒋伟雁  许乾 《现代农药》2012,11(3):22-24,27
介绍了50%吡蚜·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简述了该制剂的特点、配方筛选、质量技术标准和贮藏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分散性好,悬浮率75%以上,热贮合格,14 d分解率很小,各项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田间试验效果表明,该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1 d,7 d,16 d防效分别为67.88%,94.68%,96.85%,明显高于吡蚜酮和噻嗪酮单剂的药效,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新型防治水稻稻飞虱的复配产品。  相似文献   

17.
共毒系数法确定了吡蚜酮和SP-1的最佳配比,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了25%吡蚜酮·SP-1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最优配方,并考察了所制制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25%吡蚜酮·SP-1可分散油悬浮剂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要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5%吡蚜酮·SP-1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速效性、防效、持效性均好于对照药剂25%吡蚜酮悬浮剂。  相似文献   

18.
菜喜防治水稻害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杀霉素是一种生物源农药,田间试验证明,2.5%多杀霉素SC(商品名“菜喜”)可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白背飞虱,其用量分别为24.8、37.5、15~22.5、3.75~7.5g/hm2。菜喜低毒,毒杀作用快,对鱼、水生动物毒性低,较适合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用。  相似文献   

19.
张翠华  傅悦  李煦  周自成  范小振 《农药》2020,59(2):107-109,126
[目的]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5%吡蚜酮·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Synergi 4μm Polar-RP80魡不锈钢柱为色谱柱,乙腈-水(体积比40:60)为流动相,在270 nm紫外检测波长下,对吡蚜酮和噻虫嗪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吡蚜酮和噻虫嗪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29、4.85 min,线性相关性分别为0.9995和0.9993,变异系数分别为1.13%和1.05%,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3.1%和97.05%。[结论]方法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准确,可满足日常定量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10种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10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20%异丙威乳油、50%敌敌畏乳油速效性较好,药后1 d的防效为75.61%~80.78%,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持效性较好,药后14 d的防效为85.37%~94.16%,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是生产上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