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实验用织物进行了亲水性和拒水性整理,使用织物微气候仪,利用汽态湿传递和液态湿传递方法研究了织物表面性能对其湿传递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织和的水汽湿传递性能和织物表面性能无关,而织物液态湿传递性能却主要决定于织物的表面性能。在织物液态湿传递过程中,影响其传递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织物的芯吸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非稳态下织物传热传湿测试装置,对L27(313)正交设计试制的真丝电力纺试样.进行了纯热阻、湿阻及热湿交互作用下的热阻、湿阻测定。并按测试结果建立了真丝薄型织物热湿性能与其结构参数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织物厚度是影响薄型织物热阻、湿阻的一个显要因素;热、湿交互作用下织物的热、湿值小于纯热、湿条件下的热、湿阻值。为薄型织物热湿性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的织物热湿传递性能测试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新型的织物热湿传递性能测试仪,燕在模拟人体出汗的条件下,对组合双层织物与模拟皮肤之间的水汽分配,温度和热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试,根据水汽分压、温度和热流曲线,计算出热湿传染系数,可以用来评价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  相似文献   

4.
湿表面传热的数学描述和求解比干表面要复杂得多,但在应用了线性饱和线的简化理论,并引入了温表面温度、湿态放热系数和湿态比热等概念后,得到了与于表面换热器微分方程类似的形式,从而看出完全可以用干表面换热器的计算方法近似计算湿表面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在造纸工业生产中全化纤针刺造纸湿毯及BOM高限压造纸毛毯的优越性能,指出了全化纤针刺湿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织物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的各种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征.将热湿传递性能研究分为单纯热湿传递和综合热湿传递,对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进行了讨论.从微气候参数评价方法、生理学评价方法、心理学评价方法及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使用非稳态下织物传热传湿测试装置,对L27(3^13)正交设计试制的真丝电力纺试样,进行了纯热阻、湿阻及热湿交互作用下的热阻、湿阻测定。并按测试结果建立了真丝薄型织物热湿性能与其结构参数间的多元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织物厚是影响薄型织物热阻、湿阻的一个显要因素;热、湿交互作用下织物的热、湿值小于纯热、湿条件下的热、湿阻值。为薄型织物热湿性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期性热混作用下多孔吸湿体吸解湿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硅胶作为多孔吸湿体,在夏季气候的周期性热湿作用下,测试了硅胶粒径和厚度对其自然吸解湿性能的影响。表明粒径对自然吸解湿性能有一定影响;硅胶的吸解湿性仅在浅表层中进行,这对于利用多孔吸湿体改善热湿环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制一种新型的织物热湿传递性能测试仪,并在模似人体出汗的条件下,对组合双层织物与模拟皮肤之间的水汽分压、温度和热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试根据水汽分压、温度和热流曲线,计算出热湿传递系数,可以用来评价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选择硅胶作为多孔吸湿体.在夏季气候的周期性热湿作用下,测试了硅胶粒径和厚度对其自然吸解湿性能的影响.表明粒径对自然吸解湿性能有一定影响;硅胶的吸解湿性仅在浅表层中进行,这对于利用多孔吸湿体改善热湿环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典型针织运动面料的与导湿干爽相关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其导湿干爽性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α淀粉的基本性质、制备原理,以及对湿型砂性能的影响和在湿型铸造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丙棉机织物湿传递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丙棉机绢物的吸湿性和导湿性的实验测试,分析了纯丙纶织物、棉织物、丙棉交织物及双层织物的湿传递性能,为丙棉机织物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不同原料组分复合双罗纹针织物的透气性和热湿传递性,探讨了影响透气性和热湿传递性能的因素,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出织物参数与透气性以及透气性与热湿传递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织物原料与热湿传递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织物的热湿传递能力随棉纤维质量含量增加或涤纶质量含量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复数电压法电容式湿敏元件性能测试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湿敏元件在生产过程中还停留在手工测试而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电容式湿敏元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电容式湿敏元件的等效形式,阐述了使用复数电压法对湿敏元件的测量过程,建立了复数电压法电容式湿敏元件性能测试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经过实验测试,湿敏元件测量范围在30~100pF之间,测量的相对误差可达±0.2%.  相似文献   

16.
湿有面传热的数学描述和求解比干表面要复杂得多,但在应用于线性饱和线的简化理论,并引入了湿表面温度,湿态放热系数和湿态比热等概念后,得到了与干表面换热器微分方程类似的形式,从而看出完全可以用干表面换热器的计算方法近似计算湿表面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院研制的一系列织物静态、动态热湿舒适性能的测试仪器和评判指标,提出有关针织物热湿舒适性的静、动态综合评判观点和方法,并就原料对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多孔介质热湿耦合迁移理论为基础,考虑墙体从地面吸湿和墙体表面热湿迁移的问题,确立了墙体内含湿量预测的模型,通过比较墙体和不同抹灰材料中的含湿量大小来合理地选择墙体抹灰材料。以南昌地区240 mm砖墙为例,分析了以水泥砂浆和预混防潮水泥2种材料作为抹灰材料的选择,计算结果表明,预混防潮水泥作为抹灰材料时其湿高度较低,墙体内含湿量也较低,更适合作为该砖墙的抹灰材料。分析了抹灰材料吸水率、厚度和密度对其湿高度和墙体含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抹灰材料吸水率增加,湿高度增加,墙体含湿量也增加;抹灰材料厚度增加,其湿高度增加,墙体含湿量降低;抹灰材料密度增加,其湿高度降低,墙体含湿量也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Sol-gel法化学工艺在较低温度下合成纳米级La1-xBaxCoO3(X=0,0.1≤X≤0.2)湿敏半导体陶瓷,用XRD,BET比表面吸附,Archimede排水法等技术对所合成陶瓷物相和 表征和分析,湿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La1-xBaxCoO3半导体纳米陶瓷有一定的湿敏性能,当X=0,材料呈负湿-阻特性,当0.1≤X≤0.2,材料呈正湿-阻特性,从晶界层空穴载流子数角度合理解释了La1-0xBaxCoO3纳米陶瓷的正湿-阻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苎麻织物某些结构因素与吸水散湿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吸水率的主要因素是织物组织与平方米重。织物的散湿性能可用特征参数——散湿加速度a′及初始散湿速率b′来表述;影响a′的主要因素是织物组织,而影响b′的主要因素是平方米重与织物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