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为了评价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CS)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的效果及其最佳用药剂量等应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我们在南通市通州区兴东镇和西亭镇分别进行了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0%嘧菌酯CS、30%苯甲·丙环唑SC(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  相似文献   

2.
正纹枯病、稻瘟病是水稻生长中后期两大主要病害,对水稻安全生长和产量、品质影响严重,而在水稻生产上两病的防治一般都是选用各自对路的单剂进行混用,或者选用复配剂进行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新型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不仅对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效,而且对纹枯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效。为了进一步明确吡唑醚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为  相似文献   

3.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以聚脲为囊壁材料的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考察了囊芯溶剂种类、乳化剂种类、芯壁比、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因素对微囊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对所制备的微囊悬浮剂进行性能表征测定。以斑马鱼作为试验对象,对制剂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囊芯溶剂选用150#溶剂油,乳化剂选用SP-7125,用量为水相质量的2.5%;芯壁比为100:3;固化温度65℃,固化时间6.5 h。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囊表面光滑,形态圆整,平均粒径2.5μm,包封率大于90%,贮存稳定性合格。与悬浮剂相比,所制备的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毒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3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抗熔剂、消泡剂等品种及用量的筛选,制备3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最佳配方为吡唑醚菌酯原药35%,润湿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0.5%、2208 2%、SP-SC 390NS 2.5%,防冻剂4%,增稠剂黄原胶0.15%,防腐剂苯甲酸钠0.2%,抗熔剂2%,消泡剂0.1%,去离子水补足100%。该配方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悬浮剂要求。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5,(7)
[目的]优化固化条件以制备包封率高、粒度均一、形貌和强度优良的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方法]以吐温80(Tween-80)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混配为乳化剂,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结果]固化阶段搅拌速度主要影响微囊的粒径和形貌;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影响微囊的包封率和强度。[结论]选择60℃的固化温度,在600 r/min的搅拌速度下固化90 min,有助于制备性能良好的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  相似文献   

6.
牛纪胜  唐剑峰 《农药》2021,(1):35-37
[目的]建立HPLC测定30%氟醚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反相柱,以甲醇-水(体积比80:20)为流动相,在波长240 nm条件下测定试样中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含量。[结果]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3%和0.0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7%和99.8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复配制剂中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农药悬浮剂为不水溶固体农药或不水溶液体农药在水或油中的分散体。该农药悬浮剂是指以水为分散介质,将原药、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pH调节剂和消泡剂等)经湿法超微粉碎制得的农药剂型。该剂型的优点是可与水任意比例均匀混合分散,不受水质和水温的影响,使用方便,不易污染环境,可直接或稀释后喷雾的理想剂型。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正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除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对作物的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明显改善作物的长势,提高免疫力,更好的防御病害。由于吡唑醚菌酯独特的作用机理和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其他杀菌剂具抗性的病菌有效,故本剂在农药开发研究中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优化配方制备良好性能的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用于防治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方法]通过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并通过流点法及尝试法逐步筛选分散剂种类,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配方。[结果]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最优配方为吡唑醚菌酯30%(质量分数),非离子分散剂与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SC 10)3.5%,黄原胶0.14%,硅酸镁铝1.5%,乙二醇3.5%,水补足至100%。[结论]该制剂经(54±2)℃热贮14 d后,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聚羟基丁酸酯为壁材,吡唑醚菌酯为芯材,聚乙烯醇(PVA)为连续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吡唑醚菌酯微囊。研究了不同芯壁比、油水相体积比、PVA质量分数、剪切速度等参数对微囊有效成分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对微囊的形态等进行了表征;在不同的p H值条件下探讨了微囊的缓释性能;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微囊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当PVA的质量分数为2%,芯壁材质量比为1∶5,油水相体积比为1∶20,剪切速率为8 000 r/min时,可制备出形状规则、粒径为1.9μm的微囊,载药量和包封率可分别达到15.00%和74.40%。微囊中吡唑醚菌酯的释放对pH敏感,在碱性条件下释放较慢。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微囊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与原药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粒径、黏度、分散性、冷贮、热贮和冻融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原药进行了筛选。[结果]当吡唑醚菌酯12.8%,啶酰菌胺25.2%,DSC2005 5.0%,Ethylan NS-500LQ 1.0%、黄原胶0.15%、硅酸镁铝1.0%、丙三醇4.0%、消泡剂SAG630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可制得合格的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结论]该配方适用于不同熔点的吡唑醚菌酯原药,具有优良的低温和高温稳定性,为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复配悬浮剂配方的开发和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30%醚菌酯SC每667m2第一次施药50ml后8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明显,防效高达93.4%,第二次施药14天后防效达94.6%。在推荐施用浓度范围内,药效高,持效性好,对小麦和天敌生物无不良影响,且增产效果明显,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气相色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测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乙腈盐析萃取有效成分、以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为内标物,RTX-1毛细柱为分离柱,FID检测器进行检测的气相色谱法对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线性范围宽,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6,方法标准偏差为0.160.20,变异系数RSD为0.48%0.20,变异系数RSD为0.48%1.01%;其添加回收率在98.28%~101.34%之间,测定结果与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吻合,其相对偏差在1.5%之内。  相似文献   

14.
高彬 《世界农药》2012,34(2):50-53
吡唑醚菌酯是含有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它杀菌谱广,毒性低,对环境安全友好.通过高性能的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和功能性助剂)搭配使用,获得了性能优越、品质稳定、高悬浮率和低表面张力的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同时测定了该剂型产品的粒径、黏度、悬浮率和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优化法得到36%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的最佳配方为:吡唑醚菌酯28%、氰霜唑8%、5500 4.0%、CP-9 1.5%、W-600 1.0%、增效剂E-1200 3.0%、丙二醇3.0%、黄原胶0.1%、硅酸镁铝1.0%、有机硅消泡剂0.2%、BIT 0.2%,水补足至100%。研究发现:立式砂磨机以转速1 500 r/min研磨以上配方混和物2 h制得的悬浮剂产品在pH 5.5~6.5时,热贮和冷贮14 d,均没有出现析水、分层及结块等现象。经检测该制剂有效成分的分解率、倾倒性合格,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国际要求;经田间试验发现该悬浮剂产品对葡萄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以添加增效剂E-1200的药剂防效最好,防效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6.
将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复配制成干悬浮剂,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采用湿法粉碎以及喷雾干燥制备了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并通过流点法筛选出润湿分散剂的种类,同时,设计了一系列润湿分散剂的配比,测试并对比了各项性能,最后筛选出最优配方。该干悬浮剂最优配方为:吡唑醚菌酯6%、霜脲氰36%、SD-661 10%、SD-819 20%、NNO24%、SR-05 2%、消泡剂1%。该配方制得的干悬浮剂悬浮率高,稳定性好,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7,(10)
[目的]用吡唑醚菌酯和丙森锌复配制成干悬浮剂,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方法]采用湿法粉碎以及喷雾制粒制备70%吡唑醚菌酯·丙森锌干悬浮剂,并通过流点法筛选出润湿分散剂种类,根据粒径分布及黏度的测定优化润湿分散剂配比。[结果]该干悬浮剂最优配方:吡唑醚菌酯5%、丙森锌65%、TERWET 1004 3%、木质素磺酸钠6%、D-425 2%、硫酸铵5%、白砂糖2%、消泡剂0.3%、高岭土补足至100%。[结论]该配方制得的干悬浮剂悬浮率高,稳定性较好,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0%吡唑醚菌酯·克菌丹悬浮剂中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的质量分数。使用反相C_(18)柱,采用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和水,采用外标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中吡唑醚菌酯和克菌丹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2,标准偏差分别为:0.09、0.16;变异系数分别为:1.73%、0.6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7%、99.78%。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20%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Eclipse XDB-C_(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冰乙酸为流动相,在260 nm波长下同时测定试样中吡唑醚菌酯和丙硫菌唑的含量。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丙硫菌唑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 0和0.999 9,标准偏差分别为0.047和0.054,变异系数分别为0.45%和0.5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2%和99.85%。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与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6,(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20%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 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同时测定试样中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的含量。[结果]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标准偏差分别为0.18和0.12,变异系数分别为1.14%和2.2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7%和99.6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与准确度高,可同时快速测定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