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度拖延是现阶段地下洞室开挖施工管理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洞室开挖地质环境复杂多变,施工条件较差,常有质量问题需重新处理,延误施工进度;而传统的进度管理方法少有考虑到施工中遇到的质量缺陷、返工等问题,缺乏对复杂、非线性的地下洞室开挖施工进度系统描述。在分析地下洞室开挖特点和系统动力学优势后,构建地下洞室因果关系反馈回路图,分析各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据此建立系统动力学进度模型流图,输入函数关系。借助Vensim PLE软件分别模拟分包、增加工作强度和增加资源后的施工进度情况。结果表明:增加资源和适度工作强度的组合措施是保证工期和质量最有效的方式,管理者可以据此合理安排施工资源。  相似文献   

2.
柱状节理玄武岩是火山岩区所特有的地质现象,其地质成因独特,工程特性、开挖响应特征明显不同于一般常见岩体。通过分析地下洞室中柱状节理岩体的开挖响应特征和揭示现象,结合岩石力学理论和数值分析,对柱状节理玄武岩表现出的典型破坏模式及其破坏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柱状节理玄武岩卸荷易松弛的特点,结合现场监测、检测数据等信息,总结提炼现场实施过程中有效的支护措施、支护时机、开挖方案、爆破控制等支护手段和施工方法,以有效控制围岩松弛变形和松弛向深部扩展,实现复杂条件下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3.
徐剡源  金一  张胜云  郭学武 《浙江建筑》2007,24(8):42-44,53
PDCA循环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在海相沉积土层基坑开挖与支护中进行动态质量控制,多次运用PDCA循环进行现场调查、因果分析,以找出影响基坑开挖质量的关键因素:边坡滑动、塌方及基底涌土,并找到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支护、固化基底和提高基底土质强度等措施予以解决,从而保证了基坑稳定,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宋林俐 《重庆建筑》2021,20(5):48-50
以重庆主城区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洞室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新建地铁隧道是否采用施工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措施后的施工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洞室,当二者净距接近或小于新建隧道开挖的围岩塑性区时,应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超前注浆加固措施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增强施工安全性;既有洞室的存在对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有一定影响,越靠近洞室,地铁隧道围岩变形值越大;下穿地铁隧道开挖可导致上方既有洞室结构发生变形,越靠近地铁隧道,其变形值越大;新建隧道超前注浆长度取2~2.5倍洞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5)
作为水利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混凝土的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及造价,因此,混凝土的现场管理及控制至关重要。针时这一现象,在整合文献资料及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混凝土施工的现场管理要点及控制措施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混凝土的原材料、设计配合比、搅拌控制、运输控制、浇筑控制及后期养护控制均是混凝土现场施工中的重要控制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开挖与支护技术难题,结合在建杨房沟水电站组成的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实际,运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方法,对复杂地质大型地下洞室开挖进行了分区施工。并对不同洞室的支护方式提出了支护原则,最后通过地下洞室开挖施工动态反馈技术验证了施工的安全性,保证了施工工期,确保了人员安全。实践表明,按照文章提出的开挖与支护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能够为类似工程顺利施工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型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的动态识别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地下工程围岩破坏模式分类、分析方法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破坏模式的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充分考虑大型洞室群大尺寸、大高宽比和多洞室相互作用等特点,依据控制因素、破坏机制、发生条件3个层次归纳出18种典型的围岩破坏模式,给出每种破坏模式的主要稳定性分析方法和针对性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建议。并进一步根据大型洞室群分步开挖过程中不断更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性状,提出围岩破坏模式的动态识别、复核与调控方法。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开挖过程中围岩破坏模式识别和实时工程措施(开挖和支护)调控,实现施工过程中围岩局部不稳定性问题的识别、预测与动态调控。实践表明,该方法实用、科学和系统,可有效地指导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的开挖与支护设计动态优化,避免局部不稳定性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冯文 《山西建筑》2010,36(26):138-139
结合工作经验,根据洞室开挖施工的特点,阐述了洞室开挖施工塌方的预防措施,针对塌方的不同类型,总结了相应的处理方法,通过处理方法的有效实施,从而减少塌方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郑艳艳 《门窗》2020,(6):134-135
本文以市政工程施工现场难点与改进措施为探讨主题,针对市政工程的基本特点,明晰加强现场管理的意义与作用,分析沟槽开挖、管道铺设、人行道铺设与给排水管道施工等施工现场难点,提出优化现场管理体制、提高现场施工质量、加强各方协调合作与完善给排水管理施工技术等具体改进措施,为市政工程现场施工的高效开展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玄武岩组内层间与层内错动带致使岩体非连续性是主要地质问题。采用损伤弹塑性数值方法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洞室开挖顺序和支护参数。精细化施工组织,严格控制开挖对岩体的损伤范围,并保证洞室轮廓的良好成型。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演分析,对支护工作量进行动态设计。开挖过程中,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较好;开挖完成后,位移和应力总量值较小,洞室围岩稳定性良好。溪洛渡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为我国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总结其设计、开挖与支护,监测与反演等岩体工程控制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乔  孙泽世 《山西建筑》2010,36(34):147-149
对现浇楼板裂缝问题从设计、施工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设计、施工、现场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对现浇楼板裂缝进行质量控制的措施,以保证现浇楼板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于城市地下工程来说,施工方法的选择和高效监测的实施至关重要。根据一浅埋大跨软岩隧道的现场施工和监测情况,对相应的开挖方法、支护结构设计、施工监测、施工工艺、施工措施等的选择和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便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彭小明  汪丹杰 《国外建材科技》2007,28(6):126-129,132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旨在把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范围之内,实施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该文结合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开挖的实际条件和开挖施工实践,对施工过程中目标成本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了溪洛渡地下电站开挖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研究工作可供其它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焦阳太 《山西建筑》2011,37(1):204-205
以松塔水电站大坝土方填筑施工为例,阐述了大坝填筑的质量控制要点,并从土料和现场填筑两方面总结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保证大坝土方填筑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隧道及地下工程在近接施工过程中会产生空间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先行洞室对后行洞室开挖前的卸荷和后行洞室通过后对先行洞室的二次扰动,如不能有效控制空间效应对洞室开挖稳定性的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洞室支护结构的失稳破坏,引发工程事故。以在建成兰铁路柿子园隧道小净距双洞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场地应力、围岩强度和隧道变形的实测,并用FLAC3D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隧道变形及锚杆、衬砌的受力,分析仰拱开裂及小净距隧道施工的空间效应影响,并形成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际,对电子厂房高大框架柱一次施工成型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着重从浇筑流程控制、模板体系加固、振捣设备、混凝土配合比及养护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制订及优化,并结合现场情况严格实施。结果显示:混凝土框架柱施工符合规范及工程要求,质量控制措施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二期)区域供能管沟工程工点多、线路长、顶管管径大(钢顶管φ4 200 mm)且沿线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结合该工程施工管理实践,系统介绍了大直径钢顶管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分析大直径钢顶管管节管理、进出洞施工、推进控制以及现场监测等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制定出针对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相关措施的实施使顶管推进顺利且对周边构建筑物影响较小,同时,由于管沟本身变形小,故渗漏水情况较少,总体效果显著,可为类似项目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决定了施工质量和工程的推进速度,而现场管理制度和措施等实施效率则决定了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因此,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其现场施工管理情况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行业中常见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对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给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保证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城市道路给排水施工管理实践并结合工程实例,从管材质量、沟槽开挖、管道安装、检查井砌筑、闭水试验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道路混凝土管道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保证措施,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拆除初支施做顶拱二衬阶段是保障PBA工法整体施工安全的关键施工步。为了更好地控制该阶段沉降,降低受力转换,提高施工安全性,本文依托长春地铁2号线解放大路车站建设项目,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PBA工法初支扣拱阶段施工方案,并从开挖方法、施工顺序、支护措施、受力情况及工程量等多个方面比较改进前后的施工方案,以及从安全、质量、进度、效益、受力情况和可操作性等角度阐述了改进方案的优劣。此外,为了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采用高度还原施工现场岩土力学特性的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A-SVM)的位移反分析法获取相应岩土力学参数。主要结论有:反演得到的岩土参数结果与实地勘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改进方案在工程量、安全、质量、进度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均好于原方案,但改进方案的受力情况更为复杂;改进方案的最大受力位置发生了改变,改进方案施工过程中的最大应力更大,但都小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强度,符合施工要求;改进方案的总地表沉降量比原方案减少4.3%,初支扣拱和施做二次衬砌阶段的沉降比原方案减少38.5%,可见顶拱下方洞室开挖净空的减小对于控制拱顶沉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