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皮革业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中国皮革业兴衰沉浮的历程,并在中国皮革界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河北皮革业更是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不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占据了国内皮革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国际市场上小有名气的制革及皮革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地,皮革、裘皮、制革、制衣、制鞋等应有尽有。从地域上分,这里已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皮革产品生产基地:有以生产羊皮服装革、鞋面革和皮革服装、裘皮服装而久负盛名的“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辛集;有以生产羊皮手套革和生皮交易火爆著名的留史;  相似文献   

2.
最近,辛集市政府邀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以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企业家举办了辛集皮革业发展论证会,与会者对辛集皮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进行了研讨论证。论证会认为,该规划以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了辛集皮革业基础优势与发展环境,明确了“十一五”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快建设皮革强市,做大做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区域品牌的新举措,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行性。下面,笔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对辛集皮革业基础优势和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做一个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魏双桥 《北京皮革》2005,(11):54-54
去年以来,河北皮革业持续低迷状态,不少小型皮革企业纷纷停产下马或转产毛条、毛领。以占据河北皮革业市场半壁江山的辛集为例就可见端倪。目前,辛集市皮革服装生产企业除少数家底较厚的能够勉强维持外,其余的纷纷下马,皮革生产企业也有不少转入皮草行业的。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皮革业市场持续萎缩的大形势下,占全国皮革业半壁江山的河北皮革业同样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日前,记者走访了河北省内的辛集、无极、留史三个比较集中的皮革生产加丁二集散地。就目前状况看,河北皮革业仍在负重奋进,虽同处低谷,却喜忧参半,一些上规模的皮革企业正成为河北皮革业重振雄风的急先锋,不少中小企业却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虽困难重重,却充满希望和生机。  相似文献   

5.
辛集市皮革业发展历史悠久,已成为辛集市的支柱产业。为促进辛集市皮革业的发展,在阐述河北辛集市皮革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辛集皮革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如环境污染、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参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探究解决辛集皮革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必要性,并提出集中治污、进行市场多元化调整、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施名牌战略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辛集市皮革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辛集皮革业由制革和制衣两大主体构成。十几年来,两大产业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以产品创新为动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加快了行业发展。制革业由当初的单一黑皮逐渐发展成为彩皮、磨砂皮、毛皮、毛革一体等系列产品,服装革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制衣业由当初的黑色光面皮衣逐步发展成为彩皮、毛皮、羊绒、裘皮、毛皮结合面料等多品种服装,款式也随着市场需求而演变,分别有时尚化、休闲化、个性化系列产品。可以说,辛集皮革业的发展进程,也就是其皮革产品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不断升级的过程。近两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个性化趋势增强,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并且推陈出新的节奏越来越快,辛集皮革业紧跟市场步伐,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扩展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皮革业市场持续低迷的大形势下,占全国皮革业半壁江山的河北皮革业同样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日前,记者走访了河北省内的辛集、无极、留史三个比较集中的皮革生产加工集散地,感触最深的是:河北皮革业仍在负重前行,虽同处低谷,却喜忧参半,一些上规模的皮革企业正在成为河北皮革业重振雄风的急先锋,不少中小企业却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虽困难重重,却充满希望和生机。从整体上说,河北制革业虽然已经走出了低谷,但不瘟不火的局面仍然没被完全打破。  相似文献   

8.
魏双桥 《北京皮革》2005,(10):40-41
辛集,国内外皮革界一个响亮的名字。之所以响亮,不仅仅是由于她有着五百多年毛皮业的悠久历史,更因为她创造了今日皮革业的辉煌: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羊皮革生产基地,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全国皮革服装生产出口基地,年出口服装550万件。这里建有国内大型皮革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400亿元;绿色环保制革工业区,开创了中国制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模式。这里还聚集着全国十大衣王企业、中国名牌企业、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等大型皮革企业近百家,全市皮革业年产值达到76亿元,出口创汇4.5亿美元,2002年底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  相似文献   

9.
辛集是我国皮革业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2001年底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皮革皮衣之部”称号。辛集皮革业由制革业、皮衣业以及皮件、皮革机械构成,2002年全市皮革行业实现产值60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其中,制单业占全市皮革经济总量的42%。  相似文献   

10.
魏双桥 《北京皮革》2007,(10):20-22
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并且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中国(辛集)皮革展销会,今年改变了举办地点移师上海,借助中国国际皮革展和中国皮革协会理事会两大平台,以“会中会”的形式成功举办。中国皮革协会名誉理事长徐永说,辛集皮展会“移师”上海,延长了辛集皮革产业链条,拓宽了融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皮革”国际大舞台通道,有利于整合辛集皮革业各方面的资源,有利于辛集皮革与高端买家、大型采购团的对接。同时,皮革产品作为时尚化产品,有利于接受国际大都市的检验.使之融入国际服装潮流,拓展辛集皮革产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和许多贴着“温州制造”商标的产品一样,温州皮革在很长时间内是低档产品的同义词,尤其是在那个鞋革市场突然间开始红火的年代。尽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温州皮革业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品牌建设力度差、缺乏拳头产品、产品结构单一,这些起步根基不扎实带给温州制革的后遗症一直存在。温州皮革到底算什么档次?现在的温州,的确可以做出一流品质的皮革,甚至有能力开发新产品,但是有能力做一流产品和做开发的工厂实在屈指可数,大多数工厂还在沿袭老工艺——一年四季做黑色、棕色牛皮男鞋革。在商业市场上,所谓“质量就是生命”,温州皮革业这几年一直在追求突破和升级,而产品质量是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关。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达到优胜劣汰、产业优化重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河北皮革业的外销之路,要从辛集、大营、尚村等地的皮革、毛皮服装业成功打入俄罗斯市场说起。追根溯源,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叶利钦政府为了解决国内物资短缺的现状,设立了一些跳蚤市场,允许国民到中国采购大批生活必需品,由此引来了中国商人大举进入俄罗斯,河北一些皮革、皮衣企业在俄开拓市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据说,最早进入俄罗斯的是一批北京商人,这群当时被称为“倒爷”的商人为俄带去了大量的廉价商品,这些最早进入俄罗斯的中国商人也成就了自己,在短短几年间就发了大财。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精明的辛集、大营、尚村等地的皮革、毛皮服装业主及批发零售商人也开始从国内硝烟弥漫的皮衣市场抽身而出,进军俄罗斯市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期,辛集皮革服装在国内市场声名大震,特别是90年代中期,辛集皮革服装更是风靡神州。然而,市场风云变幻莫测,90年代后期,国内皮衣市场一落千丈,跌入低谷。面对几乎窒息的国内市场,辛集皮衣业迅速调整营销战略,由内转外,大举进入东欧市场,并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去年,全市皮衣产量400万件,其中外销350万件,占总量的85%。  相似文献   

14.
多年以米,皮革业一直是辛集的支柱产业,羊皮服装革、牛皮服装革、鞋面革、沙发革及裘皮服装、皮衣均享誉海内外,素有“中国皮革皮衣之都”的美誉。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和整合,辛集皮革企业达到1148家,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成为该市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辛集市通过了中国皮革协会专家组考核复评,继续保持“中国皮革皮衣之都”称号。这一荣誉称号是“十五”初年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授予给辛集市的。“十五”期间,辛集市皮革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强,出口创汇连年创新高。到“十五”末的2005年,全市皮革业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出口创汇5.4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倍和38倍。主要产品产量皮革3,220万张,制衣685万件,分别比2000年增长73%和128%。2006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再创佳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辛集皮革业在短短的五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呢?  相似文献   

16.
张润华 《北京皮革》2005,(12):20-21
河北皮革业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中国皮革业兴衰沉浮,并始终在中国皮革界占据一定的位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皮革业更是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不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占据了国内皮革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国际上小有名气的制革及皮革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地,皮革、裘皮、制革、制衣、制鞋等应有尽有。从地域上分,这里已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皮革产品生产基地:有以生产羊皮服装革、鞋面革和皮革服装、裘皮服装而久负盛名的“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辛集;有以生产羊皮手套革和生皮交易火爆著称的留史;有以生产牛马皮沙发革迅速崛起的无极;有以盛产裘皮服装、服饰闻名的大营、尚村;有以加工宁夏滩羊皮和碎皮褥子见长的原阳、蔚县;有以羊剪绒制品快速发展的南宫、  相似文献   

17.
魏双桥 《北京皮革》2003,(12):26-27
辛集皮革业由制革和制衣两大产业构成,年产皮革3,000万张,皮革服装400万件,并且两大产业息息相关,制革业70%的产品供应本地制衣业,皮衣85%出口外销,今年1月~11月份出口创汇突破3亿美元。进入12月份,已是年未岁尾,回头看,今冬辛集皮革业总体是稳步发展,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8.
李果 《北京皮革》2007,(5):104-107
随着中国皮革业由皮革大国向皮革强国的进程发展,作为皮革业起飞的双翼之一的皮革机械业,在“九五”、“十五”期间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制革业扩大规模上台阶、二次创业的机会,许多企业大量更新换代机器设备,使许多皮革机械企业获得了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皮革机械业变得成熟,已经开始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9.
探讨河北皮衣皮革业的外销之路,还要从辛集、大营、尚村等地的皮革、毛皮服装业成功打入俄罗斯市场说起。上世纪90年初,当时的叶利钦政府为了解决国内物资短缺,设立了一些跳蚤市场,允许国民到中国采购大批生活必需品,由此引来了中国商人的大举进入。河北的一些皮革、皮衣企业在俄开拓市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辛集市全面实施皮革业优先发展战略,上规模,上水平,推动了全市皮革业大发展。到“十五”末,全行业年销售收入实现82亿元,出口创汇5.4亿美元,去年销售收入再创新高,实现85亿元。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考核复评,辛集市继续保持“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荣誉称号。“十一五”规划辛集确立了皮革业新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行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65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