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9,(19):134-13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以MoCA总分<26分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成认知正常组和认知损伤组,比较两组心功能的差异(NYHA分级、LVEF、6分钟步行试验),分析CHF患者的心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HF患者中MoCA总分<26分者111例,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病率达到78.9%;认知损伤组NYHA级数高于认知正常组,LVEF及6分钟步行距离低于认知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NYHA级数与总分﹑延迟回忆分均呈负相关(P<0.05);LVEF与总分﹑视空间及执行能力﹑注意分均呈正相关(P<0.05),6分钟步行距离与认知功能总分及视空间及执行能力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率较高,并且受到心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9):39-40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3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CAS治疗组23例,单纯药物治疗组20例。对CAS治疗组患者施行CAS,药物治疗组患者单纯给予合适剂量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并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CAS组患者施行CAS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评分与药物组患者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的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IA患者施行CAS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8):5-7
目的:观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同型半管氨酸、纤维蛋白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及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法(ADAMS)测量脑梗死面积,观察并比较结果。结果:颈动脉彩超资料结果显示,患者以颈动脉硬化为主(硬化+斑块,108/150),其中Mo CA评分在颈动脉正常者和颈动脉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组与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颈动脉IMT、Hcy、FIB与认知功能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Hcy、FIB在不同程度的脑梗死面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值、Hcy、FIB,有助于早期辅助预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的危重程度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认识功能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7):106-108
目的:探讨与对比Mo CA量表和MMSE量表对高龄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科住院能配合且能独立完成功能量表检测的老年患者85例,分别进行MMSE和Mo CA检测,记录每例患者的MMSE和Mo CA得分,对两种量表检出的认知障碍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Mo CA检出认知障碍者57例(67.06%),MMSE检出认知障碍者30例(35.29%),Mo CA评定显示认知正常的28例患者与MMSE评价结果相重合,MMSE评价为认知障碍的患者仅占Mo CA评估结果的52.63%,两者的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 CA量表测定中,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认知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Mo CA量表的评价结果相较于MMSE结果更加准确,能够为认知功能障碍评定提供较为客观的结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5):63-65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22例门诊及住院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全部资料,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按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并行认知功能MMSE评分,研究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81例颈内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38例(31.1%),右侧的有22例(18.0%),双侧的有21例(17.2%);13例颈外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6例(4.9%),右侧的有3例(2.5%),双侧的有4例(3.3%);28例颈总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15例(12.3%),右侧的有6例(4.9%),双侧的有7例(5.7%),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的MMSE评分为(28.8±1.5)分,Ⅱ组为(28.2±1.4)分,Ⅲ组为(27.3±1.1)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降低,两者呈正相关(r=0.731,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呈正相关,颈动脉狭窄超过75%的患者应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本院进行CAS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合并T2DM患者39例作为T2DM组、不合并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凝血、炎症反应指标差异。结果两组的手术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测定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PT、APTT、Fib、DD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2DM患者的hs-CRP、TNF-α、IL-6、IL-8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合并T2DM患者的效果、及凝血功能影响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基本一致,但T2DM患者的炎症反应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7):24-29
目的:对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CPD)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需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8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试验组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CAS术后血管狭窄程度、NFA评分、Barthel指数、脑缺血以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管狭窄程度(19.96±3.22)%,NFA评分(14.09±3.25)分,Barthel指数(47.56±3.11)分,脑缺血发生率2.38%,脑卒中发生率0,对照组分别为(22.27±3.41)%、(17.89±5.42)分、(33.37±2.49)分、26.19%、1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D保护下进行CAS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提高,患者复发情况较少,临床疗效安全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4):11-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及降纤药等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和m RS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TPA、IMT、不稳定性斑块数目)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PA和不稳定斑块数目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IMT虽均有降低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TPA和不稳定斑块数目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短期预后较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短期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1):83-8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降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改善负性情绪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Mo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语言、视空间技能与注意与集中、记忆、计算和定向力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执行功能与抽象思维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Mo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应用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3):8-9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确诊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B超探查,60例患者中,24例存在颈动脉斑块,根据颈动脉斑块阳性、阴性情况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和普通血液透析组(HD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无急慢性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未服用降脂药及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选择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均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感染、心血管事件,近两周未服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颈动脉B超及心脏B超检查,并检测治疗前、后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前60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HD组和HFHD组BN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颈动脉内径及颈动脉血流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Vd)、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HD组和HFHD组两组上述指标及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比(E/A)、射血分数(EF)、左心室心肌重量(LVMI)、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HFHD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均变小(P<0.05),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流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BNP、cTnT、LVPWT、IVST、LVMI均降低(P<0.05),EF升高(P<0.05);LVDd、LVDs、LVVd、LVVs、E/A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治疗后HD组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血流、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颈动脉内径、IMT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BNP、LVPWT均降低(P<0.05);cTnT、LVDd、LVDs、LVVd、LVVs、IVST、E/A、EF、LVMI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HFHD组治疗后BNP下降、LVPWT减轻均较HD组更显著(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从而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MHD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5):61-6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因疑似脑部缺血性病变或颈动脉病变而行MSCTA检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0例,非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0例,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结果:糖尿病组患者40支颈动脉中,轻度狭窄15支(37.5%)、中度狭窄17支(42.5%)、重度狭窄8支(20.0%);非糖尿病组40支颈动脉中,轻度狭窄21支(52.5%)、中度狭窄14支(35.0%)、重度狭窄5支(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20例患者检出斑块49处,其中不稳定斑块28处(57.1%),非糖尿病组共检出斑块42处,其中不稳定斑块17处(40.5%),糖尿病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患者斑块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体积均与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MSCTA可有效显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并且与非糖尿病患者对比上述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对预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部缺血性病变有积极作用,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3):124-125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治疗椎动脉狭窄的临床安全性以及疗效,为该治疗手段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证据。方法:选取合适支架植入的40例经影像学检测确诊为椎动脉狭窄并且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术后即刻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血管造影技术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并在术后进行跟踪随访,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手术,40例确诊的椎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成功植入了支架。术后椎动脉平均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74.6%下降到13.2%。临床随访中未发现复发血管再狭窄以及血管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对于患者远期预后仍需要更长时间随访和大宗病例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6):3-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7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年龄、LDL-C、CHOL、糖尿病病程、超敏CRP是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危险因素,SBP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2h血糖是下肢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呈等级正相关,SBP高者易发生颈动脉硬化,餐后2h血糖高者易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应多因素全面控制以防治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8):19-21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就诊的48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course积分、血脂情况、CRP及颈动脉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IMT、crouse积分、TC、TG、LDL、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HDL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crouse积分、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上述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1):68-69
目的:应用MSCTA检查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MSCT血管成像检查,根据诊断分为脑梗死灶侧颈动脉组(研究组)和对照侧颈动脉组(对照组),分析脑梗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研究组95支颈动脉中,80支(84.2%)出现粥样硬化,对照组95支颈动脉中,有40支(42.1%)发生粥样硬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支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软斑块28支,混合斑块18支,钙化斑块34支,易损斑块占57.5%(46/80),钙化斑块占42.5%(34/80);管腔狭窄程度分布如下:正常30支,轻度狭窄30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4支,闭塞7支,中度及以上狭窄者占25.0%(20/80),轻度狭窄者占37.5%(30/80)。结论:病灶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易损斑块的存在会提高患病风险;MSCTA对早期筛查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铁过负荷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江西省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60例)和不合并颈动脉硬化组(B组,60例),并将健康体检且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C组,60例)。对所有入选者均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2 h C肽、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A组与B组的SF、SI、TS均明显增高(P〈0.01),TIBC则明显下降(P〈0.01);A、B 2组间SF、SI、TIBC、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过负荷在C、B、A 3组患者中依次升高,血糖、空腹和餐后2 h C肽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江西省T2DM患者具有很高的铁负荷水平;铁过负荷与T2DM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铁过量可能会影响到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20):73-74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CHD)患者80例进行心脏超声2D-STI检查,根据CADi评分标准对纳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评分,分别计算心肌纵向应变(longitudial strain,LS)、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及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判断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80例患者共检测506段心肌,2D-STI追踪成功416段,成功率为82.21%。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正常73段,轻度狭窄93段,中度狭窄114段,重度狭窄136段,其中单支病变29例,两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31例。正常心肌与轻度狭窄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的LS明显低于正常心肌和轻度狭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狭窄的CS和RS与正常心肌和轻度狭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的RS、CS、LS均明显低于正常心肌、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S判断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2.35%、80.43%、0.831;GCS判断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76.47%、76.09%、0.797;GRS判断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7.06%、78.26%、0.880。结论:2D-STI技术可为冠心病左室同步性的评价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时,其支配心肌收缩功能已减低,纵向应变可准确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0):45-46
本文针对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理念。通过对广东省部分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个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与总结,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体育课堂更好地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做出一些建设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对2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43例)及对照组(93例),并通过颈部血管B超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稳定性;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的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IMT及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MT降低,稳定斑块患者数增加(均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稳定并逆转粥样硬化斑块,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