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157雷达的训练和维护水平,根据157雷达系统的特点,采用交互式雷达仿真技术,研制了157雷达终端仿真系统。仿真系统实现了157雷达系统的工程分析仿真、故障分析仿真、与157雷达设备相连接的半实物仿真、设备数据库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雷达群组网对雷达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雷达群组网的探测效能与雷达性能和部署有密切的关系,从雷达群组网的总体探测效能出发,以点迹级融合的雷达群组网探测系统为例,给出了对雷达的总体性能、可控性、点迹信息、接口格式和配置部署的要求,提出了对组网能力技术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对新研雷达总体设计的有关建议,为现役雷达进行组网技术改造、新研雷达总体设计和雷达群组网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雷达器材保障是雷达装备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雷达器材保障系统的敏捷性、降低运作成本、提高雷达装备保障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对雷达器材保障系统运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第三方物流(3PL)的雷达器材保障系统协同运行模式,提出了系统协同运行的架构.从战略、业务流程、协同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雷达器材保障系统协同运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高效利用雷达原始回波,设计了视频回波的组网采集及传输方式:利用雷达视频采集卡,解决了多种模式、多种分辨率雷达VGA视频的远程控制问题;通过雷达视频流服务器,实现了雷达一次视频信息的实时网络传输与多级共享.实际应用表明,将雷达一次视频、雷达情报和指挥控制组网集为一体,有助于提高预警探测的准确性、直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真实准确地反映雷达部署阵地后雷达的实际探测性能,借鉴雷达检飞中最大探测距离的试验方法,提出了利用大量实测数据推算雷达实际最大探测距离的方法,并结合雷达阵地环境参数和雷达静态技术参数给出了对雷达自由空间探测威力图的修正.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完成了雷达威力图的数字化实现.该方法避免了雷达检飞耗时长、耗资大等弊端,为全面真实掌握雷达探测性能提供了一种工程上切实可行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6.
雷达信息实时可视化是战场可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战推演、评估有重要影响,建立了一套雷达信息实时仿真系统。该系统以实时变化的电磁环境为基础,考虑自然环境和动态电磁干扰,能够直观高效地展示雷达三维信息。首先通过扩展经典雷达方程,建立了基于雷达方向图函数和探测距离为参量的数学模型,以非均匀采样法绘制出了雷达三维威力范围。然后利用基于多种自然因素对雷达方程中的路径损耗的电磁传播衰减数学模型,实现了自然环境影响下的雷达信息可视化;运用雷达干扰方程,实现了单/多电子干扰情况下雷达信息可视化。根据基于参数的雷达绘制阈值变化的方法,提高绘制速度;最终利用基于网状数据的逻辑结构方法,实现了多部参战平台处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相互干扰的雷达信息实时可视化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观察效果真实直观,而且能动态、实时的可视化雷达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雷达观测基线受限且波束不扫描的条件下,近程小扇区内多个独立运动目标的分辨、定位、跟踪和参数估计等,是雷达探测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更是汽车防撞雷达等应用中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信号形式可以实现近程、无盲区、高分辨、高精度探测和距离信息获取,能够有效解决近程小扇区雷达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汽车防撞雷达中近程小扇区雷达的原理,对汽车防撞雷达的需求和体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汽车防撞雷达的参数选择和系统设计,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8.
提出开发雷达典型结构件库是雷达产品快速研制的有效手段.针对雷达零部件结构的相似性对雷达典型结构件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实现典型结构件库的知识表示、参数化造型和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三层的设计模式,开发了基于UG的雷达典型结构件库软件系统,在雷达结构快速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串馈形式一维有源相扫搜索雷达俯仰角度覆盖范围宽、色散角大以及雷达倾斜角存在造成的雷达方位角、俯仰角误差问题。依据各角度之间的几何关系,推导出了一维有源相扫相控阵雷达方位角度、俯仰角度与色散角、雷达倾斜角的关系公式。相比常规修正方法,无需复杂的坐标变换,计算量小,更利于工程实现。通过对雷达检飞数据分析,验证了修正算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提高类似雷达产品的角度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串馈形式一维有源相扫搜索雷达俯仰角度覆盖范围宽、色散角大以及雷达倾斜角存在造成的雷达方位角、俯仰角误差问题。依据各角度之间的几何关系,推导出了一维有源相扫相控阵雷达方位角度、俯仰角度与色散角、雷达倾斜角的关系公式。相比常规修正方法,无需复杂的坐标变换,计算量小,更利于工程实现。通过对雷达检飞数据分析,验证了修正算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提高类似雷达产品的角度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