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砖混结构房屋有顶层端单元的内外纵墙门窗洞上口与外纵墙交接的横墙端部的上端出现斜裂缝,内外墙与楼板交接处还出现水平裂缝,房屋两个端单元内外纵墙门窗洞上口指一层或二层出现裂缝,即八字裂缝。这都是常见的裂缝类型。产生墙体裂缝的原因有多种:即受阳光辐射的温度原因,软地基上建造房屋引起沉降原因等。如砖混房屋长度过大,构造柱问题,大挑檐问题,砖、砂浆强度等问题则更加剧裂缝产生。为预防裂缝,可采取增强外纵墙及内墙的抗剪及抗拉能力,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设构造柱,内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设构造柱,尽量减少挑檐长度等。  相似文献   

2.
1、裂缝产生的情况 多层砖混楼房的墙体出现裂缝,在以前这是很普遍的,而且这些裂缝多集中在顶层。在诸裂缝中,出现频数最多、影响较大的是纵墙端部呈45度角的斜裂缝(见图1)。裂缝的开展程度有轻有重,重者影响使用,给用户造成不安全感。 另外,部门建筑物在内横墙的端部上方也出现了接近45度角的斜裂缝,外纵墙门窗洞口上方也出现了水平裂缝  相似文献   

3.
当前住宅中砖混结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墙体产生开裂的现象时有发生。裂缝的形式及部位基本规律化。墙体裂缝就分内墙面裂缝、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交接部位的裂缝、外墙面裂缝等。本文着重阐述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产生及防止措施。 1 顶层墙体裂缝的产生与分析 顶层端单元的内外纵墙门窗洞口上部、横墙与外纵墙交接的端部多出现斜裂缝,个别的内外墙与楼板交接处出现水平裂缝等。酷夏,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必然会导致屋盖变形明显大于墙体变形,变形的过程中产生  相似文献   

4.
雷永贵 《河南建材》2013,(1):119-120
砖混结构中墙体裂缝是常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住宅楼的顶层端单元的内外纵墙、门窗洞口上、与外纵墙交接的横墙端部以及内外墙与楼板交接处都是裂缝易出现的位置.而屋面板接缝开裂现象就更为严重在较长时间内不稳定,并且随气候变化,即使是加固过的裂缝也会再裂开.这就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降低了房屋抗震能力,下面通过对出现裂缝房屋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一些防治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新建房屋的日益增多,我们在工作中常遇见墙体裂缝问题,其中砖混结构中顶层墙体裂缝较为多见,因此就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其防治方法。顶层裂缝形式有以下几种:①顶层靠山墙1-3开间的窗上方、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出现八字形裂缝;②屋面板与其支承墙交接处出现水平裂缝;③顶层山墙与纵墙转角处出现包角裂缝;④当圈梁兼过梁时,顶层墙体出现水平裂缝。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砖混斜屋面建筑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有的做成小青瓦斜屋面,有的做成水泥彩瓦斜屋面,有的做成琉璃瓦斜屋面等等,尤其是砖混斜屋面住宅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青睐。可随之而来的是顶层墙体的严重裂缝给住户心理上带来了不安全感,如房屋顶层端单元的内外纵墙、门窗洞口中,与外纵墙交接的横墙端部都出现斜裂缝,山墙以及有的内外墙交接处还出现水平裂缝,缝宽在0.1-0.2mm之间,裂缝一  相似文献   

7.
在钢筋砼平屋顶砖墙承重的混合结构住宅建筑中,端单元顶层靠山墙l-3间的窗上口、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及有些内纵墙,常出现八字形裂缝,有的还在顶板与墙交接处出现水平裂缝。一般向阳面比背阴面的墙体裂缝多一些。开始出现裂缝时缝宽较小,以后逐渐扩展,到一定程度则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8.
我单位于1993年在合肥市卫岗小区承建3幢住宅楼,竣工一年后,有两幢砖墙承重的混合结构住宅建筑,端单元顶层靠山墙1~3间的窗上口、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及有些内纵墙,常出现八字形裂缝,有的还在顶板与墙交接处出现水平裂缝。一般向阳面比背阴面的墙体裂缝多一些。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新建房屋的日益增多,我们在工作中常遇见墙体裂缝问题,其中砖混结构中顶层墙体裂缝较为多见,因此就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其防治方法.顶层裂缝形式有以下几种:①顶层靠山墙1~3开间的窗上方、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出现八字形裂缝;②屋面板与其支承墙交接处出现水平裂缝;③顶层山墙与纵墙转角处出现包角裂缝;④当圈梁兼过梁时,顶层墙体出现水平裂缝.  相似文献   

10.
砖混结构房屋由于气温变化,往往使顶层单元的内外纵墙门窗洞口、与外纵墙交接的横墙端部的上端出现裂缝,有的内外墙与楼板交接处还出现水平裂缝。经分析由温差产生的裂缝是其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带有平屋顶的砌体结构,出现温度裂缝已属常见,其裂缝程度轻重不一,差别很大。裂缝轻微的,不影响正常使用,而裂缝严重的则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因此,如何采取措施,防止砌体结构产生温度裂缝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地震区更为  相似文献   

11.
砖混结构中墙体裂缝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住宅建筑占有相当大的比生,有的住宅建筑端单元顶层靠山墙第一间在窗上口,内隔墙与外纵墙交接处或内纵墙都出现有正倒八字形裂缝,有的还在顶板与墙交接处出现水平裂缝,严重的除第一间外,第二间,乃至楼梯间也出现有裂缝,裂缝在较长时间内不稳定,并且随气候变化,即使加固过的裂缝也会再裂开,这就严重的破坏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降低了房屋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信息     
温差裂缝是建筑工程的通病,砖混结构住宅楼一般在建筑物建成一二年后即可出现裂缝,裂缝宽度多数在2mm左右,顶层两端的内外纵横门窗洞上口,外纵墙交接的横墙端部出现斜裂缝,有的内外墙与楼板交接处出现水平裂缝,内外纵墙上沿窗门洞口出现垂直裂缝,少数延伸到下层。温  相似文献   

13.
黄明 《建筑工人》2003,(6):32-32
女儿墙常出现裂缝。一、裂缝的基本情况 1.斜裂缝。多出现在纵向女儿墙两端,自女儿墙顶斜向墙端的裂缝,常呈对称八字形,也有其他局部斜裂缝,不规则。 2.水平裂缝。一般出现在女儿墙底部,即女儿墙与屋顶圈梁或框架梁交接处,或稍靠上一些。这种裂缝,一般在纵方向端部较重,中部较轻。  相似文献   

14.
砖混结构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我中心在对漯河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进行的房屋安全检查中,发现了许多房屋的顶层墙体开裂,经现场勘查,顶层门窗洞口上与外墙交接处横墙端部以及内外墙与楼板交接处外纵墙圈梁底等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平和斜向裂缝,裂缝现象比较普遍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通过勘察分析论证发现,如果在设计上和施工中采取措施,就能有效地阻止裂缝继续发展。现就产生裂缝的原因和如何预防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砖混结构多层楼房顶层内外纵墙端部普遍出现斜裂缝的现象,作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预先在裂缝多发部位的墙体中设置抗裂柱和抗裂墙的构造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砖混结构墙顶由于温差原因引起的裂缝。  相似文献   

16.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端单元顶层墙出现八字形斜裂缝,有的还在顶板与墙体交接处出现水平裂缝。刚出现时缝较小,以后逐渐扩展,到一定程度相对稳定下来。通常情况下不危及房屋安全,但会引起墙体渗漏,降低使用功能,有碍观感,并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砖混多层楼房裂缝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兴连  魏守平 《住宅科技》1990,(10):37-38,266
十多年来,笔者对徐州地区50多栋新旧砖混多层楼房进行了裂缝调查,分析和预防的探讨工作。经调查发现砖混结构多层楼房的墙体普遍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多集中在顶层,而且很有规律性。在诸裂缝中,出现频数最多、影响较大的是纵墙端部呈45度角的斜裂缝(见图1、2)。它出现的频数几乎占调查总数的100%,裂缝的开展程度有轻有重,重者已影响了使用,并给用户造成了不安全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18.
任振甲 《建筑技术》1997,28(12):861-862
近几年来,蒸压粉煤灰砖及其他小型砌块已逐步部分代替粘土砖,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经验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墙体裂缝问题。1裂缝情况1.1某厂住宅楼为6层砖混结构,粉煤灰砖强度等级MU10,混合砂浆M5。交付使用后即陆续出现墙体裂缝,在各层内横墙的暗埋电线管处或电线管附近出现竖向裂缝。一般电线管开关处向上至顶板底或圈梁底,开关之下有的裂缝向下延伸,有的终止在开关处。裂缝中间宽,两头窄,最宽处1~2mm。顶层端单元靠山墙的1~2间的内外纵墙及横墙出现斜裂缝,个别处有水平裂缝,顶层各单元亦有竖向裂缝,楼梯间横梁…  相似文献   

19.
砖混结构温度裂缝一般产生在顶层屋盖或圈梁与墙体交接处。防治温度裂缝出现,须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入手。(1)设计方面 建筑物应按设计规范规定设置伸缩缝;屋面构造应采用轻质高效的保温隔热层,并在其上架设180~240mm高的通风隔热板,或采用波形瓦屋面,以减少屋面板的温差变化;在外墙交接处和内纵墙与内横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外纵墙两端部窗间墙尺寸较小时改用钢筋混凝土墙,使构造柱(墙)与屋顶圈梁及下层圈梁形成一个闭合圈,以提高墙体整体抗剪能力两端部开间的房间进深不宜过大;顶层砖砌体不宜采用空斗墙;砌筑砂浆…  相似文献   

20.
砖混楼房顶层墙体出现多种形式的裂缝,已经成为砖混楼房的质量通病。在各种裂缝中,影响最大、用户反映最强烈的就是纵墙端部的接近45°角的斜裂缝(图1、2)。这种裂缝不仅破坏了墙体的整体性,影响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且也使用户感到不安全。例如,某医院病房楼和某公司宿舍楼,建成后没几年,由于墙体裂缝严重,不得不停止使用并且进行墙体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