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保国铁矿地下矿山软岩巷道围岩地质条件复杂,下盘围岩破碎,抗压强度低,遇水极易破碎、膨胀产生变形破坏,严重影响了矿山的开采和运输。为减缓该矿铁蛋山矿区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程度,提高地下工程的稳定性,保持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对+35 m水平分段巷道进行变形监测,并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保国铁矿软岩巷道在不同支护方案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沿脉运输巷道围岩的位移与塑性区等情况。结果表明:在重点破坏区域采用多支护手段联合支护方案,可显著提高该矿软岩巷道围岩强度和承载能力,有效遏制动压软岩巷道破坏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爆破震动作用下巷道的安全与稳定,采用Blastmate III测振仪对铜坑矿生产爆破现场进行了爆破震动监测测试,结合测试结果采用综合系数法对巷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得到了不同综合系数K值下满足巷道稳定的最大单段药量计算公式,提出了合适的爆破方式及支护形式。其评价分析方法和结论对相似矿山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青青  张义平 《煤炭技术》2015,34(6):212-214
矿山爆破过程处理不当会对爆破附近地面居民建筑产生影响,以某露天矿山采场2次爆破试验为依据,采用TC-4850爆破振动记录仪对采石场爆破地震效应进行检测,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拟合出该片区的场地系数K、衰减系数α,得出该露天矿山爆破震动速度传播规律,为该矿山爆破最大单段药量确定和爆破震动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罗传兴 《采矿技术》2011,11(1):71-73
某矿山为扩大生产能力,在采区需设计盘区内运输巷道,考虑矿山生产爆破的作用,需要确定采场与邻近盘区内运输巷道的安全距离。运用Ansys/Ls-Dyna分析软件,采用动力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采场最大爆破对邻近巷道的爆破振动效应。结果显示,在巷道不同部位受爆破振动作用的响应不同,在巷道壁向爆源一侧及巷道顶部作用明显,爆破振动速度值最大,容易发生爆破损伤破坏。以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为控制指标,邻近巷道距采场的最小安全距离为10~12 m,有利于邻近巷道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爆破震动对巷道稳定性影响,运用有限元法建立爆破加载模型,采用ANSYS软件就瞬态动力大小、作用时间和作用范围对巷道围岩应力场及表面位移的影响,对巷道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段药量越大、作用时间越长、采区越接近监测巷道时,巷道岩体位移越大;在爆破震动作用下,巷道侧帮产生压应力集中,易发生破坏,巷道顶板出现拉应力作用,易引起拉伸破坏;爆破震动对工程在Y方向的影响远远大于在X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爆破振动速度衰减规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爆破质量峰值速度常用预测经验公式和某矿山实测数据,确定了影响爆破振动速度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单段最大起爆药量和爆心距,并由此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爆破震动速度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7.
爆破震动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高强度震动可导致边坡岩体松动甚至坍塌。采用修正的萨道夫斯基公式,结合峨口铁矿边坡岩体力学参数,计算得出矿区边坡允许震动速度、水平临界加速度、垂直临界加速度。对爆破时的边坡动力响应进行简单分析,并确定了最大段起爆药量,以指导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董亚宁  程松青 《矿业快报》2005,21(10):48-49
通过采取光面爆破先进工艺,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减少对围岩的震动和破坏,保证了和睦山矿区井底车场软岩巷道喷锚网支护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对矿山爆破震动控制十分重要。以红透山铜矿为工程背景,在矿山巷道布置爆破震动信号测点,利用爆破振动监测仪采集测点实际生产爆破震动信号。基于小波信号分析技术,采用MATLAB编写相关程序,对信号进行小波分解与重构,优选适合测试信号的小波基,开展微差爆破震动信号能量分布特征研究。分析爆心距、总药量及传播方向3个因素对爆破震动信号能量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爆心距增加,爆破震动信号低频部分所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变大;采用多分段微差爆破,虽然总药量增大,但是能量分布较均匀;在背向及侧向两个传播方向上,爆破震动信号频带能量分布有一定差异,传播方向对震动信号的能量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黄卫清 《矿冶》2012,21(2):79-83
为评价兰坪铅锌露天矿中深孔爆破震动对采场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同时反馈优化爆破设计,指导施工,对该矿生产爆破进行震动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当前爆破方案不会对矿区周边建(构)筑物产生破坏性影响;得到了该矿山爆破震动速度的回归公式以及最大一段安全药量,为矿山进行合理爆破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爆破震动是工程爆破中的主要危害之一。爆破震动的破坏强度随着装药爆炸能量的增加而增大。本文就南芬露天矿下盘滑体爆破中从控制爆破能量源和爆破能量的传递过程两个方面分析降低爆破震动作用,提出合理选择炸药品种、严格控制同段起爆药量、采取分散装药结构、延时爆破及采取预裂爆破等措施有效降低爆破振动,保证矿山生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冻结立井模型爆破振动信号的小波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能量分布特征角度研究爆破振动信号,以达到认识爆破振动危害并提出危害控制方法的目的。结合冻结立井爆破模型试验,获取冻结岩壁指定点爆破振动信号,采用db6小波基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包分析,得到各信号不同频带能量分布,研究了高程差、等效距离对振动信号能量衰减规律的影响,利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能量预测公式,并通过实测数据回归分析验证了其正确性。结果表明:各测点振动信号能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表现为高频部分衰减快、低频部分衰减慢的特征;爆破振动能量分布范围广泛,主振频带较宽且由多个分振频带组成;随着高程的增加、传播距离的增大、能量有向低频集中的趋势;能量大小与药量成正比,与等效距离成反比;结论为鄂尔多斯盆地冻结岩层爆破能量衰减规律、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下矿山采场爆破对相邻采场围岩的稳定性造成扰动是不可避免的,当爆破单段起爆药量过大时,采场容易出现片帮或冒顶。因此研究地下采场回采时爆破振动对相邻采场的影响,从而保证地下采场的安全和稳定是很有必要的。结合新疆萨热克铜矿生产情况,采用现场爆破振动测试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萨热克铜矿地下采场爆破振动对相邻采场围岩的影响,利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对测试数据回归分析,得出地震波传播衰减公式。数值模拟研究爆破过程中邻近洞室的质点振动速度特点,相邻采场洞壁动应力分布规律以及爆破动应力与振动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对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核岛区台阶爆破和预裂爆破的岩体振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200 m的监测范围内,预裂爆破岩体振动速度的 K , α 值均大于台阶爆破。通过量纲分析,建立了台阶爆破和预裂爆破岩体振动频率与起爆段药量及爆源距的函数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对比研究两种爆破类型的振动主频,结果表明:主频随最大段药量或爆源距的增大均减小;对于相同的爆源距,预裂爆破产生的振动主频高于台阶爆破,且随着最大段药量的增大两者差距逐渐变小;对于相同的最大段药量,预裂爆破主频随爆源距的衰减比台阶爆破要迅速。  相似文献   

15.
矿山爆破震动速度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矿山生产爆破所造成的地面震动强度一直是矿山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对矿山生产爆破震动速度进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理论和数值计算两种方法对不同间隔装药条件下的爆破震动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山铜矿中深孔爆破振动速度衰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校企合作项目"采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为依托,通过现场测试,收集大量测试数据和波形信号,并对测试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武山铜矿中深孔爆破振动速度的衰减规律,为该矿山今后确定最大一段起爆药量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同时也可为类似地下矿山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优选适宜的微差延时间隔,指导生产爆破参数控制,采用仿真分析软件建立了二维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延时间隔对破岩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延时间隔与破岩量和振动速度的关系,并开展了现场应用试验。研究表明:前后排起爆顺序不影响最佳延时间隔,但影响最终破岩量大小;随着延时间隔的增大,爆破破岩量呈现波动变化趋势,且延时10 ms时可以获得最大破岩量以及较大的振动速度;应综合考虑振动速度和破岩量两个指标,在建(构)筑物安全振动速度范围内,宜优先考虑爆破破岩量,以提高采场生产效率。现场应用后,爆破块度较为均匀,有效验证了优选参数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LS-DYNA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别对石灰岩和花岗岩2种工况的爆破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然后结合MATLAB小波分析程序对2种工况爆破振动的峰值振速和能量衰减进行了分析。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爆破振动衰减虽然均发生在爆破近区,但2种工况下由于岩石波阻抗不同,爆破振速能量衰减规律均不相同,论证了岩性对爆破效果及爆破衰减有较大影响,这为现场的爆破振动控制和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