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微波-固体酸催化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微波辅助条件下采用新型固体酸S2082-/Al2O3-ZrO2-La2O3替代传统的液体酸、碱催化剂,催化棉籽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微波功率、固体酸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中甲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辅助下,固体酸催化剂对棉籽油酯交换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产物与催化剂易于分离。在微波功率300W,反应温度120℃,醇油摩尔比12:1,固体酸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3%条件下,反应1.5h产物中棉籽油甲酯含量达到95.2%,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甲酯含量维持在90%左右,表明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引入超声波-微波辅助技术,以植物油脂水解物油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与甲醇酯化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的引入强化了传质传热过程,能显著缩短反应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50 W、微波功率125 W、反应时间17 min、催化剂用量2.5%、醇油摩尔比19∶1,在此条件下油酸转化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油酸及菜籽油与正丁醇分别进行酯化反应与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丁酯。并利用气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分析及结构表征。考察了醇(正丁醇)油(油酸及菜籽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油酸及菜籽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3∶1,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0.8%,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1.5 h,此时油酸转化率达到88.6%,产品收率为83.5%;菜籽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10∶1,催化剂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115℃,反应时间2.0 h,此时菜籽油转化率达到85.6%,产品收率为80.1%。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油脂》2016,(4):68-71
用氯化铁改性蒙脱土制备了改性催化剂FeCl_3–蒙脱土,并以此为催化剂催化油酸与甲醇酯化合成油酸甲酯。通过XRD、FT–I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油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5 wt%、油醇摩尔比1∶10、反应温度70℃的条件下反应3 h,油酸转化率为71.5%,且该催化剂适用于各种游离脂肪酸酯化反应及高酸值油脂酯化降酸反应。  相似文献   

5.
固体酸催化蓖麻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水硫酸氢钠固体酸为催化剂,对蓖麻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在反应温度为75℃条件下,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占油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75℃、醇油摩尔比为9∶1、催化剂用量为4%、反应时间为8 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平均甘油收率达93%,产物中甲酯总含量为95.20%。甲酯和甘油静置分层快,后处理简单,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6.
以1-磺酸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为催化剂,油酸与甲醇经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与硫酸为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基本一致;该离子液体催化活性优越,重复使用4次后,油酸转化率仍达90%以上;响应面法回归拟合的数学模型准确有效、拟合度高;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60℃、醇油摩尔比9∶1、催化剂用量10%,此时油酸转化率为98.3%。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微波辐射下固体碱KNO3/Al2O3催化葵花籽油与甲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醇油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生物柴油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12:1、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6%、微波功率400W、反应时间45min,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5.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利于后续提取天然VE。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甲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7.5∶1,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率达到96.7%。真空蒸馏后,棕榈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产物中天然VE含量从1.26%提高到8.20%。  相似文献   

9.
麻疯树籽油甲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以低温压榨麻疯树籽油(经过水化脱胶、溶剂萃取脱酸和脱水,使油脂酸值在1 mgKOH/g以下,水分在0.1%以下.)为原料,甲醇钠作催化剂,考察了甲酯化反应条件如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麻疯树籽油甲酯转化率和得率的影响.经正交实验确定甲酯化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7:1,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0.9%.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甲酯转化率为95.09%,产品得率为88.88%.反应产物经水洗、脱水并过滤后,即得脂肪酸甲酯.  相似文献   

10.
文冠果种子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冠果种子油为原料,通过甲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产品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脂肪酸甲酯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8∶1,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1.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20 min。  相似文献   

11.
在夏日口渴难忍之际,来上一瓶冰凉酸甜的饮料,立刻便减缓了暑热进入体内的脚步。这种酸酸的可口味道是来源于哪里呢?让我们来看看饮料的成分列表,众多不同饮料中同一成分——柠檬酸一定会映入你的眼帘,想一下柠檬的酸劲,便可认定酸味源自于它。不错,柠檬酸的确是作为酸来使用的,被叫做酸味剂,其实除了带来酸酸的口感,柠檬酸还附带起到其他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种运用广泛的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焦谷氨酸没有鲜味,是谷氨酸产品中的无效成分,其安全性尚无定论.控制谷氨酸浓度为16 g/dL,焦谷氨酸的浓度为3.2 g/dL,实验研究了水解温度、硫酸加入量、水解时间等因素对降低谷氨酸母液中焦谷氨酸含量的影响.在保证谷氨酸回收率的基础上,确定出使焦谷氨酸含量达到1%及以下的最优水解组合:水解温度(95±5)℃、浓硫酸加入量(30%,V/V)、水解时间(2 h).在上述实验中,焦谷氨酸的初始含量均为20%.通过改变初始焦谷氨酸含量为20%~35%,最优水解组合下,水解后焦谷氨酸含量为0.96%~1.0%,仍可达到1%以下.  相似文献   

13.
14.
聚唾液酸的水解与唾液酸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HPLC分析唾液酸质量分数的基础上,选择盐酸作为大肠杆菌发酵液中聚唾液酸的水解用酸.在85℃水浴.盐酸浓度为0.1mol/L的条件下,水解2h,水解率平均可达95%以上.水解液中和过滤后,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与冷冻干燥得到唾液酸产品.质谱及HPLC分析证实所得产品中主要成分是N 乙酰神经氨酸,其纯度达96.4%.  相似文献   

15.
16.
过氧乙酸灭菌效果及酸残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过氧乙酸灭菌的效果及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方法 用微生物学无菌检测法和pH值测定法.结果 满载,少量装载,重复灭菌时达到无菌效果,△pH均在0.3~0.4之间.结论 经过氧乙酸灭菌的塑料瓶能达到无菌要求,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不显著,生产上可用过氧乙酸灭菌法对不耐热的内包材进行灭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过氧乙酸灭菌的效果及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方法 用微生物学无菌检测法和pH值测定法。结果 满载,少量装载,重复灭菌时达到无菌效果,△pH均在0.3~0.4之间。结论 经过氧乙酸灭菌的塑料瓶能达到无菌要求,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不显著,生产上可用过氧乙酸灭菌法对不耐热的内包材进行灭菌。  相似文献   

18.
罗维  石敏  许聪 《酿酒科技》2004,(3):87-88
用气相色谱分析乙酸、己酸、丁酸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己酸、丁酸与不同浓度有色酒精水溶液混合蒸馏后,蒸馏液的酒精度与蒸馏提取系数值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鲜切苹果为试材,分别用曲酸、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浸泡3 min,于4℃存放9 d,对鲜切苹果的硬度、色泽、总酚、可溶性醌、多酚氧化酶活性、维生素C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对鲜切苹果的硬度和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褐变、总酚和维生素C影响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3种有机酸均对鲜切苹果褐变都有抑制效果,而曲酸明显优于柠檬酸和抗坏血酸,说明曲酸是一种潜在的鲜切苹果保鲜和护色剂。  相似文献   

20.
食物中苯甲酸及山梨酸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食物中苯甲酸及山梨酸的风险状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标准人经食物摄入苯甲酸及山梨酸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郑州市居民食物中苯甲酸及山梨酸含量进行检测,运用Crystal Ball软件对食物中摄入苯甲酸及山梨酸的风险商(HQ)进行预测。结果:通过膳食途径摄入苯甲酸及山梨酸的风险商平均值为3.42E-1,90百分位概率下的风险商为6.07E-1(HQ1),95百分位概率下的风险商为7.46E-1(HQ1),100百分位概率下的风险商为1.39E+0(HQ1)。结论:经食物摄入苯甲酸及山梨酸低于95百分位暴露水平下不存在风险(HQ1);高暴露水平100百分位下存在一定风险(HQ1)。为降低居民食物中防腐剂的风险,建议食品生产者严格遵守防腐剂的卫生使用标准,不滥用、不违规使用防腐剂;建议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建议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选择防腐剂含量较高的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