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葛洲坝二江电厂机组进相运行的有关情况,分析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进相进行的极限条件和对电机失磁保护的影响,介绍了葛洲地二江电厂为保证发电机组在进相状况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所采取的一些自动控制措施,提出了一种适合现场使用的发电机进相运行时校核失磁保护的简易方法,指出了在保证失磁保护不动作情况下的葛洲坝电厂的125WM发电机组所允许的最大进相深度。  相似文献   

2.
发电机失磁保护与励磁系统低励限制相互配合对于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机组的稳定性能,保障系统电网的运行安全,必须保证发电机在进相运行过程中,励磁系统低励限制功能先于发电机失磁保护功能动作,防止发电机失磁保护在励磁系统低励限制器动作前解列发电机。校核低励限制能否在失磁保护之前发挥调控作用,保证系统的静稳储备,是整定计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该计算方法以发电机失磁阻抗值为基准,将发电机运行工况有功-无功即P-Q映射到阻抗R-X平面上统一分析计算。校核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器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发变组保护和励磁调节器是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变组保护与励磁系统限制的合理配合关系到机组、电网的安全稳定,同时也是网源协调参数核查的重要部分,两者之间的正确配合对于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水轮发电机过激磁保护与励磁V/Hz限制、转子过负荷保护与励磁强励限制、定子过负荷保护与励磁定子电流限制、发电机失磁保护与励磁欠励限制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可为水轮发电机励磁限制与保护配合定值设定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轮发电机适时进相运行,能改善和抑制电网电压水平。通过对新安江水力发电厂4号机进相试验研究,指出发电机静稳极限、厂用电电压、定子端部结构件温升是发电机进相运行的主要限制条件。进相试验确定低励限制的范围,提高水轮发电机的进相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发电机失磁时各种电气量的变化对失磁保护的主判据和失磁保护的配置进行了分析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外部短路、进相、系统振荡等运行工况对失磁保护各种判据的影响。失磁保护误动对机组和系统的影响较大,合理的防止失磁保护误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向家坝电厂失磁保护的配置进行了介绍和误动浅析。  相似文献   

6.
以溪洛渡电站V/Hz限制与过激磁保护整定配合为例,对大型发电机组V/Hz限制器、过激磁保护的整定及其配合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简单实用的整定配合分析方法及现场试验方法,来验证发电机V/Hz限制器先于过激磁保护动作。这为大型发电机机组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廖欧 《云南水力发电》2015,(1):140-144,156
就水轮发电机失磁保护保护动作事件,讨论失磁保护的原理及其接线方面的问题,分析失磁保护动作原因,指出发电机保护在安装调试方面所暴露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8.
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的配合是发电机保护整定计算和动作行为分析的难点,本文在分析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的配合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应用Mathematica软件对其进行校核的计算方法,为快速准确的完成失磁与低励配合的校核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失磁故障是发电机最为严重的故障之一,而水轮发电机励磁回路烧断发生失磁又是最为特殊的失磁故障.那么此种情况的失磁究竟特殊在哪里?发电机失磁后有哪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运行人员该怎样处理?作者在文中较为详尽的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水轮发电机失磁原因及解决方法,对防范水轮发电机自并激励磁系统失磁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