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根据涤纶仿丝织物经碱水解后光泽组份的构成情况,分析了织物中纤维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与真丝化光泽特征之间的关系,认为纤维表面坑穴的两类遮蔽效应是使它正反射光减少、散射反散光增加,即向真丝化光泽效应靠拢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蚕丝表面形态所作的分析,则表明这两类纤维的光泽特征是有差别的,由于蚕丝表层微原纤结构的特点,使由它而形成的反射具有明显的衍射特性,这说明它和碱水解纤维(碱减量纤维)在形成真丝化光泽效应方面有机理上的差别,这同时也启示我们,如欲进一步取得良好的仿丝效果,应设法改善纺丝质量,使无法避免的瑕疵、气泡和TiO_2颗粒能在纤维表面形成更微细和更均匀的分布,另一方面,则应注意缓和碱水解的处理条件.j  相似文献   

2.
在小注入、稳定光照、忽略电场影响的情况下, 简要分析了影响光电压大小的因素。设样品的少子产生率仅是一维坐标的函数, 计算了P 型双面抛光硅单晶样品的表面光电压。结果表明, 表面势、光照强度对表面光电压的影响较大, 少数载流子在硅中的扩散长度、样品厚度等对表面光电压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背抛光面对受光面入射光的反射, 使得少子产生率和受光面表面光电压都高于单面抛光片。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外一可见反射吸收光语对不同粒径Yb203纳米晶进行了光吸收特性的研究,对其在300nm一500nm的宽带吸收指认为02p→Yb4f电荷转移跃迁。利用表面光电压语和场调制表面光电压语技术对不同粒径Yb2O3纳米晶进行了光伏特性及界面电子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织物表面纤维形态分析,认为顺毛织物表面绒毛的状态是影响顺毛织物光泽的主要因素。这种影响远超过纤维本身光泽的贡献,表面绒毛愈顺直、平伏,则光泽愈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织物表面纤维形态分析,认为顺毛织物表面绒毛的状态是影响顺毛织物光泽的主要因素,这种影响远超过纤维本身光泽的贡献,表面绒毛愈顺直、平伏、则光泽愈好。  相似文献   

6.
服装面料的光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服装面料光泽与光泽感的概念。论述了服装面料光泽的主观与客观评价方法。从纤维形态,纱线与织物结构和后整理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服装面料光泽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水泥板表面光散射的特点,结合图像处理方法计算了水泥板表面CCD图像像素的灰度梯度。通过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出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中遮蔽函数的参数,将反演的参数替换遮蔽函数中的经验参数计算水泥板表面的BRDF,并将拟合值和BRDF的实验值相比较,结果显示,随入射角增大遮蔽函数参数取反演值时的BRDF比取经验值时的BRDF精度更高,为目标表面BRDF统计建模的优化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保偏膜的反射相移温度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偏膜的反射相移是影响光学电流互感器性能的重要参量,它的存在会明显降低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文章以琼斯矩阵为数学工具,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了单层保偏反射膜反射相移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当温度从5.3℃变化到39℃时,反射膜的反射相移将会改变.因此,当系统所处环境温度发生改变时,会引起反射相移的改变,从而影响了保偏膜光学电流互感器灵敏度和稳定性,这意味着在实际系统中,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控制光学玻璃电流传感头的温度变化范围,以保证其达到国家标准所要求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纤维沥青路面抗裂性能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反射裂纹病害较为普遍的现状,以漯河市旧路改造项目,通过室内低温抗裂实验,结合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验证了纤维材料对沥青路面抑制反射裂纹扩展的有效性。基于动力学,结合粘弹性力学理论,根据室内试验得出纤维沥青路面的本构关系,以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为表征参量,探讨了纤维沥青路面在单周期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分析了车辆制动对纤维沥青路面工作性状的影响,研究了阻尼比,回弹模量的变化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掺加纤维后对沥青路面的工作性能有了较大改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明显降低,对抑制沥青路面反射裂纹扩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设计空间飞行器和航天设备时.了解材料对系统加热或冷却效率的影响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光谱反射计可用来测量材料表面吸收、反射、发射和辐射热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5.7N盐酸逐级水解柞蚕丝,分析水解产物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发现柞蚕丝素结晶部分中含有一定量的“难水解区”.其中含有大量的丙氨酸,同时还含有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氨基酸在水解产物中的摩尔比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桑蚕丝与柞蚕丝在化学组成、纤维结构以及化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利用两种纤维在谁无机盐中的不同溶解性能,选用浓的氯化钙溶液为溶解试剂,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氯化钙法测定桑蚕丝/柞蚕丝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5~80℃;溶解时间30min。处方:氯化钙:乙醇:水为1:2:8(摩尔比)。该测定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平均误差小于0.5%,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成本低、安全、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以低分子质量壳聚糖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采用异相法制备了壳聚糖季铵盐(HTCC),研究了酸性染料对HTCC改性前后柞丝绸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HTCC改性后的柞丝绸经酸性染料染色后K/S值显著增加;降低染色温度其染色效果不受影响,其匀染性、摩擦色牢度和水洗色牢度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柞蚕丝纤维及织物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新技术在柞丝纤维及织物上的应用,分析了柞丝纤维及织物改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红外我谱法,对柞蚕的卵,蛹,蛾做了详细的研究。柞蚕在这三个生长阶段中均没有960cm^-1的(-Ala-)n特征吸收峰,即在这三个生长阶段中没有形成(-Ala-)n的结构,进而推测可能在蚕体上的某个部位形成(-Ala-)n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用水溶性环氧化物作为无甲醛抗皱免烫整理剂,对柞蚕丝织物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无甲醛整理剂———水溶性环氧化物(HY-001)可使柞蚕丝织物在抗皱免烫、手感风格等方面得到良好改善的结论。结果表明:树脂用量为150g/L,焙烘温度150~160℃,硫氰酸钾用量15g/L焙烘时间在5分钟时织物的干、湿弹性和白度达到最佳值,干缓弹性在焙烘时间为3m in时为最好,焙烘温度140~145℃时湿弹性达到最高,而干缓弹性在150~155℃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白色织物光学特性为依据.经实验结果表明,单波段白度公式 W_1=R_(457)不宜作为鉴定丝织物白度的公式,应以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1982年推荐的白度公式为宜。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在柞蚕丝织物的防皱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制的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用于柞蚕丝织物的整理,结果表明:随CS分子量的增加,其湿弹性降低;平均分子量为3×104,浓度为0.05%的壳聚糖用于柞蚕丝织物的整理,其湿弹性提高显著,耐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桑蚕丝和柞蚕丝进行了红外测定,将谱图经过后续的傅里叶自去卷积、二阶导数谱和Gausse曲线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对丝织蛋白物酰胺Ⅲ带各二级结构相对百分含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2种丝织物各二级结构的含量,并且发现2种蚕丝的酰胺Ⅲ带各二级结构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20.
对柞丝绸的厚度及折痕回复角进行了测试,并且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柞丝绸的厚度与折痕回复角的相关性作了回归分析,分析发现,该织物厚度与折痕回复角的相关程度较大,并从理论上建立了柞丝绸的厚度与折痕回复角的函数关系式。利用此规律,近似地预测柞丝绸抗皱性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