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前馈能悬挂系统未建立起一致的能量回收量化计算准则,无法对各类馈能悬挂进行比较评价。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功率流法分析对馈能悬挂不同工作状态下功率的转移流动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悬挂系统各部分功率的量化计算公式,以此建立悬挂馈能能力评价准则。通过仿真试验检验新型馈能悬挂的控制性能及馈能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馈能悬挂相比,新型馈能悬挂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在中高频段有所提高,馈能效率和馈能可行性显著提高,并且可实现悬挂系统的自供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对象为低速碰撞交通事故中起吸能作用的吸能盒,通过研究汽车吸能盒的结构参数找到提升其吸能特性的合理结构,分别以六边形、类四边形和类蜂窝夹层结构填充吸能盒,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吸能盒和蜂窝填充结构汽车吸能盒进行吸能特性研究,提升传统吸能盒的吸能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填充后,吸能盒的吸能特性得到大幅提升,并且类蜂窝夹层结构吸能盒还降低了传统吸能盒的碰撞力峰值,具有重要的创新性,为汽车吸能盒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同时为汽车的安全性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馈能悬挂可将悬挂振动能量加以回收,提高悬挂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围绕车辆悬挂馈能技术,从悬挂馈能潜力及其影响因素、馈能装置结构方案、复合式馈能悬挂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展开分析。悬挂馈能技术研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指出减小馈能装置体积、提高馈能效率、减振及馈能一体化设计及传感器嵌入式设计将是未来馈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车辆悬挂馈能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机械强度》2017,(4):864-869
汽车吸能盒是整车重要的缓冲吸能结构。管件液压成形零件具有重量轻、刚度和强度高、耐撞性能好等优点,设计管件液压成形吸能盒替代原始冲压吸能盒。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吸能盒吸能性评价指标,比较管件液压成形吸能盒与冲压吸能盒缓冲吸能的性能。设计吸能盒的管件液压成形加载路径,通过成形分析得到加载路径对吸能盒的壁厚分布影响较大。故以吸能盒成形后的最小壁厚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选取加载路径上的压力控制点作为设计变量,采用部分因子方法设计试验,然后采用克里格空间局部插值法构建近似模型,最后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优化后的加载路径,成功增加了吸能盒成形后的最小壁厚。  相似文献   

5.
吸能盒是交通事故中尤其是低速碰撞最先进行溃缩吸能的结构,传统吸能盒一般为薄壁方形管结构,随着设计理念的发展,提升吸能能力最主要的两条路线为泡沫填充和复合夹层结构填充。本文分别将EPP泡沫填充六边形,类四边形和类蜂窝夹层,形成复合型泡沫填充蜂窝夹层吸能盒,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的方式,以相应的碰撞评价参数对其进行吸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填充蜂窝夹层结构吸能盒大大提升了传统吸能盒的吸能能力,并且采用泡沫填充后,蜂窝夹层结构吸能盒的吸能特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根据轨道车辆吸能器的吸能要求和金属切削过程吸收能量的原理,提出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新型切屑式吸能装置-圆孔拉刀式吸能器。在此基础上对圆孔拉刀式吸能器进行初步的结构设计。并利用ANSYS/LS-DYNA对该切削式吸能装置不同的结构和材料以及切削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该装置在撞击过程中切削力的时程曲线。并对圆孔拉刀吸能器的吸能效率进行评估,指出了圆孔拉刀式吸能器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探索圆孔拉刀式吸能装置的吸能特性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机电安全》2009,(10):7-10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能装于简易型保险杠横梁内部的分层吸能式保险杠,该保险杠具有较高的吸能能力,吸能曲线宽而平坦,是一种较理想的吸能结构。通过仿真分析和正交优化设计可知该保险杠各构件的壁厚是影响其吸能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滚珠丝杠式馈能减振器有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但是并联式结构能减少馈能减振器的总体安装长度,能增加实际应用的前景。设计了一种并联式滚珠丝杠式馈能减振器,并对馈能减振器的核心元件滚珠丝杠进行有限元分析,用ANSYS模拟分析了丝杠在静载荷下的变形以及模态分析,论证了并联式馈能减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方形截面吸能盒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吸能盒壁厚和V型诱导槽数目在低速碰撞下对其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壁厚增加,吸能盒的吸能量增长率不及碰撞力峰值增长率,吸能特性下降。与无诱导槽的吸能盒相比,V型诱导槽的设置能有效降低初始碰撞力峰值,但其对吸能量影响不大;设置2个V型诱导槽的吸能特性下降,设置1个和3个V型诱导槽的吸能特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掩模版传输过程中的大范围运动与高精度对准这两个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基于PLC的全闭环位置控制方法,设计了用于掩模版传输和对准的机械手控制系统。对于大范围运动,利用旋转编码器和光栅尺检测机械手的速度和位移,构成三闭环控制系统。对于高精度对准,利用四象限探测器检测掩模版位置与姿态偏差,构成四闭环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控制系统,机械手在大范围传输和高精度对准时的速度和精度都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Pro/E设计出一种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抓取两种对象的双作用机械手,并进行了手指设计和运动受力分析以及尺寸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物流机械手的设计,此机械手采用电机减速器等实现运动功能,通过PLC控制各个运动部件。它可以在竖直面上移动、水平面上转动,还可以自由抓放工件,能够轻松准确地实现移动工件的功能,可减少劳动成本、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向丹  殷国富  崔静  唐军  刘涛  王波 《机械》2005,32(11):49-51
介绍了在自动化生产线中通过PLC控制液压机械手和有轨小车,来实现物料的在各个工序之间的传输.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构成,所实现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S7-200的搬运机械手的PLC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 S7-200系列PLC为基础,介绍PLC在机械手搬运控制中的应用,给出了详细软、硬件设计过程。该控制系统具有连线简单、功耗低、可靠性高等性能,可用于教学实践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大型液压正铲挖掘机工作装置有限元分析及应力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大型液压正铲挖掘机,使用Pro/Engineer软件对其工作装置进行实体建模,并对各部件(动臂、斗杆和铲斗)最不利工况的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各铰点和被动油缸的受力.分别建立各部件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应用ANSYS软件的静力分析模块对其进行有限元强度和刚度分析,得出各部件的应力和变形云图.最后采用静态应变仪对工作装置进行现场应力测试,将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从而为改进挖掘机设计、提高挖掘机工作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温室穴盘苗移栽机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多规格穴盘苗移栽的移栽机。移栽机的硬件主要由移栽机械手、框架和苗盘输送系统组成。移栽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水平运动、升降和抓紧放松动作分别由3个步进电机驱动完成。利用轨迹规划确定移栽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并讨论了在平面内进行轨迹规划的方法。建立了移栽机的ADAMS简化模型,通过运动学仿真验证了结构设计、轨迹规划的合理性,为物理样机的优化设计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无线发射与接收的非接触式的火车接近报警系统。并介绍了发射与接收部分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误报率低,反应及时,易于安装,适于流动性作业场合,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铁路的运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振弦式传感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易于远距离传输等优点,但是目前仅仅是利用静态测试技术,应用在岩土工程等领域.为了使其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扩大其应用领域,使其在港口起重机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振弦式传感器静态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对振弦式传感器的动态测试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构建了可用于动态测试的硬件原理框架,并编程实现了简单的采集分析功能,为振弦式传感器用于动态测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旋转钻机的螺旋钻杆是实现快速优质钻进的重要部件。为了提高钻进效率,选择螺旋钻杆的输煤能力为优化设计的目标建立数学模型.以螺旋钻杆结构参数(螺距、钻杆轴径)及螺旋转速为变量,并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进行计算获得螺旋钻杆结构参数的最优值。提高了螺旋钻杆的输送能力。优化结果对螺旋钻杆的设计、对钻机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