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山东乳山地区石英脉型金矿为例,探讨了一些矿化空间有序性规律在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乳山地区石英脉型金矿可分为乳山式和铜I岭式2种类型。其中乳山式金矿分布于4条陡倾的NNE向左行右阶式压扭性断裂带上,矿体定位受NNE及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具NNE向成带、NE向成行的特点,沿同一控断裂带上分布的相邻金矿床,其矿体侧伏方向是相反的 利用这种矿化空间分布的有序性规律,在老青—小青地区发现了金矿体。在矿体数学特征研究方面,根据初家沟金矿一号矿体的品位和厚度变化趋势分析。研究并发现了采空区下部的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F5断裂控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春芬 《黄金》2003,24(9):3-7
F5断裂带是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大湖、竹峪等大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断裂多期次构造演化对金矿多阶段成矿起着控制作用。工业矿体主要产于有Ⅱ、Ⅲ阶段矿化叠加发育的Ⅰ阶段石英脉产出部位及其附近的蚀变岩中。断裂带产状空间形态变化控制工业矿体的空间展布规律。矿体之间距离约1.5km,矿化浓集中心之间的距离约400m。预测磨石峪、阎家峪等地区是进一步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
下初金矿为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南段的一个小型金矿床。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岩及新生代第四系,构造以中生代断裂构造为主,其中含金矿化蚀变带受NNE向断裂控制。主要矿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矿化具多期活动特点。在分析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应加大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力度,以期发现新的金矿远景区,进而指出了深部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希今  鲍亚凡  李永胜 《黄金》2007,28(8):20-23
矿床中元素空间分带性是成矿理论和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玲珑金矿田中两种主要矿化类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的元素空间分带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玲珑金矿田的成矿及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带与热液矿床理想的元素垂向分带序列具有一定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受矿化的不均一性、成矿的多阶段性和矿体在空间上的叠加等因素影响;两种矿化类型之间,元素垂向分带序列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黄金》2015,(6)
小秦岭金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地,F5断裂带是小秦岭金矿田的一条主要控矿断裂带。该断裂带矿化程度高,控制长度达12 km,自东向西穿越桥上寨、灵湖、大湖和秦南4个金矿区,是北矿带的主要含矿断裂带,控制了北矿带大部分的金资源量。断裂带内岩石以糜棱岩、碎裂岩为主,夹少量的石英脉透镜体,金矿化分布与石英脉关系密切,石英脉分布地段往往构成工业矿体。对F5构造带的地质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断裂带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矿体剥蚀程度较浅,深部还有隐伏矿体没有出露地表。通过工程验证,在断裂带深部发现了多个金矿体,实现了找矿突破,并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遂川草林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床,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分布于横店复向斜(NW向)的两翼。岩石中发育的蚀变破碎带石英脉(NW向)与金矿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矿体分布局域成组成群的特点。区内NE向、EW向裂隙构造和多金属硫化物复脉充填的复合部位和矿体富集密切相关,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富集矿体。下文主要对遂川草林金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其矿床成因,希望能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韧-脆性剪切断裂构造是安家营子金矿田内破碎蚀变带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3种矿化类型的主要控矿构造,文中阐述了韧-脆性剪切断裂构造对金矿化空间展布特征、矿体产出形态、富集部位及构造活动的多期性、矿化阶段的控制作用,同时总结了矿床在空间上等距离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康山金矿位于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内,断裂发育,岩体众多,钼-金-铅锌矿床发育,成矿条件优越。康山金矿受控于EW向马超营断裂带与NE向康山-七里坪断裂带交会部位,分布在深部隐伏的中酸性岩顶部。矿区内蚀变分带既有面状分布,也有线状分布,主要蚀变有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青磐岩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区内矿脉(体)呈NE向展布,具有成群、成带近等间距分布规律。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蚀变及矿化受岩体与脉体联合控制。通过分析区域成矿条件,总结矿区成矿规律,建立了“岩浆成岩(斑岩)成矿(Mo-Cu(Au))-岩浆期后气-液交代蚀变成脉(石英脉)成岩(蚀变岩型)成矿(Au-Pb-Ag)组合模式”,并认为在康山金矿深部或外围可能也存在斑岩型Mo-Cu(Au)矿床。蚀变岩型矿床是区内主要的矿床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东坑钨矿属外接带石英脉型黑钨矿床,赋矿围岩为下寒武统浅变质岩,隐伏花岗岩体在-350 m标高以深。矿区发育多组含矿裂隙,矿化标志带受近东西向裂隙控制,NNE和NE~EW向两组工业矿化石英脉带与矿化标志带错位产出。NNE向矿脉倾角较缓,倾向NWW,NE~EW向矿脉倾角较陡,倾向NW,两者在走向和倾向上相互交叉。详查圈定工业矿体40条,均属为20 cm左右薄脉,平均品位WO31.84%,伴生Cu 0.23%。由浅入深,脉幅及矿物组合总体变化不大,矿脉延至岩体顶部尖灭。  相似文献   

10.
牟乳成矿带是胶东地区重要金成矿带之一,带内已发现上百处金矿床(点)。近几年在牟乳成矿带北段的邓格庄金矿开展的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本文以邓格庄矿床为典型矿床,对牟乳成矿带带内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带内金矿体严格受NNE向断裂控制,并对牟乳成矿带进行了找矿潜力分析,认为该区已知矿床主矿体外围工作程度较低,仍有较大找矿空间。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物化探资料,预测了两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嵩县小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振华  张冬亮  韦晓光  熊涛 《黄金》2004,25(3):15-18
河南省嵩县小南沟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矿体赋存于华熊地块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中,矿化受控于近东西向的马超营断裂,矿体赋存于NE向含矿断裂带内。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成矿作用受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作用、马超营断裂特列是由其派生的、低序次的、北东向断裂构造综合控制,矿床属与重熔岩浆热液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成因。  相似文献   

12.
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平断裂带中段为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已查明的金矿床主要包括夏甸大型金矿床和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床,姜家窑和曹家洼中型金矿床,以及焦格庄小型金矿床。研究人员对招平断裂带中段各类金矿床的构造控矿条件、分布规律和矿体赋存规律仍缺乏较系统的认识,亟待开展进一步研究。通过对金矿区地质特征、金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特征和金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主要受招平主干断裂控制;夏甸大型金矿床主要受控于主干控矿断裂下盘伴生、派生的低级和低序次断裂,夏甸北耩矿体主要受控于主断裂下盘岩体局部张性显微裂隙带;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床、夏甸特大型金矿床和焦格庄中、小型金矿床大致呈等间距分布,近EW向断裂与招平断裂的交会部位是有利成矿部位;断裂的拐弯或交会部位为主要赋矿部位。  相似文献   

13.
界河金矿床为胶东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产于望儿山断裂的北段,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断裂构造主要由F1、F2主断裂及一系列坎级断裂组成,矿体主要受F1主断裂控制。主断裂沿走向及倾向均呈现波状起伏的特征,其在主成矿期具有左型走滑的正断层性质。主断裂面凸凹转换部位对成矿最有利,其控制了矿体沿走向呈似等距性分布以及向南西侧伏的规律。次级断裂的类型以及构造岩的类型和破碎程度控制了不同的矿化类型。次级节理裂隙发育的频度控制着裂隙脉型矿化的强弱,形成了在主断裂与次级断裂收敛部位富集成矿的“断夹片式”控矿构造模式。通过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推断,在I号矿体深部存在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杨春福 《黄金》2010,31(3):15-19
胶东郭城地区的金矿床地质特征与胶东其它地区的金矿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原因是该区发育了一组NE向深大断裂(可归为郯庐断裂派生的一组次级断裂),成矿期强烈频繁的构造-热事件导致形成了多组相互叠加的控矿构造,这种特殊的构造背景决定了该区矿体在形态、产状和赋存特征方面的特殊性。通过对矿山大量探采工程所揭露的控矿构造的研究发现,矿体定位于郯庐断裂(Ⅰ)的次级断裂带(Ⅱ)所派生出的NEE、NNE及NW向3组更次级结构面(Ⅲ)中。通过研究这3组结构面成生的力学性质和空间组合特性,揭示矿体的定位机制并指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望儿山金矿床位于胶东地区之招平成矿带,成矿潜力巨大。研究结果表明:望儿山金矿床严格受控于望儿山—河东断裂带及次级断裂,矿体主要富集在断裂带下盘以及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体系中;矿区岩浆活动强烈,煌斑岩脉与金矿化分布密切相关;从矿体中心至外侧具有“矿化体→蚀变型矿体→下断裂面→碎裂岩型矿体→上断裂面→钾长石化带→钾长石化花岗岩”的变化规律;矿化蚀变带延深大、走向延伸较为稳定,在望儿山深部以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李家沟金矿床位于"勉略宁三角地区"东南部鸡公石向斜南翼,矿体产于下震旦统雪花太坪组硅化白云岩中,在圈出的四十几个金矿(化)体中主要有细脉浸染碳酸盐岩型金矿体和石英脉型金矿体,其分别受北东东向断裂F2和X型的北东、北西向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7.
胶东山后—上庄地区断裂控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后—上庄地区位于胶东招平断裂带中南段。区内金矿化受招平断裂带和涧里断裂及两侧的次级断裂控制。通过对断裂的分析,结合野外第一手资料,认为NNE、NE向断裂是区内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分布;金矿常分布在环形构造边缘或产在环形构造与线形构造的交会处。下一步找矿工作中,深部探矿应在16~24线之间,但同时应注意是否存在第2个无矿间隔;外围探矿应以西萌山水库—黄岭一带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招平断裂带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招平断裂位于著名的招掖金矿带,断裂控制着众多大中小型金矿床的分布。断裂带的NE、NNE、NW、NEE向次级断裂控制着单个矿体的产出位置。通过对招平断裂带特征及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分析了招平断裂的形成和控矿机制,指出了该带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