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盼望着,盼望着,圣火来了,奥运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奥运来了,心激动起来了,眼湿润起来了,13亿份火热的情感烧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面对世界石油、石化工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全方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国外各大石油石化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对成本最低化的追求推动了大公司之间的兼并联合,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资产的运作水平,优化了资源和市场配置,促进了技术进步,强化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精简了人员和机构,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因混炼渣油而在催化裂化装置的操作上出现的问题,促进了我们对再生器分布管的改造,调整了分布管管栅的间隙面积,降低了管栅的间隙速度,增加了主风量,提高了分布管的总压降。改造后的分布管保证了再生床层的催化剂流化稳定,消灭了二次燃烧现象,提高了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减少了催化剂的损耗。  相似文献   

4.
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在地球上生存的每一个人,又都会开始新一天的生活。“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噢,人生真是苦短啊! 说起人生之苦和世道之难,感叹不已。今年不知怎么搞的,苦和难好像一个个排着队涌来。核弹竞赛真来了,恐怖袭击加剧了,飞机空难重演了,地震频率加快了,山体滑坡厉害了。暴风骤雨更猛了,能源争夺空前了,空气污染天昏了,股市行情难猜了,房价居高不下了,今年夏天热坏了,就连酒后驾车的人也多多了。嘿,怎一个“了”字能了得?  相似文献   

5.
抽油杆修复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原有抽油杆修复技术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抽油杆修复技术的改进方法。改进后的修复线可以拆除扶正器,提高了修复率,增加了抽油杆材质分选工序,降低了修复成本;可以安装扶正器,杜绝了抽油杆偏磨;采用常温低压清水清洗技术,增加了表面除锈工序和淬火前的探伤工序;采用机械化的拧扣工序,提高了抽油杆的淬火综合性能,实现了杆头过渡段自动探伤和抽油杆防腐的自动化,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石油学报》2005,26(4):96-96
面对世界石油、石化工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全方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国外各大石油、石化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对成本最低化的追求推动了大公司之间的兼并联合,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资产的运作水平,优化了资源和市场配置,促进了技术进步,强化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精简了人员和机构,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根据油气层的生产特点,研究设计了无污染洗井管柱,既解决了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对敏感性油气层产生的伤害问题,又提高了低产低能抽油井的热洗效果。从工艺的角度出发,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较好地保护了油气层,从根本上避免了洗井液与油气层的接触,减少了洗井液对油层造成的污染,延长了检泵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抽油井热洗后的排液时间,提高了生产时效和采油速度。  相似文献   

8.
复合脱钙剂在电脱盐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炼油厂在电脱盐装置中应用了复合脱钙剂后提高了脱盐效果,在脱除了原油中大部分无机盐的同时,也脱除了其中的钙、镁、铁等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实现了高效脱盐,减少了设备的腐蚀,结垢,保持了渣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对维持设备的平稳运行,提高原油加工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甲烷磺酰氯合成生产中的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合成反应经产品分离后的母液作反应介质 ,合成了甲烷磺酰氯产品 ,提高了反应收率 ,增加了经济效益 ,减小了环境污染 ,获得了综合利用的效果。同时 ,讨论了连续加料法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连续法生产甲烷磺酰氯的工艺设想。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天然气处理厂溶剂油装置的侧三线负压闪蒸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操作困难,系统难以正常投用,直接导致了侧三线产品的闪点低、产品不合格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工艺路线的优选,对产品的物性进行了分析试验,核实计算了汽提气的用量,采用模拟软件计算了汽提塔的工艺操作参数,通过对生产装置现场布置情况的勘察,改变了换热流程,实现了产品自流和装置的连续平稳操作运行,降低了产品损耗,解决了轻组分直接由火炬放空而污染大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北部湾地区部分隔水导管桩管鞋发生变形,报废井槽在常规钻井工艺下无法利用。从隔水导管、桩土承载力、窗口强度等方面论证了隔水导管开窗可行性,分析隔水导管不同开窗点深度对桩土承载力的影响,建立隔水导管开窗口有限元分析力学模型,计算开窗后隔水导管轴向抗压、抗弯强度,分析了隔水导管不同开窗点深度、桩管偏斜对井口临界载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隔水导管开窗口处允许的轴向力随弯矩的增大呈线性关系降低,开窗处强度是决定井口允许载荷的主要因素;开窗点越靠近泥线,井口允许载荷越小;桩管下部偏斜将增加开窗口处的弯矩,降低井口允许载荷;当开窗点深度超过泥线 20m后,开窗点深度、桩管偏斜对井口允许载荷影响较小。在南海西部首次实现大尺寸隔水导管开窗侧钻工艺,有效利用报废井槽,对后续报废槽口再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合肥盆地与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今所见的大别—张八岭造山带是自印支期以来才形成的,其形成与演化对中、新生代合肥盆地的性质与演化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合肥盆地中、新生代不同时期的盆地类型及其改造形式与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活动形式存在密切的耦合关系:a)印支期(中晚三叠世)合肥盆地处表现的冲断改造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最终碰撞拼合并形成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同碰撞挤压逆冲造山相耦合;b)侏罗纪合肥类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扬子俯冲板块的折沉所引发的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强烈浮力底辟造山隆升及扬子—华北陆块的进一步拼合挤压造山作用相耦合;c)早白垩世合肥滑覆-走滑复合盆地的形成与大别造山带的热隆伸展及张八岭造山带的走滑活动相耦合;d)晚白垩世早期合肥盆地大部表现为冲断改造及北东部形成坳陷盆地与大别造山带热隆伸展及张八岭造山带弱挤压作用相耦合;e)晚白垩世晚期—早第三纪张扭性裂陷盆地的形成与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造山后塌陷及断块差异升降运动相耦合;f)渐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主幕以来的大别—张八岭造山带总体表现为弱挤压-压扭造山隆升及逐渐被剥蚀夷平并为合肥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坳陷型沉积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西湖凹陷西斜坡全面进入了岩性圈闭勘探阶段,西斜坡主要勘探层系始新统经历了强烈的断陷-断拗转换期,断层相关的断层-岩性圈闭为主要的岩性圈闭类型,为了寻找规模岩性油气藏富集区,需要认识到断层-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此文通过针对断层-岩性圈闭的构造沉积演化及控砂模式研究,认为斜坡带西高东低的地貌背景造成物源自西向东推进,形成的潮坪-潮控三角洲共生的沉积环境下发育的 三角洲分支河道、潮坪砂和潮道等多种类型的砂体,在断裂和地貌的控制下形成顺向主断裂下降盘陡坡砂岩上倾尖灭-断层侧翼封堵圈闭、多级顺向断层下降盘断层上倾封堵-砂岩侧翼尖灭圈闭、反向断层下降盘砂岩上倾尖灭-断层侧翼封堵圈闭、反向断层上升盘断层上倾封堵-砂岩侧翼尖灭圈闭四种类型的断层-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4.
油气勘探与地壳深部构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传统的油气勘探工作中,主要考虑盆地浅部的沉积盖层条件,对深部构造资料利用甚少。对国内外一些含油气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沉积盆地含油气丰度取决于地壳总体的结构类型:①凡莫霍面平缓呈斜坡或下凹状的盆地区,油气丰度都很低,而莫霍面隆起区无论盆地基底面呈坳陷状还是隆起状,都可能有油气资源,前者对油气富集更为有利;②花岗质层在结晶地壳中占的厚度比例越少,沉积盖层在地壳总厚度中所占比例越大,对油气富集越有利;③软流圈层隆起高,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也有利于油气富集。利用盆地区油气丰度与深部构造的某些相关规律,将浅部与深部的构造研究相结合,可以客观判定盆地中主力油气远景区,以免出现大的勘探决策失误。我国东部、西部地壳结构特征完全不同,油气分布规律亦不同。在西部地区油气勘探中,建议在重点勘探区进行足够量的地壳深部构造区测工作,结合浅部构造条件确定重点钻探目标。此外,根据地幔对地壳作用越强烈的地区油气越丰富,认为很可能油气形成的有机成因论和无机成因论反映了油气形成统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可靠性观点出发,对数字地震检波器寿命试验设计中的应力水平、测量参数、测试周期、试验停止时间、受试的检波器样品数和抽样方法等的选择,作了某些探讨.文章还明确指出:应力水平的选择要根据野外勘探环境和方法而定;测试周期的选择要根据产品失效规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来选择疏密不等的周期;试验停止时间、受试的样品数和抽样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试验目的和产品寿命分布形式而定.作好寿命试验的设计是保证试验的精度和降低试验费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张晶  李霄  韦奉  牛辉  席敏敏  刘斌 《焊管》2023,46(3):8-12
针对X80管线钢管环焊接头热影响区软化造成环焊缝断裂失效的问题,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对焊接接头拉伸过程的应变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焊接接头承载能力数值分析模型,对接头断裂位置及承载能力进行了预测,研究软化区宽度及软化程度对环焊接头强度和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焊趾处软化区宽度为0.3 mm、最大软化程度为2.6%时,拉伸过程中在母材处发生颈缩,软化对接头承载能力影响不明显;当软化程度为2.6%时,软化区宽度增大对接头承载能力没有明显影响;当软化区宽度为5 mm、25 mm,软化程度分别为25%和10%时,环焊接头承载能力降低约10%。研究表明,接头承载能力降低与颈缩位置有关,随着软化区宽度的增加,颈缩位置逐渐由母材向软化区转移,达到某一临界值时颈缩发生在软化区,此时接头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软化区的性能,因此导致接头承载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现有研究缺乏死绳拉力对死绳固定器力学性能影响的分析。鉴于此,基于JZG18型死绳固定器支臂总成静力学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其原始模型受力薄弱位置,提取影响其强度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正交优化,确定最优结构参数为:绳轮肋板厚度25~35 mm、绳轮壁厚度42~52 mm、传感器支臂过渡圆角半径120~140 mm、传感器支臂厚度40~50 mm。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最大死绳拉力下死绳固定器支臂总成的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支臂总成结构强度的主因素顺序是绳轮肋板厚度、绳轮壁厚、传感器支臂过渡圆角半径、传感器支臂厚度;死绳固定器受力薄弱位置正交优化组合结构参数为绳轮肋板厚度35 mm,绳轮壁厚52 mm,传感器支臂过渡圆角半径120 mm,传感器支臂厚度50 mm;优化后死绳固定器支臂总成最大等效应力为148.82 MPa,小于其材料许用应力156.67 MPa,正交优化后力学性能增强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死绳固定器支臂总成的合理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Lagrange, CEL)方法对钻井船就位插桩过程引起的土体响应进行分析,得到钻井船插桩过程引起的土体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钻井船桩靴对邻近海洋平台桩基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桩靴最近的桩基受到的影响最大;随着钻井船桩靴贯入深度增大,桩基应力逐渐增大,桩基最大应力位置逐渐下移;桩靴对其斜下方处桩基应力和水平位移影响最大。钻井船插桩过程对邻近海洋平台桩基周围土体影响深度为桩靴插入深度,桩靴对桩基承载力和轴向位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曲豪  王川  曾乔  方海辉  刘超  王安义 《石油机械》2021,(4):79-85,150
为了研究张紧器与隔水管耦合作用下的自存作业窗及避台撤离时的紧急作业窗,基于隔水管悬挂模式下的横向振动特性,建立了隔水管与张紧器耦合振动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了离散,利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通过编程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了海风和张紧器参数对隔水管自存作业窗的影响,分析了平台航速和海流角度对隔水管悬挂撤离时作业窗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悬挂工况下,海面风速对隔水管横向振动位移有较大影响,但对隔水管应力影响不大;随着张紧器气瓶压力增大,隔水管横向位移减小,但隔水管应力变大;随着海风和张紧器气瓶压力变大,隔水管自存作业窗减小;平台航速大于0.22 m/s时,随着航速的增大,撤离作业窗海流角度减小。所得结论可为隔水管的悬挂操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油气钻井中,岩屑颗粒在井筒中自由沉降会引起沉砂卡钻等问题。为了探究岩屑颗粒沉降规律,开展了模拟岩屑颗粒自由沉降实验。利用沉降实验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计算出10种不同形状颗粒在9种非牛顿流体中的沉降末速度与曳力系数,研究了颗粒形状和流变性对沉降的影响规律,并探究了现有曳力系数模型对非球形颗粒在非牛顿流体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颗粒偏离球形程度越大,在流体中越难沉降。流体黏度增加可有效抑制沉降的发生,且流体非牛顿性越强,对沉降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现有曳力系数模型不适合描述非牛顿流体中非球形颗粒沉降规律,因此,构建了一种新的形状因子,并结合该形状因子建立了新的曳力系数模型。误差分析结果显示,新模型对沉降实验测量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性,决定系数R2大于0.99。较现有模型预测精度提高了50.5%,预测真实岩屑颗粒曳力系数的误差在15%以内,可较好地描述不同形状岩屑颗粒的沉降曳力系数规律,对提高钻井过程中颗粒流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