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京市凉水河管理处2004年6月恢复建立,主要负责凉水河防汛、水利工程、水环境、绿化及水政管理工作,参与流域的规划、监督和指导流域内河道管理单位的运行管理工作。近年来,凉水河管理处坚持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建设城市生态景观河道为目标,多次实施河道生态治理和平原造林工程,有效应对了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不断提高河道防洪排水能力,逐步还清河道水质。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集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河道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京城市河道存在排水防洪未完全达标、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河道周边生态与环境恶劣等问题.要采取加强规划、进行"雨洪利用"、建设滞洪区、改进产汇流计算方法等综合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采取污水截流、进行河水原位处理及构建河道生物链等措施改善河道水质;采取生态护坡,创造自然河流形态,完善法规建设,加强管理等措施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3.
凉水河水系作为北京市城区的主要排水河道之一,同时肩负着保障北京市城区西南部雨洪安全的任务。凉水河水系流域面积广、战线长、支流多且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结合凉水河实际,分析水系保护、排污情况、水质情况,总结当前环境建设措施,思考凉水河未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水环境正在成为河道生态治理的目标。为了确保两岸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改善两岸人居环境,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凉水河子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采用科学的河道生态治理措施,可以提高河道的自我修复能力,起到有效遏制沙尘、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恢复河道生态的作用。工程建成后,河道以其原生态的景观可促进北票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宣传和弘扬北票城市理念,提高当地居民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辽宁省大石桥市淤泥河综合整治工程为实例,改变传统城市河流治理模式目标单一,仅能满足城市防洪和工程自身安全要求的特点,提出了"城市河流防洪目标应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有机结合,同时兼顾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城市水环境建设要求"的城市河流治理新模式。该模式能够维系城市河流的健康发展,打造人水和谐的生态河道,符合现代化城市河流治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市政府高屋建瓴开创治理凉水;可新思路为改善凉水河生态环境,建设首都南部生态屏障,提高当地人民生活环境水平,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前期调研和考察,2014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凉水河开展综合治理。2014年2月,市政府《关于研究清河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市领导《关于研究2014年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有  相似文献   

7.
针对"扩大汛期雨洪资源转化,解决河道排洪与拦蓄兼容"这一难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逆动式拦河闸技术.它具有逆向启闭、排洪与拦蓄兼容、结构独特和效果显著等特点,既能确保河道安全渡汛,又能有效提高河道拦蓄量,有效地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时还可降低河闸建设难度及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河道疏于管理,成为垃圾场、臭水沟。如何让农村河网重现活水清流?江苏省海安县从2014年起实施"清水工程",建立"河长"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力争在3年内全面改善1796条河道的水质。家住海安县海北村的农民许松珍说:"过去门前的这条河脏得不成样子,死鸡鸭、农药瓶、破罐子满河漂。如今不仅水清了,而且养了鱼,去年年底沿河居民每人还分了几条大鱼过年呢!""我们实施清水工程,就是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事关  相似文献   

9.
水系连通是解决区域水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而调水量确定是水系连通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多功能区河道自净需水量计算公式,并将其运用于海口市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工程河道水功能区水质所要求的最小需水量计算中,应用MIKE11水动力水质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计算流量是满足河道水功能区要求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最小自净需水量,可作为海口市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工程的调水流量。秀英沟、龙昆沟及美舍河的自净需水量分别为2.9 m~3/s、2.3 m~3/s和3.0 m~3/s;TP为计算河道自净需水量的控制性要素;满足该水量条件下,秀英沟、龙昆沟和美舍河水质可达Ⅳ类、Ⅴ类、Ⅴ类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河道治理是按照河道演变规律控制和调整河势、稳定河道主流位置、拓展疏浚河道的施工活动,是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以适应防洪、供水、排水等国民经济建设要求的工程措施。文章从苏子河新宾段河道存在的河道治理规划缺乏针对性、部分河段防洪标准不足,防洪体系尚不健全,采砂、采矿和违章建筑降低了河道的调洪能力,河道生态和水质安全存在一定风险等问题出发,通过科学、理性的分析,提出制定富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河道治理规划,规范河道工程标准,构建完备的防洪体系,强化河道行洪区管理,恢复河道调洪能力以及实施河道生态治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等河道治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厦门市海沧区新阳主排洪渠基本情况和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新阳主排洪渠污染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流域污染控制方案,提出了新阳主排洪渠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思路、主要目标和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在内源清理、源头面源污染控制和污水有效截留的基础上,制定了改造入渠排水口,设置渠道水生态循环处理台地,增加必要的人工推流曝气设施等综合处理方案。经过一定时间的调试运行,目前水质有明显改善,已基本消除黑臭,为河道水系修复和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的来水特点及河道内外的用水需求初步确定了"吉林省西部地区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的引洪控制条件,再结合河湖湿地的需水要求及已有工程的过流能力提出了引洪过程,分别从对河道内用户的影响,对下游河道外用户的影响以及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三方面分析了工程引洪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道绿化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凉水河洋桥标准段工程为依托,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进行思考,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凉水河河道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某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引入初雨的概念,并重点介绍了初雨截留系统在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某河道初雨系统实施前后不同桩号取样,重点监测了下雨后河道氨氮、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水质指标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初雨截留系统对河道水质的提升效果,以及论证了部分地区对于水质要求较高的河道建设初雨截留系统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一方面城市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依赖性和要求愈来愈高;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不断的侵占、排放污染物,使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城市水系中河道、湖泊、滩地等被占用现象仍十分普遍,水污染状况也日益加重,带来的河道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十分严峻。因此,宣城市城市水系规划在完善水系布局、强化各级河道工程、充分发挥水系防洪排涝功能的同时,也着重考虑和研究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提高城市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对水生态环境现状的科学剖析基础上,通过水环境生态建设方案,以期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和美化环境,充分发挥"水"的生态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结合北京双紫支渠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着重对试验段水环境改造进行了介绍。在不降低河道泄洪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双层河道、雨洪利用及nars(natural aquaseape restoration system)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把原“臭、深、窄”的河槽改造成“水清、岸绿、花香”易于人们亲近的场所,使河道水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并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凉水河既是北京市"南分洪"重要排洪河道,又是重要的景观河道。随着水生态环境改善和居民亲水需求增长,凉水河功能逐渐由单一的防洪排涝向"防洪、生态、景观、休闲"等多功能综合利用转变。基于MIKE11模型,以不淹没两岸服务通道及壅水不影响上游闸坝调度为原则,经模拟计算提出了主要闸坝非汛期控制运用水位要求,并进行了蓄水效益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洋桥橡胶坝、大红门闸、马驹桥闸、新河闸、张家湾闸非汛期推荐的控制运用水位分别为35.22 m、32.25 m、23.85 m、18.96 m和17.05 m;与敞泄运行相比,可增加蓄水量共约68万m3,增加水面面积2.3万m2,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河道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城市的生态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且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据此,文章结合多年来河道治理的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对河道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治理模式展开论述和研究,然后将此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于锦州市义县宜州河的水环境治理中。结果表明: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模式的河道其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质由先前的Ⅴ类优化为Ⅳ类,水环境中的TP、COD以及NH_3-N等有害污染物含量显著降低;河道水环境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式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预期的水体景观及水质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必须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以源头截污为根本,末端治理和过程管控相结合,持续推进全域水质净化,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控制标准,实现出水断面水质不劣于进水断面;加快河道综合整治,重点推进镇村级和国有农场的河道轮疏、生态治理、岸边整治;加强水系沟通和水岸改造,打通断头河,增加滨水公共活动  相似文献   

20.
北京是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变防汛为迎汛就是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基础上,把更多的雨洪留住,实现雨洪的资源化。通过分析北运河雨洪资源集中、量大、水质差的特点和现行雨洪资源的利用情况,建议疏浚河道;适时利用雨洪,充分利用河道自净能力;加快危闸改造,同时增加新的蓄水方式;科学调度,多蓄水,蓄优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