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周伟 《山西建筑》2009,35(11):333-334
结合某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况及自然条件,介绍了岩溶隧道的工程特点和施工难点,并对隧道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安全及环保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通过实践证明了管棚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刘亚锋 《山西建筑》2011,37(11):185-186
结合厦门翔安隧道的地质水文条件和施工特点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建立有效的预警及保障体系,最终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3.
灵石隧道穿越既有采空区的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志国 《山西建筑》2010,36(1):312-313
以灵石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阐述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勘察成果等,深入探讨了隧道穿越既有采空区施工中的各项安全管理技术,以达到规避施工风险、安全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斌  刘世存 《山西建筑》2007,33(29):331-332
介绍了隧道设计标准及原则,结合大路梁子隧道工程,分析了该工程的地质特点,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防止岩爆现象发生,从地质超前预测预报、高地应力、有毒可燃性气体、煤层瓦斯的处理等方面对其施工对策进行了详细探讨,从而使大路梁子隧道顺利建成。  相似文献   

5.
代刚 《山西建筑》2006,32(14):332-333
结合富水地段全风化二长花岗岩地段隧道施工难点及工程概况,确定了其施工方案,并详细介绍了长管棚结合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施工技术,这样既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又简化了施工程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考虑围岩松动圈的位移反分析在卵砾石层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由于江苏省常宁高速公路茅山隧道大部分处于卵砾石地层中,围岩稳定性差,隧道埋深浅,必须采用隧道信息化施工。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将隧道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实现了位移反分析计算,采用考虑围岩松动圈的双介质模型,反演松动圈的弹性模量。然后利用有限元法,对隧道动态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数值模拟研究,并将计算分析结果反馈设计和施工,进而调整设计,指导施工,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7.
随着山区及丘陵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工作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提高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笔者从软弱围岩特性以及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入手,详细阐述了隧道软弱围岩施工的安全管理注意事项,对从事隧道安全管理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香健 《山西建筑》2006,32(11):251-252
针对隧道设计时很难准确了解围岩力学特性的问题,在对木冲隧道开挖后进行实时监测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方案,确保了施工安全,总结了施工经验及注意事项,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经志 《山西建筑》2016,(5):173-175
结合工程实例,概述了该区域隧道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情况,分析了出现施工问题的原因,从施工工法、施工动态、施工队伍等方面,对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确保软岩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有利于高速铁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灌工程在建的33座隧道除6座在2011年1月底前相继贯通外,其余的隧道目前正全力组织二衬、下锚段、避车洞、电缆槽、排水沟的施工,结合对通灌工程隧道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冬施措施落实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通灌工程隧道施工收尾阶段安全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1.
山岭隧道施工的常用方法是钻爆法,其关键技术是光面爆破。本文采用AUTODYN数值计算软件,对隧道IV级围岩全断面爆破开挖时的压应力场、爆破振动速度场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根据数值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了相应的优化爆破设计的结论,从而达到隧道后期安全快速施工的目的,并为类似隧道工程爆破施工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深圳麒麟山小净距隧道具有超浅埋、大断面、大跨度与复杂Ⅴ级围岩特征,且上覆高压电塔,综合复杂程度为国内外业界所罕见.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对该隧道进行了长期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现有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可行的,围岩变形可控,支护结构效果显著,围岩基本稳定,高压电塔安全正常使用,本研究方法及结论可为类似隧道设计、施工、监测提...  相似文献   

13.
九华山隧道采用大跨度双连拱穿过两个破碎带.施工方法为三导洞加横通道法,并破除了常规进尺限制.为了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和工期,对施工工序进行了力学分析,并通过施工过程监测对计算数据修正.隧道变形最明显位置在拱顶、拱底;应力比较敏感的位置出现在中墙与左右洞拱脚的交点、拱顶及拱腰,围岩大部分区域是受压的,拱底一小部分出现了局部拉应力.结论指导了施工方案的调整,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围岩位移及力学性能与一般隧道有显著的区别,施工中稍有不慎将发生塌方事故。该文结合重庆南山隧道出口端浅埋偏压段工程实际及现场监测数据,利用ANSYS建立浅埋偏压隧道二维有限元模型及施工监测数据对各工况围岩位移、应力场及锚杆轴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其施工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两洞开挖顺序不同,最终位移和应力量值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增加深埋侧隧道锚杆长度,有效地改善了围岩的受力特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分析结果可为不同环境隧道施工选择合理开挖方案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后云台山隧道右线洞口段埋深浅、邻近既有建筑物的特点,采用盖挖法施工.介绍了洞顶改沟排水、地表注浆加固、挂网喷混凝土防护、回填、双侧壁导坑法开挖等施工措施,同时指出施工注意事项,确保了隧道的施工进度和既有建筑物的安全.结果证明盖挖法施工隧道洞口浅埋段对环境影响小,并可缩短工期、减少投资.  相似文献   

16.
朱国伟 《山西建筑》2006,32(8):283-284
通过石太客运专线越太行山特长隧道与中长隧道方案、单洞双线与双洞单线隧道方案、隧道施工方案及隧道辅助坑道方案的比选,介绍了太行山特长隧道设计方案的选择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大跨隧道核心土临时支护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断面跨度的不断增大,公路隧道设计开挖方式也在不断转变。同三、京珠国道主干线绕广州公路东环段龙头山隧道属单洞四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进出口Ⅴ级围岩段地质条件恶劣,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龙头山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其核心土临时支护出现失稳。通过简化临时支护稳定的影响因素,建立力学平衡方程,推导出核心土临时支护稳定性的判别准则,开挖上台阶时临时支护稳定性的控制因素为基底围岩承载力与临时支护曲率,并通过算例计算了Ⅴ级围岩临时支护设计曲率条件下满足龙头山隧道临时支护安全要求的基底承载力的要求,在同类工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丽花 《山西建筑》2008,34(10):340-341
分析了TSP203的探测原理,比较了TSP203对齐岳山隧道平导F5断层的预报与实际工程揭示的情况,结合一些经验、教训分析了预测不准确的原因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以保证隧道工程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9.
孙恒毅 《山西建筑》2011,37(15):152-153
结合某隧道工程施工,介绍了隧道施工的特点和方法,同时建立了隧道施工过程安全评价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该隧道施工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该隧道施工中开展有效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f closely spaced double tunnels in Taizhou, China. One is Xiabei Mountain No. 2 four-line super-span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 (HRT), and the other is Xiabei Mountain double-line large-span subway tunnel (ST). The excavation spans of HRT and ST are 26.3 and 14 m, respectively. The two tunnels are located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their separating distance is 17.2 m. Due to the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the HRT excavation was completed earlier than ST.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RT, taking account of the disturbance by the ST construction, was analyzed b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yielding principle” design was more feasible than the “resistance principle” design when considering the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HRT secondary lining. The mechanical responses of the HRT during ST construction were comprehensively monitored and analyzed, including the vault settlement, horizontal convergenc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and the internal stress in shotcrete and steel 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itudinal influence range of the ST construction on the HRT was approximately 0.6–1.1 times the ST outer diameter; the disturbance was mainly generated in the ST upper bench excavation; and the final axial force of the HRT shotcrete was approximately 9–16 times that of the steel arch,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hotcrete was the main bearing structure. The safety status of the HRT was assessed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minimum safety factors of the HRT shotcrete and steel arch were 1.61 and 1.89, respectively. Parametric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show how the lining stress of HRT was affected by the relative angle, pillar width, ST excavation method and excavation footage. Finally,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ptimization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data and parameter analysis results. This study might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