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清时期是中国家具的繁荣鼎盛时期,品种层出不穷,家具除了可以让人们对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在造型、装饰上也有了强烈的艺术表现手法,开始逐渐形成了中国家具独特的艺术风貌。同一时期的欧洲地区正值巴洛克和洛可可的新时代,形成了全新的以欧式家具为首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对清式家具和欧式家具的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探讨了中国和欧洲拥有着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性格,发展出独具特点的家具文化和风格,但俩者殊途同源,却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2.
清式家具与明式家具在造型艺术、风格上截然不同,主要的特点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典雅华贵、雕饰精细、做工考究、造型厚重、气势雄伟。以造型厚重而言,清式家具用材的总体尺寸较明代宽大,相应的局部尺寸也随之加大。再从典雅华贵来说,家具制作的表现手法繁缛多致,不仅有镶嵌、雕刻,而且有彩绘,这和明式家具的朴素、大方、优美、舒适形成鲜明的对比。 清式家具是当时上层社会家庭追求的一种时尚,反  相似文献   

3.
我国家具拥有三千多年的悠长历史,已成为兼具美学价值与历史积淀的生活用具。清式家具,一般指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所形成的具有当代气息的家具。清式家具的艺术价值略逊于明式家具,但其作为中国古典家具史上最后一个高潮,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印记。文章以清式家具作为载体,通过艺术化的角度和观点对清式家具的常用选材、装饰纹样、装饰手法进行了探析,解读了其时代特色和装饰特点,阐述了在明式家具影响下的清式家具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民国家具是在继承中国清式家具的基础上,吸收西洋家具的优秀品种、造型、装饰、工艺等特点而产生的,是家具中的"混血儿"。民国家具研究对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与国际化交融意义重大。民国家具在民国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应时而生,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其品类多样,风格独特。本文将从产生背景、地域特点、主要品类和主要特征几方面对民国家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赵畅  黄艳辉  胡凯莉 《家具》2016,(4):78-81
晋作家具既具有中国传统家具的普遍特点,在装饰和造型上又具有其独特之处,是我国家具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晋作家具的风格形成出发,详细阐述了晋作家具的流派,重点介绍了晋作家具的选材,并以山西炕上家具为案例,浅析了晋作家具的工艺和造型特点,并提出了晋作家具的继承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的角度,阐释了民国时期家具的内涵和外延.从民国时期家具的造型的多样、装饰的变化、材料的转变以及新工艺的采用、品种的丰富等方面,全面剖析了民国家具的特点.民国家具既继承中国传统,又吸收了西洋家具形式,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家具风格.  相似文献   

7.
每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的演变、经过历史的筛选,最终留下来的都是其中之精华部分。家具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体现出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经济文化的人类需求和审美,以上罗列都是家具风格的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明式家具和美式家具为例,从概念背景、造型结构、材料工艺、装饰纹样四个方面进行解析,探讨中式家具和美式家具独特风格形成背后的原理,以期能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探析原竹家具的结构装饰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竹材料具有独特的装饰特性,如色泽、纹理、质感等,将这些装饰特性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就会形成原竹家具独有的装饰风格。本文简要分析了原竹材料的装饰特性,并从点、线、面的角度探析了原竹家具的结构装饰手法。  相似文献   

9.
京作硬木家具是清式家具的三大名作之一。本文首先梳理了京作家具产生的背景,然后对京作家具的特点进行了剖析。京作家具最初属于宫廷器物,但是随着造办处在全国各地招募能工巧匠,使得清宫家具在风格、制作技艺上融合了各个地域的特色,形成了京作家具独特而强烈的风格特色。其京作家具的特点有:京作家具以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家具为主,做工精湛,用料讲究;造型上典雅秀丽,浑厚端庄,体态宽大,透露出帝王世家的威严风范、雍容华贵和肃穆正统的气质;制造技艺以榫卯结构为核心,硬木烫蜡技术是其特色工艺。  相似文献   

10.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国王结束了法国宫廷混乱的装饰和家具风格,通过对艺术领域进行全面控制,建立起一套统一展现君主权威的宫廷装饰风格。我们将路易十四及其继任者创造与发展出的装饰与家具风格的统称为旧政风格。本文一方面考察了旧政风格家具与法国殖民地木材贸易的关系,指出宫廷家具中出现的将贵重木材与珍稀材料组合镶嵌的工艺潮流必须依靠法国对于殖民地木材的进口贸易;另一方面考察了旧政风格家具与东方国家双边贸易的关系,指出法国海外贸易活动导致了宫廷家具的东方情趣。  相似文献   

11.
孙斌宾  杜鹤民 《家具》2023,(1):5-9+40
新中式家具是以传统中式家具中的设计理念、美学、符号等为基础进行现代化设计创新的结果,也是民族意识复苏、中式美学回归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旨在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家具设计中新中式风格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通过资料调查、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新中式风格的相关概念,从设计思维、感性工学、生理心理学和工程学4个方面总结了新中式家具设计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未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是建立整体的新中式家具风格体系,构建新中式家具风格认知模型,开发新中式家具风格检索与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2.
极尽装饰的清式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式家具出现于清康熙年间,盛行于乾隆时期,具体是指清代中、后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的家具。其中清代中期,即康熙末、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历史上公认的“大清盛世”时期的家具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 清式家具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满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它与汉文化孕育的简洁明快的具有文人气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越南家具的风格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越南家具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这期间,越南的家具具有很高的艺术与技术价值,且是东西方和本地家具风格的结合.本文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越南家具的家具材料、造型与装饰风格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中国和西方家具对该时期越南家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莹  宋魁彦 《家具》2022,(1):97-100
为推动传统家具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发展,以继承和发展作为主导精神,完善清代宫廷桌类家具装饰研究体系,为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纹样特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清代宫廷桌类家具装饰纹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图例分析与比较分析对清代宫廷桌类家具的装饰纹样进行研究,分析凤纹和忍冬纹造型上的形象和布局,探讨清代宫廷桌类家具装饰纹样的特征及造型规律。在不改变纹样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对清代宫廷桌类家具上的凤纹和忍冬纹进行提取与重组,从而进行纹样的创新设计,并应用于烫蜡产品装饰研究,从而得出清代宫廷桌类家具装饰纹样在烫蜡产品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实地调查孟连宣抚司署现今遗存的30余件家具,对其艺术特征展开分析与研究。发现孟连土司家具在整体风格、形制、材料和装饰等方面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同时,在家具文化特征上也呈现多元融合、并存不悖的特点。孟连宣抚司署家具的特征反映了特定时期孟连地区的土司文化,是在中央集权的背景下,以土司为主导逐渐形成傣族文化、汉族文化以及南传佛教文化为一体的现象。该种现象作用于家具之中,见证了孟连土司的发展与演变,是研究该地区土司文化不可多得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宁式家具的装饰纹样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具的装饰纹样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的地方流派之一——宁式家具为研究样本,系统论述宁式家具的主要装饰纹样及其结构与布局特点,为探索宁式家具的地域风格及其在现代家具上的应用作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7.
评析现代与后现代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时期与后现代主义时期是西方家具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北欧风格与有机现代主义则是介于这两个时期之间的设计潮流。本文以家具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对现代主义、有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原因、发展状况的分析,阐明特定设计理念下家具的造型、材料、工艺、装饰等特点,以期达到揭示家具发展一般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家具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功能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家具在发展过程中还着重从审美的角度考虑和研究。历史上,后金作为满族的"前生"时代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合,为后期家具出现多种多样的装饰特征作出贡献。本文主要简述后金阶层的产生和发展,并通过皇太极御用"鹿角椅",从造型、材料、装饰纹样以及与大政殿室内艺术装饰的关系,全面分析后金的家具审美特征,体现了清初时期后金在文化情趣方面的桀骜且豪放的风韵。  相似文献   

19.
楚式家具是带有明显楚文化特征的家具形式,在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楚式家具又曾是最重要的设计风格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古今楚式家具在造型、色彩、装饰、工艺上的异同点,分析出楚式家具在这四个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张炳晨 《家具》2007,(1):92-97
明、清代是中国古代家具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在明清家具中,有以黄花梨、紫檀、酸枝木、鸡翅木、楠木、榉木等为主要用材的优质硬木家具,也有以樟、榆、楝、柏、杉、黄栀等材料制作的民间柴木家具,运用卓越精湛的制作技术,将中国家具提升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了闻名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深受世人长期推崇和欣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