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地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砾岩储集层岩心极易泡散,不易评价破胶压裂液对储集层的伤害,无法确定造成储集层伤害的主控因素.应用X射线显微CT技术对岩心样品进行连续扫描,重建岩心三维孔隙变化;应用球棍模型和阈值分割法,表征岩心不同截面上的孔隙变化.结果表明,储集层被破胶压裂液伤害后,平均孔隙半径减小了42.1...  相似文献   

2.
运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在建南地区上二叠统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界面和岩性岩相转换界面2种层序界面类型,据此将长兴组(P3cx)划分为2个Ⅱ型三级层序:Sq1和Sq2.每个三级层序内部仅发育并保存了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且HST厚度明显大于TST.根据测井曲线及岩性资料,结合礁、滩发育的旋回性,将Sq1进一步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sq1、sq2和sq3;Sq2进一步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sq4和sq5.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分析,结合三维地震资料,选择典型连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建立了P3cx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及井-震联合三级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准噶尔玛南斜坡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弱胶结砂砾岩储层对油气富集的影响,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分析化验等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乌尔禾组储层为泥质杂基充填弱胶结低孔低渗砂砾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发育大—中孔中—细喉道型、小—微孔细喉道型和微孔—裂缝型3类储集空间;一类储层平均孔隙度大于9.0%,平均渗透率大于10.000 mD,具大—中孔中—细喉道的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的质量受沉积环境直接控制,三角洲扇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优质储层沉积相。古地貌特征间接影响储层物性,古沟槽区水动力强,泥质含量低,物性好。研究区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为主,对储集空间改造有限,砾石支撑抑制压实作用使原生粒间孔得以大量保存。研究结果丰富了玛南斜坡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特征,对后期砂砾岩储层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下组合油气资源规模巨大,是最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腹部四大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发育规模三角洲砂体,并在其中连获油气新发现。为了揭示腹部凹陷区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规律,基于大量新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开展了盆地原型、层序格架、古地貌恢复和沉积体系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期具有大型坳陷湖盆发育背景,沉积时期地形平缓,坡度小,物源供给充足,水体极浅且频繁动荡,氧化和还原环境交替出现,且整体以氧化环境为主;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粒度较粗、低杂基含量、中等结构成熟度、较长距离搬运、强水动力淘洗、发育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沉积特征;腹部地区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沉积时期优势水系主要来自西北和东北方向,整体自北向南延伸,发育乌尔禾、克拉玛依及克拉美丽3大物源体系。盆内地形分带性明显,形成扇三角洲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区、前缘区和湖区4个相带,由此在腹部地区形成了“大平原、小前缘”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格局,其中平原区和前缘区均为有利砂体发育地带。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玛南地区乌尔禾组砂砾岩油藏具有规模勘探潜力,是增储上产的有利领域.综合应用岩矿鉴定、SEM,XRD、孔渗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乌尔禾组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等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结果表明,该组沉积于浅水扇三角洲体系,发育了7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河道砂质细砾岩和砂岩物性较好,是储层发育的优势沉积相带.成岩过...  相似文献   

6.
玛南斜坡上乌尔禾组致密砾岩储集层岩相复杂,非均质性强,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形态复杂,压裂设计优化缺乏理论依据.以玛南斜坡上乌尔禾组颗粒支撑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分别测定了砾石和基质的岩石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开展水力压裂实验,明确了不同压裂液下的裂缝扩展形态和压力曲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尺度下,砾石受载后为...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二段致密油藏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岩相类型、孔隙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风城组为封闭咸化湖盆沉积,由陆源碎屑、火山碎屑和自生矿物按不同比例混积形成的储集层,按照沉积构造、岩石组分和粒度,将储集层岩相划分为块状石灰质中—细砂岩相、块状白云质细砂岩相、纹层状白云质粉砂岩相和纹层状白云质泥岩相4类优势储集岩相;储集层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火山碎屑溶孔、矿物晶间孔、裂缝等,不同类型储集层孔隙直径和喉道半径差异较大。优势储集岩相是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基础,溶蚀作用决定次生孔隙的形成,火山灰脱玻化形成长英质胶结物加剧储集层致密化,裂缝发育是油气高产的必要条件。研究区块状石灰质中—细砂岩相和块状白云质细砂岩相压实作用相对较弱,细粒火山灰含量相对较低,物性和孔隙结构较好,是较优质储集层。  相似文献   

8.
2018年,在精细刻画古地貌的基础上划分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沉积相,以“沟槽控砂、相控储集层”的成藏模式部署上钻沙探1井首获突破。但由于沉积相和储集层研究不足,沙探1井钻遇的储集层规模未达预期,成藏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岩心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沉积相和储集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沙湾凹陷发育小拐扇和沙门子扇2个沉积体系,沙门子扇规模更大,发育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相;上乌尔禾组从下至上分为3段,其中,乌二段薄砂层、乌一段上砂组下部和下砂组上部砂砾岩为主要的储集体;上乌尔禾组发育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型储集层;通源断裂为油气输送提供优势通道。建立了“断裂通源、扇控储集层、裂缝控产”成藏模式,发现了沙湾凹陷西斜坡断层-岩性油藏和断层-地层油藏,拓展了上乌尔禾组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资料,依据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五八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组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复合扇"沉积序列的多期冲积扇相中,可进一步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缘亚相。砂砾岩储层以砾岩—粗砂岩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砾石成分以凝灰岩、安山岩岩屑为主;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沸石类胶结物的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成岩阶段主要为晚成岩阶段A期,其孔隙度主要为5%~15%,平均为9.4%,渗透率主要为0.1~80.0mD,平均为3.1mD,总体上属Ⅱ—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发育典型的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及低孔、低渗等特征。为查明砂砾岩储层主控因素,探寻有效储集体,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荧光薄片和物性分析等资料,探讨了玛北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岩性、沉积相、沉积构造和古地貌、成岩作用及油气充注对砂砾岩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岩性是砂砾岩优质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有利沉积相对储层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沉积构造和古地貌控制砂砾岩的平面展布;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产生的次生孔隙可有效改善储层物性。研究区有利砂砾岩储集体主要分布于水动力条件稳定且较强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其次为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砾岩主要为砂砾岩,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偶见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存在部分原生孔隙和少量的微裂缝;储层孔隙结构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决定着砂体的原始孔隙度及储层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是决定砂体最终能否成为有效储集体的关键,较强的压实和胶结作用以及相对较弱的溶蚀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储层物性和孔喉参数等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5类,大部分集中于Ⅳ类和Ⅴ类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夏二段储层物性比夏一段略好,为低孔、低渗背景下的相对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油气成藏油源分析、油气地质条件及控藏要素评价,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主控因素.结果 表明:中拐凸起上乌尔禾组毗邻准噶尔盆地三大富生烃凹陷,处于构造高部位油气优势运移指向区;大面积分布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砾岩、河道间及湖泛细粒沉积...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头屯河组岩石物理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心、薄片、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头屯河组储集层沉积相、成岩相和压力相进行研究和识别,将储集层进行岩石物理相的划分,对储集层进行综合评价,进而预测有利储集层发育带。通过沉积相、成岩相和压力相的叠加和复合,总结出沉积相+成岩相+压力相的组合,共划分出15类岩石物理相。利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密度、补偿中子及深感应电阻率测井曲线,结合Fisher典型判别建立各岩石物理相的定量判别函数,并对识别结果进行检验。以薄片鉴定为基础,以段为单位进行岩石物理相平面分布研究。结合试油资料,对头屯河组储集层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归结为四类储层,最终实现有利储集层预测。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致密油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的新热点.通过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薄片的观察和鉴定以及物性压汞数据分析,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致密油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储层“甜点”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风城组主要发育5种岩石类型:云质岩类、凝灰岩类、砂岩类、泥岩类和盐岩类,并以云质岩类为主;致密油储层常见4类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溶孔、晶间孔和原生粒间孔,其中裂缝占储集空间的53%,溶孔占储集空间的35%;油层属典型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孔隙度为1%~10%,平均为3.86%,渗透率<2 mD的样品占85%以上,平均为0.17 mD;致密油储层“甜点”区主要受白云石化、裂缝和溶孔发育程度等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的冲积扇储层,储层天然能量较差,未经储层改造难以获得工业油流的问题,采用水基压裂液改造后试油未能获得成功,而在W36井采用油基压裂液压裂后试油获得成功。依据储层分析技术和实验分析技术,参照碎屑岩储层评价标准,分析大量岩心流动实验测试数据,针对百口泉组冲积扇砂砾岩储层敏感性深入研究,指出分析储层敏感性和改善压裂工艺将对油层保护及开发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伊/蒙混层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含量高是造成储层具有较强敏感性的主要原因;百口泉组储层水敏感性、盐敏感性和体积流量敏感性中等偏强,速度敏感性较弱。通过研究结果和生产试验,建议采取脱水油基压裂液、压裂液盐度控制在6 000 mg/L以上、控制流速和体积流量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不同敏感性造成的储层伤害,提高油气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东道海子凹陷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生烃凹陷之一,在其周缘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及凹陷内二叠系上乌尔禾组获得油气发现。以凹陷内上乌尔禾组油气重点突破井为主线,结合勘探思路和理论认识的变化,将研究区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划分为源边断块勘探阶段、下凹断块勘探阶段和源上岩性勘探阶段。勘探思路的转变不仅带来了凹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高产油气藏的发现,同时取得几点认识:平地泉组烃源岩进入生轻质油气阶段,为上乌尔禾组近源成藏提供油气;上乌尔禾组发育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体系域厚层及水进体系域薄层叠置的扇三角洲前缘相为有利储集层,分布面积达3 350 km2;上乌尔禾组具有“沟槽富砂、相带控储、孔缝控产”的油气成藏特征。油气发现集中在凹陷东部,凹陷西部尚未钻揭,以上述勘探思路及地质认识指导勘探部署,有望在东道海子凹陷获得新的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明确该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沉积与演化特征对拓展盆缘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岩XRD、元素地球化学、有机质丰度、薄片鉴定和岩相组合特征,开展了玛湖凹陷和哈山地区风城组沉积特征与岩性、岩相组合差异分析,恢复了该区古沉积环境演化序列,建立了古沉积演化模式。哈山地区风城组岩相组合特征及古沉积环境演化序列与玛湖凹陷高度相似,整体为火山背景下的碱湖多源混合细粒沉积建造,发育多种岩相组合,沉积古环境具有阶段性演化特征。哈山地区风二段典型碱性矿物的大量出现,揭示该地区发育除玛湖凹陷外的另一湖盆中心。风一段沉积时湖平面相对较高,水体盐度较低,气候半干旱,火山沉积发育,岩相以含有机质块状凝灰岩为主;风二下段沉积时湖盆开始萎缩,气候相对更干旱,水体开始变咸,环境更局限,岩相以富有机质层状云质泥岩为主;风二段顶部和风三段下部沉积时环境相对最封闭,水体盐度大,发育大量碱性矿物,岩相以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碱云质泥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混合质页岩为主;风三段上部沉积时陆源碎屑输入增多,咸化减弱,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岩相以含有机质块状粉细砂岩为主。风城组沉积环境控制了有机质的富集程度,总体上,碎屑输入少、温暖湿润、盐度相对较小的深水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等岩矿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百口泉组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颗粒压碎缝、溶蚀孔;储层综合评价为大孔、中细喉—细喉的低孔、低渗型储层。沉积相带是储层储集性能的基本控制因素,该区广泛发育的冲积扇扇中亚相的辫状河道充填沉积、筛状沉积的砂砾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成岩作用是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控制因素,其中压实作用是储层减孔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有限。此外,受压实作用或侧向应力作用产生的颗粒压碎缝是本区成岩作用独特之处,它为油气聚集提供新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改善储层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