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面对愈演愈烈的城市内涝问题,在吸取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梳理现阶段我国城市内涝防治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提出浅层排水系统和深层排水系统建设相结合的城市内涝问题综合解决方案。深隧排涝工程排水能力强、对城市建成区影响较小、综合效益高,对城市防涝问题的缓解既有必要性,又有急迫性,应大力推进其研究和建设工作,保卫城市长期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暴雨发生频率的增加和土地下渗能力的减弱,传统浅层排水系统无法满足排水要求,亟待探索一种新的更加合理的城市综合排水系统。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的排水系统,结合深圳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等因素,提出了一种针对特大城市,以现代水务工程建设技术为基础,遵循排储结合和雨污分离原则,浅层排水和深隧排水相结合,以5G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城市综合智能排水系统。明确了城市智能综合排水系统未来发展的关键,包括深隧运营维护、精确暴雨洪水模型的构建、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水务融合以及深隧和浅层排水系统的联合调度等。  相似文献   

3.
开展详细的致涝原因调查分析并判别不同致涝因素的贡献程度,是科学制定内涝治理方案、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前提。本文以致涝因素复杂的北方某城市为典型案例,采用排水系统水力模型作为诊断工具,在对“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通过设计、构建模拟情景,比较情景内部和情景之间的结果差异,基于不同的情景差解析出不同的影响因素,识别评估影响差别,从而衡量相应因素之间的重要性,诊断导致内涝的关键成因,为在整个城市层面上科学制定“因城施策”的系统化实施方案提供依据。通过案例对比模拟发现:(1)排水管网系统存在薄弱环节,可在空间上对其进行指认;(2)盲目扩大排水泵站规模对缓解城市内涝作用很小,首先应认真排查管网系统内部排水能力瓶颈;(3)河道顶托、排口倒灌是加重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对此应健全多部门联排联调机制,保障城市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4.
周璟  王欢 《人民珠江》2023,(5):26-32
为了分析研究上海动物园排水系统达标建设后仍然发生内涝的原因、探索最佳治理实践,根据资料分析和现场调研初步判断导致园区内涝的原因与园区水系排水不畅和排水泵站规模不足有关。采用MIKE 21有针对性地构建园区水系水动力模型,模拟并研究现状排涝工况下水系的水文特征值变化,得出园区内涝根本原因在于排水路径不通畅、排水泵站规模不足和布局不合理。基于排水除涝目标提出水系优化和排涝设施改造方案,模拟各方案工程效果,通过排水速率、排水时间、不同区域最大排水时差等指标比选确定各方案的工程对于排水除涝的改善效果,并结合工程经济性确定治理方案为涵管改河和涵管扩建相结合、调整排水格局,以实现控制投资下的最佳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排水系统在城市内涝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仍然缺乏大排水系统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法。进一步梳理了大排水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其与海绵城市相关子系统的衔接关系,提出了大排水系统的规划方法与地表径流行泄通道的设计方法,并以某城市片区内涝防治系统构建为例,通过案例介绍了道路径流行泄通道的设计,以期为我国大排水系统的合理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魏瑛侠  刘洋  王明娜  邱顺添 《给水排水》2023,(1):118-123+131
基于排水数值模型提出一种雨水管网改造新方法,该方法以管道排水能力等级图为导向,并结合水力坡降和问题管道纵断面分析内涝具体成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管网改造,以缓解小区级别易涝片区的内涝问题。以深圳市矮岭片区和马峦创谷片区为例,来验证片区雨水管网改造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片区雨水管网改造方法对区域内涝缓解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矮岭片区和马峦创谷片区内超Ⅲ级的管道均转为安全和较安全状态,最终能达到10年一遇降雨下无积水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为了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减少初期雨水污染,国内多个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提出了采用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以下简称"深隧")作为城市排水的重要工程技术方案,其中若干城市的深隧排水工程方案已经得到当地市政府批准,先后开始试验段工程施工建设。通过查阅和分析国内外多个城市的深隧排水工程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及其部分相关资料及数据,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城市采用深隧工程技术进行城市雨水或  相似文献   

8.
安瑞冬  游景皓  廖磊  孟文康  李嘉 《水利学报》2021,52(12):1498-1507
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深隧)是布置于深层地下的大型排水工程,一般由调蓄隧道、入流竖井、通风设施(排气井)及排水泵站组成,具有调蓄雨洪及控制溢流污染的作用。其中调蓄隧道为避开地铁等城市地下工程往往布置于距离地面30~60 m深处,入流竖井连接地表浅层管网和深层隧道。深隧系统竖井内部的水力学特性复杂,具有单宽流量大、落差高及大量掺气等特点,处理不当将造成较大的破坏。而极端降雨期间,由于未能充分排气而产生的间歇喷涌,也会对设施造成损害。本研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水-气两相流数学模型CLSVOF(CouplingLevel Set and Volume Of Fluid),研究了不同结构竖井(旋流式竖井和螺旋阶梯式竖井)水力学特性和调蓄隧道中的间歇喷涌问题。根据施工条件设计的两种竖井方案的消能率接近,旋流竖井存在负压及较大震动、排气不畅,而螺旋阶梯式竖井流速较低且流态稳定。在对调蓄隧道中“间歇喷涌”的数值模拟研究中,排气井管径对间歇喷涌的影响十分显著,模拟情景中最剧烈的喷涌会产生5.35倍初始状态下的测压管水头和38.2 m/s的喷涌速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沿海城市日益突出的内涝灾害防治需求,开展基于示踪方法并考虑复杂河网系统水量交换的城市内涝防灾方案研究,以排水分区为分析单元,构建耦合示踪方法的城市内涝模型,显性化城市排水分区间复杂的水量关联性.以海口市龙昆沟排水系统为例,采用PCSWMM构建耦合示踪方法的城市内涝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定量识别内涝积水来源,得到不同...  相似文献   

10.
符锐 《江苏水利》2016,(12):59-62
针对滨江平原区城市特点,深入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雨情,科学地提出城市在雨水源头、管道排水系统、城市水系排涝系统、超标准情况下内涝防治措施,制定出了"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城市水系—应急对策"为一体的城市内涝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珠三角城市东莞市为例,基于MIKE FLOOD平台,利用MIKE URBAN、 MIKE 11和MIKE 21构建了城市内涝耦合模型。同时,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长历时暴雨设计雨型,分析50 a一遇设计降雨重现期下东莞市中心城区暴雨内涝过程和积水特征,提出改善“大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内涝治理措施并评估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心城区内涝的主要原因为河道水流顶托及道路排水不畅,河道拓宽整治结合道路竖向调整可使管网溢流程度降低45%,内涝淹没面积减小73%。提高研究区内河、道路排水通道等“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对改善研究区域的内涝现状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的内涝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中,在排泄物中发现冠状病毒,因此城镇排水系统备受关注。从城镇排水系统发展与传染性疾病防控关系的历史视角,阐述了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内涝防治系统组成的城镇排水基础设施,在控制致病病原体繁殖和传播、防止传染性疾病爆发,从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作用。下一步在排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中应更新理念和规划设计方法,提高排水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和适应性,提高系统韧性和智慧水平,并应更加关注城镇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控制和农村的排水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安全要求和向往美好人居生活环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波市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分析了甬江流域现行防洪系统和城区排水系统格局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以及内河水网在这两个系统中的不同作用,得出了宁波地区城市内涝的主要形成原因,并以宁波市鄞西地区为例,提出了在位于流域下游的平原河网地区进行城市内涝防治的基本思路,为城市的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天府新区某中央商务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InFoWorks ICM模型模拟100年一遇最不利1 h降雨时,该区域现状城市水系排水能力以及内涝分布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对区域排水防涝系统进行优化。通过调整“规划待建河道路径+局部区域排水方向”的优化方案实现城市排水防涝的综合性系统解决方案。优化方案减小了规划待建河道的规模和埋深,最大程度地利用现状湖泊的调蓄空间并发挥了现状排水管网的调蓄和排泄能力,使得极端降雨条件下的区域排水防涝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不透水面积逐渐增加,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标准相对滞后,中小城市面临严重的内涝风险,研究城区产汇流特性对于城市内涝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涡阳县南城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临近地区水文资料、高精度的遥感影像和DEM共享数据,借助ArcGIS平台和SWMM开源软件,通过综合径流系数法对模型进行率定,并从综合径流系数、降雨径流产汇流关系和实测降雨产生的积水深度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区典型暴雨下的管网满管和积水情况,评估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和城区的内涝风险。然后,对内涝严重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内涝分析,并分析低影响开发措施对城区内涝的影响。结果表明:(1)排水系统在暴雨降雨重现期0.5a及以下,基本可以满足排涝要求;排水系统在暴雨降雨重现期1a及以上,均不能满足排涝要求。(2)低影响措施对城区内涝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该研究方法可为资料缺乏地区,尤其是中小城市内涝分析和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凯  王道涵  陈洪岭  陈曦 《给水排水》2013,(Z1):415-417
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例,调查了大学校园排水系统的现状,研究发现校园道路和建筑物周围排水井和绿化带数量充足,可以满足排水要求;但是土地硬化和排水系统不通畅是产生校园内涝的重大隐患。基于此,应重新规划校园道路、绿化带和排水系统,将雨水作为重要资源,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排水能力,为解决校园内涝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湖新区排水工程存在年久失修、雨季内涝严重等问题,为此根据《济宁北湖生态新城的总体规划》,将规划区化为9个片区,建成了10座不同规模的排水泵站,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市内涝暴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现有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及排水系统维护和管理力度不足。其中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引发的水文效应是造成广州城市内涝频发的关键性因素,现有排水设施的标准偏低、建设滞后、维护和管养力度不足则进一步加速了内涝的发生。因此解决广州城市内涝的对策研究应充分考虑城市化水文效应的影响,改变现有的治水观念,树立绿色排水理念;改变重建轻管的思维模式;明确广州城市内涝防治的责任主体,完善排水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市政雨水管网是排除地面雨水的重要设施,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频繁出现内涝,有的城市雨水系统提标改造之后同样出现内涝现象。总体看来各地内涝成因有所不同,同一区域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相同,但有的雨水系统所在地方经常内涝,而有的地方却一直未出现过内涝,主要原因是排水出水口不能迅速地排出雨水,一旦降雨量超过管网的排水量,雨水就在地面漫流,或从检查井溢流。笔者以武汉市月湖桥汉阳岸接线工程雨水系统为例,探讨市  相似文献   

20.
对香港净化海港计划、芝加哥深层隧道和水库工程、克里弗兰净湖工程等3个典型深隧工程的运行维护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相应的运营经验,并提出合理的运行管理技术方案及措施,供广州东濠涌深层排水系统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