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近年来基于RGB视频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取得了重大进展,但RGB视频数据的问题严重影响双人交互行为识别率。随着深度传感器(如微软Kinect)的快速发展,为准确获取人体运动的关节点数据提供了可能,可以大大的弥补RGB视频数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关节点数据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方法。首先对关节点数据计算出HOJ3D特征和关节距离特征,并将特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图形化后分别送入的卷积神经网络中,分别提取两种深层次特征并进行拼接,然后使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该方法在SBU Kinect动作数据集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达到了94.4%。该方法实现简单,且具有实时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晓明  周柯  周卫  芦宇峰  李文伟 《高电压技术》2021,47(10):3657-3663
为提升高压断路器机械故障识别效果,增强诊断方法的泛化性,提出基于恒等映射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高压断路器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利用多个加速度传感器全方位获取断路器的振动信息;设计基于恒等映射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信号经下采样、数据拼接等预处理手段输入,由模型综合分析各传感器信号特征并识别故障.该模型在网络结构上增加首尾直连通道,与以往研究使用的CNN相比,缓解了梯度消失问题,验证集故障识别率由96%左右提升至100%.与人工提取特征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自主提取故障特征信息.与其他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提取差异区间幅值和、配合加权支持向量机识别的传统模型,以及不含恒等映射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文提出的方法在不同严重程度故障的情况下诊断准确率依然能够达到100%,泛化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人体身份及动作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分辨率红外阵列传感器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出人的身份和跌倒、坐下以及行走动作。本文使用的卷积神经网络是基于VGGNet搭建的,由输入层、5层卷积层、3层池化层、1层全连接层和输出层构成,自动提取红外热图像中的信息特征,对身份及动作进行分类,在良好的隐私保护下避免了繁琐的人工提取特征。经过实验测试,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识别动作平均准确率为93.3%,其中行走识别准确率达到100%,坐下识别准确率为90%,跌倒识别准确率为90%,身份识别准确率为96.7%。  相似文献   

4.
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扰动问题愈加复杂和严重,多种电能质量扰动同时出现,导致传统算法识别准确率降低。 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变迁场和EfficientNet的复合电能质量扰动识别算法。采用马尔可夫变迁场将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可视化映射为二维特征图像;通过EfficientNet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图像数据,实现扰动信号的特征提取;利用神经架构搜索自动调节卷积神经网络超参数进行网络训练,建立电能质量扰动分类识别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提取扰动信号特征,对复合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效果好且抗噪声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传统动作捕捉与分析采用机械、光学及声学方式,所占空间大,价格昂贵,操作也较为复杂。研究了基于九轴惯性传感器的人体动作捕捉系统,将惯性传感技术与人体科学相结合,在人体上抽象出17个关节点,通过这17个关节点采集人体运动数据。数据通过无线保真方式发送至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驱动人体模型运动的姿态数据,从而控制虚拟模型进行运动展示。这一动作捕捉系统具有经济、便利、不受场地和天气因素影响等多种优势,实现了对人体运动姿态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可以使运动训练更加科学与高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变压器绕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中,仅考虑绕组单一方向振动信号且特征参数提取复杂、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轴振动和多传感器融合的变压器绕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从绕组轴向、辐向振动相关性角度提出两轴振动关系图形作为特征图像;然后采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 V2对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训练;最后利用D-S证据理论对多维信息源识别结果进行融合,并做出最终决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故障诊断准确率可达99.4%,与传统故障诊断方法相比,简化特征提取步骤,诊断准确率提高了6.2%以上,为变压器绕组机械故障诊断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地下电缆遭受破坏,提高振动监测系统对外力破坏的预警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时频谱图和自适应动态权重粒子群算法-卷积神经网络(PSO-CNN)的外破振动信号识别方法。首先,将振动传感系统获取的3 000组外破振动信号转化生成为时频谱图数据集,在图像预处理阶段,采用直方图均衡化和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算法来增强灰度图像特征并实现图像数据的降维;然后,将图像数据集的70%作为CNN模型的训练集,并在网络训练过程中引入自适应动态惯性权重PSO对CNN模型的卷积层、池化层相关参数进行迭代寻优,从而获得优化PSO-CNN分类模型;最后,利用测试集图像数据对优化PSO-CNN模型的识别性能进行验证,并与其他分类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6种常见外破振动信号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33%,平均每张图像的识别时间仅为0.24 s,与其他分类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和更快速的识别速度,为快速准确地识别外力破坏事件类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用于可穿戴传感器的人体运动识别任务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通常需要手工提取特征,可以自动提取人体运动数据特征的深度神经网络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组合而成的DeepConvLSTM在识别精度方面有着优于其他识别方法的表现。针对带有长短期记忆循环单元的神经网络的训练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融和模型,并在3个公开数据集(ACT数据集、UCI数据集和OPPORTUNITY数据集)上与卷积神经网络和DeepConvLSTM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的识别精度都高于卷积神经网络,与DeepConvLSTM相当,但是收敛速度比DeepConvLSTM更快。  相似文献   

9.
关节点数据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双人交互行为识别存在图像化过程中对交互信息表达不充分且不能有效建模时序关系问题,而结合循环神经网络中存在侧重于对时间信息的表示却忽略了双人交互空间结构信息构建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加入注意机制的双向长短时期记忆网络(CNN A BLSTM network)模型。首先对每个人的关节点采用基于遍历树结构进行排列,然后对视频中的每一帧数据构建交互矩阵,矩阵的中的数值为排列后双人之间所有的关节点坐标间的欧氏距离,将矩阵进行灰度图像编码后所得图像依次送入CNN中提取深层次特征得到特征序列,然后将所得序列送入A BLSTM网络中进行时序建模,最后送入Softmax分类器得到识别结果。将新模型用于NTU RGB D数据集中的11类双人交互行为的识别,其准确率为90%,高于目前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算法,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良好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人体行为识别算法不能有效抑制空间背景信息,网络间缺乏信息交互,以及无法对全局时间相关性进行建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割注意力的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CNN-Bi-LSTM)人体行为识别算法。首先以一定采样率采样30帧图像,通过分割注意力网络提取图像的深度特征,并引入特征融合机制增强不同卷积层间的信息交互;然后将深度特征输入到Bi-LSTM网络对人体动作的长时时间信息建模,最后使用Softmax分类器对识别结果进行分类。相较于传统双流卷积网络,该算法在UCF101和HMDB51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6.6%和10.2%,有效提高了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