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引言 输种管是播种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之一。但输种管往往使排种器排出的均匀种子流受到破坏,影响播种均匀度,采用气流输送种子同样存在输种均匀性问题。特别是具有集中排种系统的宽幅播种机(如美国Cyclo,瑞典Tive、罗马尼亚sup—48等)的气流输种管长而弯曲,水平输送距离大,对播种均匀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种子纵向分布均匀性指标及空间分布均匀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种作业后种子分布均匀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出苗和产量,传统评价方法受种子纵向分布均匀性指标的限制而不能较好地表征种子分布均匀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种子纵向分布均匀性指标计算方法。通过结合播种深度和种子距离行中心偏差两个指标,实现从一维(纵向、播种深度方向和侧向)、二维(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到三维空间种子分布均匀性的表征。田间试验(3种开沟器类型和2种作业速度)结果表明:相同作业条件下,种子纵向分布均匀性新指标(即理论播种点与实际播种点距离偏差)的标准差(C)和极值(R)均小于传统指标(种子纵向投影点坐标与播种理论粒距计算的播种点纵向投影点坐标的偏差)的标准差(C')和极值(R')。田间试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种子纵向分布均匀性指标的准确性及其用于评价种子在纵向、水平平面和三维空间分布均匀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精密播种的统计模拟探讨——微型计算机模拟精播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子和植株分布是播种精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农业生产中作物裁培规划及机具选择的依据,也是播种机设计方案最优化的基础。本文是应用微型计算机来研究精密播种的种子分布予测。基于对精密播种台架试验粒距误差形成的分析,认为播种过程可分解为“充种”和“投种”两个阶段(研究田间植株分布时还包括“出苗”阶段),并提出了精播台架试验的统计模型。根据1500个实测粒距的统计特性,应用蒙特卡洛法在微型机上模拟了5000个粒距,模拟与实测的排种精度指标基本相符。从而证明了,统计模型和蒙特卡洛法可作为研究精播粒距分布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均匀设计的精密排种器结构优化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了气吹式精密排种器常压下播种大豆试验,考察了排种器结构参数(充种角、清种角)与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粒距合格率、种子充填率与排种器结构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获得了回归方程和最优结构参数。常压下播种大豆时,充种角和清种角最优化值分别为46.35°和55.05°,对气吹排种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精密播种机接输种管后田间植株分布的动态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了种子与输种管的碰撞,引入了综合摩擦系数分析输种过程,可提高模型预测田间株距分布精度。最后通过田间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精密播种机田间植株分布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精密播种机接输种管后田间植株分布的动态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了种子与输这的碰撞,引入了综合摩擦系数分析输种过程,可提高模型预测田间株距分布精度。最后通过田间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超级稻稻种定向播种的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超级稻种植的要求每穴要插1~2株苗,要实现超级稻机械化种植要求,播种的稻种要均匀且要沿种子长轴方向按胚胎定向排列。文章从分析超级稻种的几何物理特性入手,研究了播种时种子能沿其长轴按胚胎方向定向有序排列的机理,建立了振动板上稻种在导向板作用下的力学模型,得出稻种转向的条件,并通过振动试验验证该方案是可行的,从而为振动式超级稻精密播种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平管螺旋流中均匀固粒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讨论了水平管螺旋流中的均匀固粒接近均匀分布这一重要性质,从动力学与运动学原理分析原因,并以初步试验结果作了验证,从而为提高流体输移固粒的浓度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气动振动式匀种装置工作参数的优化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杂交稻在低播种量时的播种性能,对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机气动振动匀种装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振动分析确定了振动匀种装置稳定均匀排种的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播种量分别为45g/盘、65g/盘和85g/盘时,气源排储比A、V-T振盘筛分板的梯形半差C和安装角β对播种合格率和空穴率的影响规律,得到3种播种量的最佳参数组合分别为气源排储比A为0.036/40,梯形半差C为5mm,安装角β分别为-4°、0°、+4°。最佳参数组合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为45g/盘、65g/盘和85g/盘时的播种合格率分别为88.33%、90.83%和93.06%,空穴率分别为1.67%、0.56%和0%,播种性能能够满足超级杂交稻和杂交稻低播种量精密播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大豆播种机双V型筑沟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种沟质量、播种深度一致性,保证大豆垄上双行精密播种作业效果,设计了一种双V型筑沟器,可单独使用进行开沟作业,亦可与圆盘开沟器配合作业。在开沟深度分别为40、50、60mm,行走速度分别为1.9、2.2、2.5m/s作业工况下,以播种后的播深变异系数和播种横向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设计的双V型筑沟器与圆盘开沟器进行大豆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圆盘开沟器,双V型筑沟器开沟深度均匀,开出种沟较窄,沟形稳定,有利于保证播种深度一致性、种子分布直线性,提高播种质量。单独使用双V型筑沟器,在开沟速度为1.9m/s、开沟深度为40mm时,播深变异系数最小(0.086);在开沟速度为1.9m/s、开沟深度为60mm时,播种横向变异最小(1.356)。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优化分析得到,圆盘开沟器与双V型筑沟器组合作业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双V型筑沟器,开沟深度57mm、行走速度1.9m/s为最优作业工况,此时播深变异系数为0.15,播种横向变异系数为1.25,重复性田间试验证明了模型的最优作业工况。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水稻工厂化育秧精密播种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振动式精密排种器的设计研究,它具有播种精度高、播种性能稳定等特点,但是其结构较复杂,尤其是气动振动系统,影响其排种性能的因素比较多,依靠传统经验设计和试验分析等方法均存在不足.为快速、准确地获得设计参数,本文在三维实体建模基础上,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排种器仿真模型,同时对排种速度进行运动学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输入气体压强下,单粒种子在振动盘上的排种速度仿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证实所建立的排种器仿真模型是实用的,研究成果将为排种器的虚拟样机及参数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石英玻璃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高新技术材料。应用于X系统的石英玻璃除要求具备良好透光性能和耐宇宙射线辐照外,还要求大直径及厚度要求,其应力双折射为Ⅰ类和光学均匀性达到5×10-6。长期以来我国大尺寸(直径20 cm)石英玻璃的光学均匀性在10-5,远不能满足航天等领域的技术需求。实验以Ⅲ类石英玻璃(SiCl4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石英玻璃)为研究对象,将现代退火理论应用到石英玻璃精密退火过程中,结合石英玻璃精密退火各过程数学模型,确定了各工艺参数并制定了精密退火工艺路线,有效消除了石英玻璃内应力、提高了光学均匀性,退火效率大幅提高,获得了满足要求的高性能石英玻璃。  相似文献   

13.
螺旋管流输移固粒与起旋器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固管螺旋流输移固体颗粒是利用螺旋流将推移质转变成“悬移质”的一种新的高效输移固粒的方式。文章侧重讨论螺旋管流输移固粒的特征机理与起旋器效率的测试与计算方法。初步试验表明,利用管内导叶式起旋器可有效地形成管道螺旋流。  相似文献   

14.
老祖宗在她心中种下一粒神奇的种子,如今这种子已发芽、开花,成为红木工艺的一朵奇葩。一件传世的黄花梨官皮箱,一个爷爷曾经用过的黄花梨戥子,伴随着薄松的童年记忆。如今她投身红木产业,打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一一大坤元,也源于这与众不同的红木情结。近日,笔者走进位于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大坤元红木古典家具厂,只见总经理  相似文献   

15.
蓝莓种子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蓝莓种子发芽率,试验在蓝莓组织培养技术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就低温处理、物理方法处理和培养基配方对蓝莓种子萌发的影响做进一步研究,进而筛选出有利于蓝莓种子萌发的最佳组合:低温储藏八周、采用种子刻分播种、使用1/3 MS+NAA 0.05 mg/L+ZT 0.5 mg/L配方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玉米播种机械不能在低成本下实现高效率的全自动大面积播种或者套种,采用相对地面静止斜挖穴的连续自动播种技术,能最小限度扰动土壤,对墒的破坏小,有利于种子的发芽,且播种效率高.同时,玉米分种机构分种时,大部分种子相对种仓是静止的,最大程度减小机械对玉米粒的扰动,且分种效率高,以达到玉米播种的综合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散粒体崩塌中的自组织临界现象是否是一种有限尺度效应,自组织临界现象的发生终究由系统的尺寸还是系统的组织原则来确定,进行了均匀和非均匀散粒体崩塌的实验.实验证明影响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关键内因应为系统组构特征而并非前人所认为的组元尺度或系统规模.进而采用离散单元法对均匀和非均匀砂堆的应力传递和分布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孔隙率、配位数和信息熵三个指标的比较来看,非均匀散粒体系统内部颗粒之间相互充填更充分,应力分布和传递状况更趋复杂,从而系统结构更具稳定性,系统呈现自组织临界性.同时,模拟结果表明,二者应力传递路径的分维值并无明显差别,说明分形结构目前尚不能作为系统自组织临界性质的判据.  相似文献   

18.
型孔轮式机械排种器不能适应精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种子尺寸变化适应性差。本文以一种内侧充种垂直圆盘排种器-组合内容孔精密排种器为例,对该排种器内容定量孔中多余种子清种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种子尺寸较小时,内容定量孔的长度及内容窝孔轮的转速是影响内内容定量孔中多余种子清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型孔轮式机械排种器不能适应精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种子尺寸变化适应性差。本文以一种内侧充种垂直圆盘排种器———组合内窝孔精密排种器为例 ,对该排种器内窝定量孔中多余种子清种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当种子尺寸较小时 ,内窝定量孔的长度及内窝孔轮的转速是影响内窝定量孔中多余种子清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正态概率密度函数的和函数表征非均匀沙的粒径频率分布,为分析混合沙各部分在泥沙输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手段。采用野外实测资料对本文方法的精度进行检验,精度良好。最后给出了应用举例,说明本法可以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