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企业双作用离合器装配线生产效率不高、柔性低,难以适应生产计划要求的不同生产节拍,基于精益生产的思想,运用工业工程分析方法对双作用离合器装配线进行生产线平衡分析,分解作业内容,合并工序,更换设备,优化工位器具,并给出了装配线两种不同生产节拍的人员布置情况。通过对比改善前后的数据得出改善结果:生产节拍降低了很多,装配线平衡率和产能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装配线生产工序的平衡优化,采用改进遗传算法,以装配线生产节拍、平衡率和平滑指数为优化目标,建立装配线平衡优化模型。采用基于紧前工序约束的交换变异方法,并与父代进行优劣对比,有效避免无效基因的产生。引入精英保留策略,提高算法寻优能力及收敛速度。以波轮洗衣机机芯装配线的平衡优化为例,验证前述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原方案相比,优化后的生产节拍为17.2 s,减少了0.8 s;生产平衡率达到90%,提高了18%;平滑指数从1.3减少到0.72,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算法可以有效优化该装配线的生产节拍、平衡率、平滑指数,从而优化其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汽车线束装配流程及特点。以生产节拍和完工率为优化目标,构建汽车线束装配线第二类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以遗传算法求解该数学模型。以某型号线束装配线为例,利用Plant-simulation仿真软件构建模型仿真优化,缩短了生产节拍,提高了完工率,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有效性,为汽车线束装配线工序任务分配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某公司车桥装配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装配线现有的节拍及线平衡率,运用工业工程中ECRS的原则对现有工序进行改善,从而消除瓶颈工序,提高线平衡率,使装配线的线平衡率从76.06%提高到94.63%。  相似文献   

5.
为求解给定装配线生产节拍、最大化装配效率的装配线平衡问题,根据装配线的特点和平衡优化需求,分析了装配作业顺序、站位数量等因素对装配线站位内作业分配的影响,综合考虑装配线平衡率和平滑系数,建立了装配线平衡问题数学模型,并设计了一种结合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ACO)的混合优化算法进行求解。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快速随机的全局搜索,并生成信息素矩阵初始分布,利用蚁群算法进行精确求解。最后通过标准案例测试,证明了该混合优化算法具有更高的优化效率,同时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曹阳华  孔繁森 《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4):1908-1915
针对以人为主的U形混流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合作的工作站内任务分工策略,考虑工人行走对平衡的影响,利用强制节拍装配线平衡方法确定了工人的基本任务分工;通过合理设置工位间缓存以及改变工作优先序,变强制节拍为自由节拍,只在源端设置一个固定节拍来保持生产压力;通过合作使工人之间的任务负荷更加均衡。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只需变强制节拍为自由节拍,即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生产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变强制节拍为自由节拍以及合作均能有效地提高U形混流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合作还能提高工人之间的任务均衡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二类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特点,兼顾生产节拍最小和工作负荷均衡,建立了多目标研究模型,运用果蝇算法对标杆案例进行求解,并通过MATLAB进行了仿真研究。将果蝇算法优化结果与标杆案例中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的结果进行对比可知,生产节拍缩短,装配线平衡率进一步提升,且各工作站的负荷更加均衡,从而验证了果蝇算法求解第二类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有效性,果蝇算法在获取全局最优解的能力上比自适应遗传算法更强。  相似文献   

8.
从作业时间测定和装配线平衡率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入利用动作分析研究提高装配线平衡率,文章以某发动机的装配线为例,首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X-σ质量控制图测定装配线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并分析了该装配线平衡率,得出了发动机的活塞连杆总成是该装配线的瓶颈工序;其次利用达宝易软件对瓶颈工序活塞连杆总成进行动作分析与优化,使装配线平衡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日产能从81台提高到114台,最后认识到IE技术对提高装配线平衡率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根据第二类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特点,兼顾生产节拍最小和工作负荷均衡,建立了多目标研究模型,运用果蝇算法对标杆案例进行求解,并通过MATLAB进行了仿真研究。将果蝇算法优化结果与标杆案例中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的结果进行对比可知,生产节拍缩短,装配线平衡率进一步提升,且各工作站的负荷更加均衡,从而验证了果蝇算法求解第二类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有效性,果蝇算法在获取全局最优解的能力上比自适应遗传算法更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A公司装配线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遗传算法对该装配线进行优化。根据问题特点设计遗传算法,在满足工序优先关系的情况下,利用遗传算法对工序重排,从而使各个工位作业分配更加均匀,提高装配线平衡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具有工序刚性约束的装配线进行优化配置,提出一种基于并行工位设计和装配序列规划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多目标优化方法,主要包括:①针对工序刚性约束的自动化装配线的特殊性,搭建了以成本和生产节拍为多目标的装配线优化数学模型;②针对数学模型中决策变量的离散性特点,提出基于随机键的两段式编/解码方法,综合考虑了装配工艺中的优先关系、直接优先关系、完全分配约束和最大并行度限制等,实现了对工序刚性约束的描述;③将基于拥挤度的Pareto评价方法嵌入回溯搜索优化算法,实现了工序刚性约束下的装配线多目标优化;④通过断路器自动化装配线进行案例验证。结果表明,在装配生产线上各作业元素时间和设备单元成本固定且均已知的条件下,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为该类装配线计算出最优配置方案,且将计算出的优化配置方案(成本517.5万元,节拍3.2秒/级)与现有方案(成本636.0万元,节拍5.4秒/级)对比,发现生产效率提高了40.7%,装配线成本降低了18.6%。  相似文献   

12.
以燃油器总成装配线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工程分析方法对燃油器总成装配线进行生产流程分析、生产线再平衡分析。基于精益生产的理念,提出了改善装配线平衡的改进方案。通过MTM动作分析方法使生产节拍得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大为减少。通过改善前后对比,改善后装配线平衡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装配线的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电动机装配包括定子和转子的组装及整体装配,通过对某微型电动机生产现场的调研,应用5W1H、ECRS及设施规划等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方法,对微型电动机装配的工艺流程、及其所在车间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改善。改善后减少加工和运输各两次;取消了不必要的等待;通过改善相关工位的顺序和布置,搬运距离明显减小,搬运路线不再交叉;同时运用时间测定的方法确定了各加工单元的标准作业时间,按照均衡工序节拍的原则调整工序作业内容,对装配线进行了平衡改善,最终使生产节拍由5min变成2.97min,生产线平衡率由63.6%提高到94.1%,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混流装配线操作人数已知、生产节拍待定情况下的平衡问题,研究了混流装配线第二类平衡问题的优化方法,以均衡各工作站的加权平均负荷、最小化生产节拍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求解加权平均负荷与生产节拍加权和的数学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各优化目标数量级的统一,简化了算法求解过程,在保证解的有效性的同时提高了算法求解效率.算例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我公司计划对整车装配的产能进行提升,为应对此次产能提升,需提升缸盖装配线生产节拍,而目前缸盖试漏机的生产节拍较慢(60s/台),成为影响缸盖装配线节拍提升的瓶颈工序,故对此进行技改、技革以提升生产产能(见图1)。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混流装配线上不同产品作业时间差异导致的工作站瞬时负荷不均衡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线型和U型混流装配线多目标平衡方法,并以装配线平衡率、平滑指数作为平衡效果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工序分配约束、工作站约束、优先关系约束和节拍约束等约束条件,同时兼顾工作站数最小和各工作站内不同品种产品负荷均衡2个目标函数,分别建立直线型和U型混流装配线多目标平衡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作为优化算法,并在变异环节加入强制规则,使得变异过程能够朝着规定方向进行,以提高可行解的比例。最后通过对比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有效求解直线型和U型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可以为企业在直线型和U型混流装配线规划阶段制定平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装配线的均衡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体系的生产率,通过对某厂废气涡轮增压器装配线工序的时间研究,利用5W1H提问和"ECRS"四大原则,对生产线进行优化改善,采用启发式算法原理对装配线进行平衡计算,使装配线的平衡率由49.5%提升到了78.6%;使得劳动强度降低和运行时间最小化,提高了装配线的的作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应用仿真分析以及工业工程方法对有合作的自由节拍装配线生产效率进行了改善研究。对装配线的运作现状进行了仿真,从平衡率和产量两个角度,分析了装配线运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成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工人的合作策略进行了局部调整,对瓶颈工位进行了作业测定,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方法研究对作业方法进行改善,并再次通过作业测定验证作业方法改善的效果;通过仿真验证了装配线生产效率改善措施的总体效果。研究表明:通过合作策略以及瓶颈工位作业方法的改善,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提高装配线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工位、提高装配线效率,提出一个基于多目标的平行装配线平衡方法。该方法考虑生产节拍、工位数和工位负荷三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建立了基于目标规划的平行装配线多目标优化模型,使三个目标按照不同的优先顺序得到优化。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三个优化目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平行装配线的决策者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内某汽车电子液压制动控制单元的混流装配线存在工作站数目过多、生产节拍不合理、作业负荷不均衡的问题,对该混流装配线进行了数学建模、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和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混流装配线平衡的基本概念,以及汽车电子液压制动控制单元的混流装配线;然后,在传统混流装配线平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工作站的数目最少、生产节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