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乡土建筑和传统聚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伟 《华中建筑》2000,18(3):126-127
该文从建筑史和聚史方面,研究了徽州乡土建筑和传统散落的形成,发展与腐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常蓓  陈伟 《安徽建筑》1999,(5):55-56
本文借鉴C·Alexander模式语言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徽州乡土建筑蕴涵着的模式语言,指出这种在一定时期形成的特定模式语言,是徽州乡土建筑构成内在机制的外在表达。  相似文献   

3.
卜天 《江西建材》2016,(5):31+33
本文在充分解析乡土建筑本质和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案优秀建筑例并结合自身学习心得,探索了现代建筑对传统乡土建筑情怀继承和运用的三个层面即:对乡土建筑元素的提取与运用;对乡土建筑技术的继承和创新;对乡土建筑空间氛围的提炼与营造。并在此基础上发掘传统乡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寿焘 《建筑遗产》2021,(1):68-77
文章以"建构"为线索揭开民居装饰话语中所涉及的结构性、空间性等建筑学基本问题,抽取徽州乡土建筑典型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方法,对各类装饰要素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从材料、构件和空间三个核心维度,探寻装饰在建造部位、空间塑造及意境表达中的层级性与秩序性,探讨其中蕴含的建构理性思维,以揭示徽州乡土建筑装饰表象背后的物质构形规律、材料建造逻辑和空间营造智慧,进而拓展建筑学视野中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认知边界.  相似文献   

5.
正"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对徽州乡土建筑的关注始于1992年,依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课程,二十多年来,我们不间断地对徽州文化圈中的城镇做着乡土调查,完成了15个古村落和民居实地测绘,并借助于成规模的测绘和调研成果,完成了多项实际工程(包括控规、保护规划、单体设计等)和研究项目。徽州文化圈内的乡土建筑特征明确,在进行这项工作之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但限于调研的规模,  相似文献   

6.
融合建筑与景观交叉理念,以徽州天井院为对象,运用类型图解方法,通过层层剖析,构建并解析由“自然要素、形体结构、空间层序、景观界面、环境构造”5个维度架构的民居“空间景观模型”,揭示环境引导下徽州天井院的空间生成规律、气候调节机制、景观营造秩序和材料建造机理,探寻传统民居中生态与形态相耦合的环境构形逻辑,为当下乡土建筑保护再生提供理论与应用支撑。  相似文献   

7.
胡任元  方茗  周凌 《新建筑》2023,(2):18-24
根据《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提出的保护原则和相应措施,以苏北传统水乡聚落穆沟村为例,对乡村地貌特征与现存问题进行总结,从乡土建筑遗产环境识别性和风格连贯性两个方面提出保育与再生策略。研究从不同尺度和角度探讨乡土建筑的保护道路,在实践中验证了保育与再生理论的可行性,对同类型乡村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乡土建筑与新乡土建筑的概念,结合新乡土建筑与传统乡土建筑的发展现状,对新乡土建筑与传统乡土建筑作了比较,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当代新乡土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八闽地域传统乡土建筑为研究客体,基于传统乡土建筑保护与修复对原真营造技艺的指导需求,探讨了该地域传统建筑形制和营造技艺的研究成果,为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赣闽地域传统乡土建筑和传统大木工匠为研究对象,对课题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传统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的主体——传统乡土建筑和传统大木工匠为研究出发点,应用类型学和人类学等方法,尝试对该地域传统乡土建筑的营造技艺进行解析,并将其与《营造法式》、《鲁般营造正式》和《营造法原》等文献作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历史渊源,加深对赣闽地域传统乡土建筑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