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德娟 《化学世界》2006,47(9):574-576
3甜味剂为了增加食品的甜度,可以在食品中加入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甜味物质也即甜味剂。最常用的甜味剂是蔗糖,能赋予食物良好的甜味,是以甘蔗、甜菜等天然植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但蔗糖摄入过多时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易导致肥胖症和龋齿。而其他一些甜味剂并不都属于糖类。常  相似文献   

2.
张德娟 《化学世界》2006,47(9):574-576
为了增加食品的甜度,可以在食品中加入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甜味物质也即甜味剂。最常用的甜味剂是蔗糖,能赋予食物良好的甜味,是以甘蔗、甜菜等天然植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但蔗糖摄入过多时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易导致肥胖症和龋齿。而其他一些甜味剂并不都属于糖类。常使用的甜味剂有糖精、甘草、甜菊糖、甜蜜素、木糖醇、麦芽糖醇、甜味素等。  相似文献   

3.
食用色素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它能使食品具有鲜艳的色泽。食品的色、味、香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问题,食品具有鲜艳的色泽,对增进食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许多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原有的色泽容易发生褪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提高竞争力,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食用色素进行着色。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即人工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色素和由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人工合成色素虽然具有鲜艳的色泽,优良的染着色和调色性,但人工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原料本身就具有一定毒性,且在合成过程中容易受铅、砷以及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功能和稳定性,概括了国内外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并且对甜味剂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研发出天然,安全,营养,高甜味,低热量,口感好,稳定性高新型甜味剂以及开发复配型甜味剂。提出建立能同时检测多种人工合成甜味剂,具有简便,高灵敏度,快捷,高效特点的分析手段是食品中人工合成甜味剂检测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天然绿色的食品,而甜叶菊的发现使得其他甜味剂遭到巨大威胁,甜菊糖的纯天然性,多功能性让它在欧美国家,日本的广泛使用于食品中。甜菊糖不仅低热量,在食用后对血糖未有影响,被认定为可替代蔗糖的新型甜味剂,在我国并未被广泛使用。但甜菊糖的低热性,高甜度,安全性将会使他跻身于甜味剂之首,展现出他巨大无限的潜力。本文综述了他的功能性,天然性,安全性及应用的现状与将来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从竹叶中提取叶绿素大有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竹叶中提取叶绿素,国内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我国南方竹类资源十分丰富,以每株竹子年再生竹叶2公斤计,每年在竹叶中损失掉的叶绿素估计在20万吨以上。因此,从竹叶中提取叶绿素具有广阔的前景。一、叶绿素的用途叶绿素不仅是良好的天然食用色素,而且在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天然食用色素,从自然获得,与人工合成的色素相比天然色素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添加于各类食品中,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增进食欲,如取名竹叶青的酒,给人来自天然的感觉,醇香可口,发挥了这种酒的特殊魅力。叶绿素浸膏经过进一步反应,可制取各种叶绿素衍生物,具有广阔的  相似文献   

7.
《广州化工》2021,49(16)
人工合成甜味剂在食品生产工业中应用广泛,基于对健康的考虑,我国对其使用限量有严格的规定,发展一种灵敏、高效的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有重大意义。目前测定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方法主要有光谱法、色谱法及电化学法三类,本文主要对这三类方法的研究进展做简单介绍,并分析总结其优点和缺点,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冠丰 《广东化工》2000,27(5):49-52
美食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中食品营养强化剂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基础物质。增稠剂、鲜味剂、甜味剂、抗氧化剂和天然色素中的一些品种等添加剂都有益于人体的健康,而使用防腐剂、抗氧化剂的目的是防止食物变质危害人体健康。剂量与毒性和安全性相关,按国家法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WHO/FAO食品法典委员会文件CAC/GL66-2008食用香精应用指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者按:食用香料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类,从品种上说,它占了食品添加剂的绝大多数.但由于它具有与其他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抗氧剂、人造甜味剂、着色剂、增稠剂、乳化剂、抗结块剂等等)很不相同的特点(如品种多,用量少,大多存在于天然产物和食品中,自我限量等),因而在国内外标准法规上也有与其他食品添加剂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甜菜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对人工合成色素应用和研究的结果,促使人类又重新确认了天然食用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天然食用色素直接取自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因而用于食品、制药等工业品染色时更安全可靠。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开发了近百种不同来源的天然食用色素。广泛使用的也有30种以上。我国目前也有20种天然色素已、凡无工业中许可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被研究和开发的天然色素新品种和数量也会迅速增加。甜菜红色素是从“红甜菜”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红色素。红甜菜是甜菜的变种,是我国从俄罗斯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肥胖问题日益凸显。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具有甜度高、能量低、成本低等特点,在食品及药品中应用广泛。纽甜是一种非营养高倍甜味剂,主要介绍了纽甜的特性、合成方法及其在多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43条用语定义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按照其在食品中用途的不同,食品添加剂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香精香料以及其它食品添加剂等十六大类。食品添加剂本身并不作为食品食用,也  相似文献   

13.
<正>食品中油脂的氧化酸败是破坏食品营养成分以及缩短食品货架寿命的主要原因,食用氧化后的油脂影响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的对策之一就是使用抗氧化剂。目前,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有BHT、BHA及TBHQ等,  相似文献   

14.
香味料法规的首要问题是术语的问题。相同的词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含意,为了避免任何误解,我们将使用食品法规(CODEX ALIMENTARIUS)术语,它将香味物质分成三类、天然香味料和天然(单体)香味物质,天然同一(单体)香味物质,人造(单体)香味物质,定义如下: 天然香味料和天然(单体)香味物质(NATURAL FLAVOURS AND FLAVOURING SUBSTANCES)分别为可供人类食用的制剂和单体物质,完全用物理方法从植物,有时从动物原料中获得的,不论这类原料是处於天然状态还是经过供人类食用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食品中常见功能性甜味剂的特点及应用,以便使食品生产厂家更好了解不同甜味剂之间的差异性,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更好的进行甜味剂的选择,也为消费者正确解读功能性甜味剂,推动功能性甜味剂的市场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咖啡酸是一种天然(种子、咖啡、果蔬)来源的酚酸类活性物质,在药物化学、化妆品、食品等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关于咖啡酸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咖啡酸酯类和酰胺类衍生物合成及应用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所用的仪器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对于复杂样品容易导致假阳性结果的误判。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食品中10种甜味剂和防腐剂检测,将是一个快速高效、低成本、高准确度、高精密度、适合于实验室批量分析的方法,对食品中常见防腐剂、甜味剂的检测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分离和分析手段的发展,各种天然食品的香味成份和结构不断地被揭示出来,在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各种人工合成香料和仿天然香料,以满足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需要,到1985年由世界各国际组织批准认为可以使用的安全食品香料已有2000余种,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化合物。近十几年来杂环化合物也出现在食品香料的行列中,并已成为很多食品的主香成份。 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外呋喃系列衍生物作为香料在食品中的应用和发展,以及我国对新型食品香料——呋喃系列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相似文献   

19.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它不仅是人类必须的一种主要食品,而且是当前纺织、造纸、医药等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又可作为食品的添加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天然淀粉已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扩大天然淀粉的应用,在本世纪20~30年代国外就开始天然淀粉的改性、研究和生产了各种淀粉衍生物,以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解放后我国也研究了若干种淀粉衍生物,有的已用于工业生产。本文着重介绍性能较好、用途较广的淀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精细化工产品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的重要配套产品。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农产品的精加工,食品工业必将有较大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必将随之发展成独立行业,也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基础之一。火、化工行业应抓住这一信息,及时调整和安排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开发。这是“保军转民”中发挥技术特长,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随着人工化学合成技术的提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