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SHS铝热-离心法制备了氧化铝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研究了用工业褐铁矿Fe2O3粉工业铝粉制备陶瓷内衬复钢管的有关工艺,并分析了复合钢管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内衬陶瓷由Fe2O3、铁铝尖晶石和莫来石等相组成,内衬陶瓷硬度可达1327HV、K1C为3.86MPa.m^1/2。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多数非金属矿物及一些有色金属矿物在利用前都要求降铁、钛提纯。一般来说这些矿物中的Fe2O3、Tio2等杂的比磁化率都很低,大约为(3 ̄14)×10^-7m^3/kg。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介绍了一种GCGT型干式电磁感应辊强磁选机。该机磁感应强度高达2.1 ̄2.2T。通过在某硅线石选厂取代日本的SHG型对辊强磁选机的工业应用表明,当入料含Al2O3为47.33%,Fe2O3含量为6.80%时,G  相似文献   

3.
添加剂对静态铝热自蔓延高温合成陶瓷涂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添加剂对静态铝热SHS陶瓷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试验得出,不同组成陶瓷层主要由α-Al2O3和少量铁尖晶石(FeO·Al2O3)组成。添加SiO2作为稀释剂可以形成低熔点的富Si相,改善陶瓷层脆性和致密性,从而提高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添加Al2O3对耐蚀性有利,添加铝对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4.
用自行组装的FIA装置,对Fe(Ⅲ)-5-Br-PADAP-EtOH显色体的三种流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选择了最佳的FIA流路方式及其工作条件,拟订了Fe(Ⅲ)的FIA光度法,测定前需用H2O2将Fe(Ⅱ)氧化成Fe(Ⅲ)用于总铁量的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及采样速度分别为0-1.4mg.l^-1,0.004mg.l^-1和90样次.h^-1。该方法用于天然水或某些工业用水中总铁量的测定,结果满  相似文献   

5.
本法用离子色谱法对地面水和雨水中的F^-、Cl^-,NO3^-,SO4^2-进行了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F^-0.01mg/L、Cl^2-0.02mg/L,NO3^--N0.002mg/L,SO4^2-0.02mg/L,F^-,Cl^-,NO3^-,SO4^2-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3-3.95%、0.94-1.84%1.13-3.71%,0.97-2.04%,F^-,Cl^-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单辊急冷法制备的系列Fe-Cr-B-P-Se非晶合金带的非晶形成能力(GFA),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合金Fe-Cr-B-P中加入元素SE能提高其GFA,使其抗拉强度,硬度和耐蚀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刀刃弯折180°而不折断,弯曲表面无断裂纹,表现很强的韧性,在0.1N的HCL,H2SO4,HNO3溶液中浸蚀180h腐蚀量几乎为0。合金的原子间强烈相互作用和低熔点是非晶合金Fe-Cr-  相似文献   

7.
工业纯Fe2O3及处理对合成SHS煤粉喷枪内衬陶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重力分离SHS法制备陶瓷内衬煤粉喷枪,研究了Fe2O3粉末性能(纯度、粒度和表面状态)对合成SHS煤粉喷枪内衬陶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热剂中相同质量百分数条件下,工业纯Fe2O3伙末中的杂质比SiO2添加剂对燃烧过程中的稀释效应更为强烈;降低Fe2O3粒度虽使蔓延速率下降,但却使燃烧温度和SHS反应转化率提高;对工业纯Fe2O3粉末进行150℃烘干处理,燃烧温度、蔓延速率与反应转化率随烘干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单辊急冷法制备的系列Fe-Cr-B-P-Se非晶合金条带的非晶形成能力(GFA)、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合金Fe-Cr-B-P中加入元素SE能提高其GFA,使其抗拉强度,硬度和耐蚀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刀刃弯折180°而不折断,弯曲表面无断裂纹,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在0.1N的HCL、H2SO4、HNO3溶液中浸蚀180h腐蚀量几乎为0。合金的原子间强烈相互作用和低熔点是非晶合金Fe-Cr-B-P-Se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全固态电致变色薄膜器件的结构和变色机理,讨论了制备工艺参数对WO3薄膜和V2O5薄膜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致变色薄膜的锂化方法。通过电子枪蒸镀锂单质,提高了锂的离化率,从而提高了锂化效果。对mLiF:nAlF3离子导体的离子导电特性和导电机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研制了透射式和反射式全固态电致变色薄膜器件,获得的变色调制度分别为50%-5%和70%-20%,响应时间为10s-20s,寿命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ZrO2、CeO2-ZrO2、Y2O3-ZrO2及其他材料的马氏体相变进行了评述。讨论了含ZrO2陶瓷马氏体相变的尺寸效应,表征了ZrO2陶瓷中所谓t→m等温马氏体相变为贝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11.
在TiAl合金中添加过渡族合金元素,观测了其微观组织和结构,测定了室温弯曲性能和高温氧化性能,研究了改善塑性及提高其高温氧化抗力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相γ-TiAl不同,添加过渡族元素Cr、Nb的Ti-48Al-2Cr-2Nb钛铝化合物所形成的双相或等轴γ和α2/γ片层状双态组织,改善了脆性γ-TiAl合金的室温塑性,使弯曲强度达490MPa,弯曲挠度为0.39mm;;大量层错带和变形孪晶的形成是室温变形的主要机制。另外,在高温下,钛铝化合物的表面由表及里形成了不易剥落的TiO2、Al2O3及TiO2+Al2O3三层氧化层,连续、致密的Al2O3层是提高氧化抗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揭示了一种光纤耦合的激光喇曼微区分析装置的原理与结构,并展示了用该装置对硫磺样品和掺铁铌酸锂(LiNbO3+Fe)双轴晶体实测的显微喇曼光谱图。该装置具有较好的集光效果,其空间分辨率优于15μm。  相似文献   

13.
锆英粉中ZrO_2、SiO_2、Fe_2O_3、TiO_2、P_2O_5的快速测定柳州微型汽车厂杨燕文,邓玉红锆英粉中ZrO2、SiO2、Fe2O3、TiO2、P2O5的连续测定少见介绍,本文采用碳酸钠、硼砂混合熔剂熔融,经水提出,盐酸酸化后定容。在...  相似文献   

14.
陶瓷与灰铸铁在水润滑条件下滑动摩擦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200环一块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蒸馏水润滑条件下Si3N4、Al2O3陶瓷与灰铸铁(HT)配副时的滑动摩擦磨损特性,并与这两种陶瓷和0.8%C钢(T8)配副相对比;在扫描电镜(SEM)下对磨损后的试样表面进行了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Si3N4/HT的摩擦系数最小,而且Si3N4与HT的磨损率均比Si3N4与T8配副时低得多,其原因是由于在灰铸铁表面形成了一层含石墨的氧化膜;Al2O3/HT与Al2O3/T8的摩擦系数差别不大,但灰铸铁的磨损体积小于T8。这是由于当Al2O3与HT配副时,很难在HT表面形成含石墨的表面膜,但HT中的石墨膜减轻了Fe向Al2O3表面的转移从而降低了磨损。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电子探针和金相显微镜,对 09CuPTiRE 耐大气腐蚀钢中夹杂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符合新铁标要求的夹杂物是保证钢板性能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②存在一些主要组成为 SiO +A l2O +FeO+CeO (CeS, LaS)+M nS+TiN +TiS 2 3 2的大尺寸复合夹杂物;③稀土元素加入较少致使少量长条状 M nS 存在。  相似文献   

16.
Al2O3/Cr12MoV界面层微观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试了通过爆炸喷涂获得Al2O3/Cr12MoV界面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Al2O3/Cr12MoV界面层中Fe、Cr、Al等元素呈梯度分布,界面层内存在海绵状结构,同时Al2O3/Cr12MoV存在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CO2酸性气体为吸附质,借助热重技术,采用CO2吸附-脱附法测定Mn/γ-Al2O3催化剂表面碱性,结果表明:该法用于测定负载型催化剂的表面碱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重力分离SHS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用重力分别SHS法制备了陶瓷衬复合钢管,研究了SiO2添加剂对SHS铝热-重力分离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组织结构,相对密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复合钢管具有金属-过渡铁-陶瓷三层结构,在燃料过程中作为稀释剂存在的SiO2,严重影响Al2O3-Fe熔体的重力分离过程,并对陶瓷致密化具有双重影响,陶瓷相对密度与复合钢管抗压溃强度在SiO2在含量的2%时出现极大值,陶瓷硬度,断裂韧性与复合钢管抗压  相似文献   

19.
蔬菜中Fe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在稀酸介质中,Fe(Ⅲ)对H2O2氧化铬蓝黑R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Fe(Ⅲ)的新方法。本方法灵敏度为4×10-9g/ml,线性范围为0.1~ 0.6g/ml,摩尔吸光系数为 1.349×103L· mol-1· cm-1.应用于水、蔬菜中Fe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0.
首次提出一种制备Co和Co/Fe复合超微粒子的新方法。利用γ-辐射技术。并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金属Co粒子的生成和保护同时发生,可以得到20nm至微米量级的超细粒子。利用此方法,将纳米级的钴超微粒子修饰在微米尺寸的铁粒子表面,得到Fe/Co复合料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