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当前煤炭产能过剩的多方压力和煤炭产业所面临的“双约束”条件的分析引出煤炭产能调控概念,并在分析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宏观经济政策、煤炭供应链管理及煤炭系统总效率等手段对我国煤炭产能实行综合调控。借助GDP发展和煤炭产能的关系预测煤炭产能的置信区间,并采用煤炭供应链管理相关数学模型及煤炭系统总效率公式对煤炭产能进一步定量优化计算,以达到煤炭产能调控的“双目标”发展模式,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煤炭产能构成及2016年化解过剩产能取得的初步成效,提出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有利于煤炭价格回升、煤炭供需改善、分流职工安置、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同时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摸清煤矿底数、明确"僵尸煤矿"认定标准、清理违法违规产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空     
正国家能源局进一步调控煤炭总量优化产业布局近日,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调控煤炭总量优化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煤炭行业总量调控、优化布局、项目审批、产能管理、深化改革等工作提出一系列具体意见。《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煤炭需求减弱,煤炭供需失衡矛盾日益突出。煤炭行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等工作要求,结合产业发展规律,以控总量、调结构、强管理、促改革为缓解当前煤炭行业困难的重要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煤炭供求规律和特征的分析和研究,结合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炭产能调控的研究命题,构建了以经济调控为主,市场调控、法律调控及行政管理调控为辅的煤炭产能调控体系,探讨了煤炭产能调控机制建立的方法,为实现稳定煤炭价格、调整供求关系、应对突发事件以及保障煤炭产能供需均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时空格局下中国煤炭市场供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煤炭市场需求不足、供给强劲造成的煤炭供需失衡、产能过剩问题,从我国煤炭供需市场"空间供需格局、时间供需发展"入手,对我国煤炭市场供给、需求、供需平衡进行分析。认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持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煤炭供给主要集中于九大省份;煤炭消费区域集中于工业大省、耗煤行业以电力和制造业为主;煤炭供需、投资、进口逐年下降,特别是库存逐年增加,煤炭市场正从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相似文献   

6.
2006年及"十一五"期间的煤炭市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向斌 《中国煤炭》2006,32(1):8-10,17
认为2005年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基本处于平稳良性运行态势,产能相对过剩苗头略有显现。“十一五”期间,煤炭需求仍将平稳增长而煤炭产量将受到有效调控,但有赖于行政和法律力量关停非法、违法煤矿。从重工业投资、煤炭及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气候、安全整顿、产能等角度分析,认为2006年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7.
近期以来,由于国民经济增长放缓,煤炭下游行业经营困难,煤炭产能过剩、煤炭有效产能、煤炭产量过剩,煤炭产量增加量持续超过需求增加量,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煤炭市场疲软,库存积压比较严重,整体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呈大幅度下滑趋势,不少煤炭企业经营陷入困难,甚至已经开始亏损.下一步煤炭企业可能还要进入更加困难的时期,整个行业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为从源头上预防煤炭产能过剩,国土资源部从2007年2月起3次发文暂停煤炭探矿权受理,2014年9月放开煤炭探矿权新立。为分析研判煤炭探矿权暂停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笔者从2003年以来煤炭探矿权、采矿权数量及煤炭产量变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煤炭矿业权调控政策的实施提出有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乔立瑾 《煤炭工程》2020,52(11):28-32
晋东煤炭基地是我国优质无烟煤的重要产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文章以国家能源局“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潜力研究”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晋东煤炭基地开发现状的梳理,计算了晋东煤炭基地开发强度系数为05,产能利用率为82%,煤炭资源采出率为524%。根据计算结果,对晋东煤炭基地开发态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基地开发强度宜适度降低|基地煤炭采出率将有一定程度提高|基地产能及煤炭产量呈下降趋势,预计基地科学产能约为35亿t/a,产量约28亿t/a。提出了基地发展的建议,对晋东煤炭基地科学开采和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状况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娟  孟宇  闫龙  张智芳  刘皓 《煤炭技术》2015,34(6):318-320
从市场低迷、产能过剩、资源税改、进口增长及新能源兴起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煤炭产业现状,并就当前处境,提出了构建以销定产理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清理涉煤收费,为煤企减压;加快推进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经济结构调整并打造煤炭寡头,以期为煤炭产业在逆境中寻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高瓦斯矿井中,回风风流中瓦斯含量超限和上隅角瓦斯积聚是限制工作面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为了求出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的工作面及矿井最优化产量,以《煤矿安全规程》有关回风流中瓦斯含量和上隅角瓦斯积聚的规定作为限制条件,列出了在现有通风条件下,对“U”型回采工作面,有无瓦斯尾巷时,回采工作面各自最大允许产量的计算公式,再利用运筹学理论中的线性规划单纯形表法求出工作面及矿井的最大允许产量,进行高瓦斯矿最大允许通风能力的核定,从而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实现以风定产.  相似文献   

12.
综放面采放系统设备生产能力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煤机割煤工序是综放工作面的关键工序,影响到综放工作面的产量和效益.当采煤机型号一定时,为了实现放顶煤工序和割煤工序最大限度地平行作业,提高综放面采煤机的开机率和工作面单产,建立了综放面采放系统设备生产能力配套模型,得到与采煤机割煤能力相适应的循环内平均放煤能力,且后部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应大于循环内平均放煤能力.综放面采放系统设备生产能力配套模型在义马杨村煤矿轻型支架综放开采中得到验证,年产量达到1.05Mt,取得了较好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怎样提高螺旋滚筒式洗煤机的洗煤能力,特别是对煤中含矿石、道渣石、充填砂的洗、分选处理能力。通过改进导料槽,提高单机小时生产能力,可保证洗后精煤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洗煤吨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煤炭工业在我国能源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但我国煤炭生产和利用技术都比较落后,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效益低下,技术进步速度缓慢,因此对我国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找出其优势环节和劣势环节,对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根据煤炭企业特点结合相关资料建立了煤炭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各项指标进行排序并计算权重,最后结合实际对某煤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对煤炭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进步是促进总量或行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分析煤炭产业及其技术进步的特点、技术进步对煤炭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生产函数方法和陕西省1985~2005年的统计数据,初步测算得出煤炭产值增长函数中技术进步系数λ≈0.144%、技术进步的贡献平均为0.8922,技术进步平均贡献份额为42.72%,表明技术进步对煤炭产业经济的贡献较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和标准煤碳排放系数,根据政策参数设置不同的去产能情景,采用单一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不同情景下的直接和完全节能减排效应,以期为后续相关部门的政策效果评估提供实证支持。研究表明:1)在去产能2 500万t的情景下,可直接节约能源1 900万t标准煤,完全节约3 200万t标准煤消耗;在该情景下,可直接减少4 000万t的二氧化碳排放,完全减排6 837万t。2)在去产能3 750万t的情景下,直接节能2 856万t左右标准煤,完全节能量达4 815万t;在该情景下,可直接减少约6 084万t二氧化碳排放,完全减排量达1.03亿t。3)在去产能1亿t的情景下,直接节能量达7 600万t标准煤,占2017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1.94%,完全节能量1.28亿t标准煤,占2017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328%;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亿t,完全减排量高达2.73亿t。4)在去除产能1.5亿t的目标下,直接节能量为1.14亿t标准煤,完全节能量为1.93亿t标准煤,占2017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4.93%;该情景下,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3亿t,完全减排量达4.10亿t。钢铁产业去产能政策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应,完全节能减排效应远大于直接节能减排效应,去除过剩产能可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实质性贡献。但是,钢铁产业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产业,牵扯到上下游的大量就业,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就业因素,有序去除过剩产能。本文的研究不足是未考虑去产能过程中能效提高带来的缩减效果和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减排效应,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煤矿地面带式输送机集控系统是矿内煤炭物流的主要通道,其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随着国内煤矿生产规模的扩大,原有带式输送机运输的产能及安全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本系统将煤矿厂中地面输送带运输系统的集中控制起来,实现系统的集中控制,并对系统的重要部分实现比较完善的检测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了中国煤炭总产量的GM(1,1)灰色系统动态预测模型,通过检验,证明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我国未来5a的煤炭总产量进行预测,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