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PWM整流器的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的控制通常采用双闭环控制,如何能够便捷又准确的得到双闭环控制系统调节器的参数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课题.文章根据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高频特性,建立了三相VSR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简化数学模型,该模型既能真实反映三相VSR的运行状态,又便于工程设计.根据设计要求,提出了三相VSR双闭环控制的整定方法,并通过仿真试验对该整定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的三相PWM整流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oltage Source Rectifier,简称VSR)的拓扑结构和数学模型,根据三相VSR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运用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以TMS320F2812为核心,对三相VSR进行双闭环控制。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了三相VSR的全数字控制。最后以原理样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关键词:整流器;电压定向矢量;脉宽调制;数字信号处理器  相似文献   

3.
李春杰  李旭春 《电测与仪表》2005,42(11):45-48,5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三相VSR(电压源整流器)双闭环控制系统,研究了三相VSR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工程化设计方法和控制器参数整定算法,应用该方法设计了基于dq模型的单位功率因数PWM VSR控制器,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的工程化设计方法和控制器参数整定算法对VSR系统是适合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三相电压型整流器(VSR)虚拟磁链定向的直接功率控制(VF-DPC)对电感参数的变化较敏感。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感参数在线辨识的三相VSR的VF-DPC策略。首先,此处介绍了三相VSR的数学模型及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原理。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感参数在线辨识策略。其次,针对常规虚拟磁链计算方法受纯积分运算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小阶虚拟磁链观测器。最后,通过将辨识的电感参数输入到所设计的最小阶虚拟磁链观测器,可以大大提高虚拟磁链的观测精度,进而可提高三相VSR的功率控制精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系统设计与PI参数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的系统设计及PI参数校正是保证其能稳定工作的前提条件.详细介绍了三相VSR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通过仿真研究了这种VSR系统的PI参数对直流电压波形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实用性强的系统设计和PI参数校正方法,用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并通过...  相似文献   

6.
三相SVPWM整流器主电路参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状态空间法建立三相SVPWM整流器VSR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建立了三相SVPWM整流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在理论上分析了该模型的交流侧和直流侧的稳态工作情况,分析了交流侧电感和直流侧电容对整个主电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了完整的主电路参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功率预测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直接功率控制。对三相VSR进行分析,建立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在瞬时功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功率的预测模型,以功率跟踪误差为目标函数来选择合适的交流电压矢量,针对功率跟踪存在的稳态偏差采取误差反馈校正以优化模型、提高精度,然后采用空间矢量调制实现恒定的开关频率,并通过估算电网电压实现无电压传感器,可以有效节省系统成本、提高系统鲁棒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的抗扰能力,通过分析三相VSR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同步旋转d-q坐标系的模糊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该算法考虑到传统双闭环PI的缺陷性,将外环设置为模糊控制器和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相结合,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实时调整滑模趋近律,在提高系统鲁棒性的同时又能削弱滑模面上的抖振;内环将PI控制改为比例控制,简化系统结构。小波分析和MATLAB分析运行数据结果表明,基于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的三相VSR系统相对于传统双闭环PI系统具有更强的动态性能和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三相电压源整流器( VSR)运行特性,设计基于TMS28346的三相PWM整流器系统.为便于控制,建立了两相旋转坐标系统,引入矢量控制技术.为实现直流侧电压稳定控制及有功、无功解耦控制,采用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控制策略.对三相VSR的4种典型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指出调制比与直流母线电压、交流电压及电感参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三相PWM整流器已经广泛应用于风光储等各类新能源发电领域。本文基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拓扑和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分析了三相VSR全工作过程中负载突变不同时刻的暂态工作特性,提出了一种交流侧电感和直流侧电容的工程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阐述了考虑负载突变下三相VSR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原则。通过建立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其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矢量调制(SVPWM)的算法,设计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系统,并在Matlab的Simulink中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行,仿真模型正确.  相似文献   

12.
吴圣  宋建成 《电气自动化》2008,30(2):53-55,71
建立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其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矢量调制(SVPWM)的算法,设计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系统,并在Matlab的Simulink中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行,仿真模型正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矢量控制的PWM整流器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设计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系统,需要建立系统仿真模型进行控制方案和参数的验证,首先由整流器拓扑结构得到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建立了基于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系统,并给出了具体设计方法。采用简化的SVPWM控制策略来实现整流器电流控制的目的,通过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整流器能够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实现了能量的双向流动和单位功率因数运行,从而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P的电压型空间矢量PWM整流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学芝 《电气应用》2005,24(11):32-34
建立电压型PWM整流器数学模型,并对其空间矢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单的电压空间矢量PWM算法,给出一种由DSP控制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系统,介绍其硬件组成,论述了其软件结构,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双PWM变频器供电的双馈发电机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双馈发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和三相PWM整流器的控制模型,在三相整流器的d-q轴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网侧电流控制策略,讨论了基于电网电压前馈控制和网侧电流补偿控制的解耦控制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滑模电压控制的PWM整流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同步旋转坐标下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针对目前三相PWM整流器动态性能较差的特点,对电压外环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的滑模控制算法,电流内环采用前馈解耦控制.最后建立了仿真模型并与传统PI控制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能实现无功电流和有功电流的解耦控制,系统能保证很高的功率因数,输出电压恒定,能适应负载的扰动和非线性变化,具有很好的静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应用开关函数建立了三相三电平中点箝位(NPC)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于该整流器的基于两种坐标系的直接电流控制方法,即静止坐标系下abc电流控制法和旋转坐标系下i_d、i_q电流控制法。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郑征  葛广凯 《电气传动》2011,41(3):24-27
分析了电网不平衡条件下三相PWM整流器主电路并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交流侧电感的设计,探讨了在电网平衡与不平衡两种状态交替变更的条件下交流侧电感的设计方法.如果三相PWM整流器采用不平衡控制策略,那么电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在电网平衡条件下PWM整流器的性能和控制效果.通过仿真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张贞艳 《电源学报》2021,19(1):59-68
传统三相三电平整流器开关多、控制复杂、损耗大,为此提出一种新型三相三电平整流器拓扑.在弱电网中,电网电压不平衡现象不可避免,当电网电压不平衡时,传统的控制算法计算量大、控制复杂且电网电流畸变严重.为使新型三相三电平整流器在弱电网条件下正常运行,提出一种改进型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实现电网电流的快速跟踪、谐波抑制及直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