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相控真空断路器同步关合电容器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了并联电容器组关合的暂态过程,用分相控制的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进行了关合并联电容器组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控真空断路器动作分散性小,可以有效地完成电容器组的同步关合,大幅度降低系统暂态过电压、减小涌流。  相似文献   

2.
针对40.5 k V真空断路器在并联电容器组中性点均不接地的系统中开合并联电容器组过程中所产生的过电压,使用Or CAD/PSpice9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关合和开断过程中过电压的最大值和波形,为系统的过电压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宋宇飞 《电工技术》2021,(9):128-131
阐述了高压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组成、接线方式,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分析了高压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中电容器、放电线圈、电抗器、熔断器及过电压保护器等主要电气元件的作用、选择规范及安装运行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介绍了电容器分组容量及电容器组在各种容量组合投切时遵循的原则,确保高压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4.
对1000kV电网操作过电压及相位控制高压断路器的讨论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根据500kV及750kV电网操作过电压的数据以及1000kV电网应有的过电压水平,指出了对于1000kV电网断路器关合开断可能引起的多种操作过电压(如开断并联电抗器及开断中小短路电流的的重燃过电压等)必须给予重视.近年来国外用以抑制操作过电压的装置除并联电阻的高压断路器及氧化锌避雷器以外,相位控制高压断路器日益得以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国外相控高压断路器的应用情况,总结了相控高压断路器的关键技术,并对将其应用于我国1000kV电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串联电容器在各种工况下可能出现的过电压水平,并以此确定了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过电压保护器的保护水平Upl.以高压全膜并联电容器的极间介质设计场强为基准,得到了串联电容器在线路不同事故负荷电流和保护水平Upl时的宜用介质工作场强.建议带有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线路按(N-1)方式运行时,其事故负荷电流不要超过1.4Upl,以免串联电容器极间介质工作场强过低,导致串补装置设计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6.
特高压交流工程110 k V并联电容器装置采用避雷器作为相对地过电压保护设备,避雷器的吸收能量需要根据电容器组结构形式和运行工况确定。以110 k V/240 MVA并联电容器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力系统过电压理论分析了开关正常分闸及重击穿时电容器组的相对地过电压水平,采用电压电流积分法推导出分闸重击穿时注入避雷器的能量,并采用EMTP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一致。研究表明:对于110 k V并联电容器装置,当某相开关发生重击穿时,相邻相避雷器吸收能量最大,建议特高压工程110 k V并联电容器装置用避雷器吸收能量不小于1 MJ,2 ms方波通流容量不小于1 500 A。  相似文献   

7.
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65年,是全国电力电容器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专业生产电力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主导产品有高、低压并联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集合式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交直流滤波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干式自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干式自愈式低压并联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耦合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干式过电压吸收器等二十多个品种系列,产品全部采用IBC国际标准和国标,年生产能力为900万千乏。  相似文献   

8.
高压真空断路器在投切电容器组时,由于断路器重燃引起的重燃过电压造成电容器极间绝缘损伤甚至击穿。本文针对某220kV变电站35kV并联电容器装置故障的现象及电容器损坏情况,结合故障录波图、真空断路器投切及保护定值的整定等,分析确定本次事故的原因是由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在投切电容器装置过程中产生了重击穿过电压,导致电容器极间绝...  相似文献   

9.
针对各种不同负载条件设计的高压并联电容器补偿成套装置,阐述了如何选配并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熔断器、放电线圈、极间过电压保护器等元件及其参数,这是保证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装置中选用元件的额定电压应与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相一致,而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电抗率大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并联补偿电容器越来越广泛的在系统中得到应用以补充系统无功的不足,降低线损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但由于目前用于投切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断路器或多或少都存在有一定的重燃率,如果断路器在开断电容器装置时发生重燃则会在并联电容器装置上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对于投切并联电容器装置时所产生的重燃过电压,目前都是采用氧化锌避雷器保护,但就目前现有可行的保护都无法对两相重燃过电压进行有效的限制,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有必要对并联电容器装置的两相重燃过电压及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得出关于两相重燃过电压及保护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换流站无功设备自动投切过程中发生的一起滤波器差动保护单套保护跳闸事件,基于并联电容器保护配置和交流滤波器选相合闸装置原理,对跳闸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并联电容器选相合闸装置未在B相电压过零点合闸,同时并联电容器差动保护未躲过短时冲击电流,以及保护装置对高频电流过滤处理不充分是导致单套保护装置跳闸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高压并联电容器组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补偿装置,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10kV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在运行中频繁发生事故的问题,对1起典型电容器组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相应结论及合理化建议,可为类似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 000 kV交流特高压变电站110 kV侧并联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具有电压等级高、容量大等特点。通过对1 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110 kV无功补偿装置的电容器和电抗器投切控制进行仿真分析,特高压输电系统因无功补偿装置频繁投切时产生的合闸涌流和系统电压波动不容忽视。讨论了110 kV磁控式动态补偿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磁控式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可以避免并联电容器组频繁投切,有效地稳定系统的电压波动。  相似文献   

14.
高压并联电容器组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补偿装置,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10kV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在运行中频繁发生事故的问题,对1起典型电容器组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相应结论及合理化建议,可为类似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积捷  郑晓婷 《电力学报》2012,27(5):481-483
并联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无功补偿设备,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正常供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电容器组与配套设备的连接方式,结合某局并联电容器的运行现状和多年来的运行经验,着重对并联电容器发热故障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措施和日常检修及运行维护的一些建议,以提高福州电网无功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特高压系统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并联电容器装置主要承担着大负荷输送功率时改善电压和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作用。并联电容器装置的串联电抗器起着抑制涌流倍数、抑制高次谐波、限制短路电流的重要作用。而过电压阻尼器并联在串联电抗器两端,起着限制过电压和涌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并联电容器组是电力系统输配电环节中重要的无功补偿装置。本文针对并联电容器组的故障特点进行分析,研制出了并联电容器监测系统。结合并联电容器组的网络拓扑,对其多个支路进行电流波形采集,采用NAR神经网络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获取的电流波形进行实时预测和分析,实现对并联电容器组中故障电容器的快速精确定位。通过试验和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并联电容器监测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并联电容器的故障诊断和快速定位提供参考,大大提高了并联电容器的检修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10kV并联电容器组的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力电容器作为一种静止的无功补偿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向电力系统提供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是电力系统中优先采用的无功补偿方式,以减少输电线路输送电流,起到减少线路能量损耗和压降,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重要作用。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东莞供电局并联电容器运行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多年来的运行经验,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以加强东莞电网无功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1 000 kV变电站主变110 kV侧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参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00kV变电站主变低压侧的无功设备是特高压电网无功调节的重要手段。与超高压电网相比,特高压变电站低压无功设备的电压更高、容量更大,其参数的确定有其特殊性,因此成为特高压变电站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重点针对低压电容器装置,确定其分组方式及分组容量,同时研究低压电容器装置的设备参数选择、接线方式,并对电容器装置的合闸涌流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20.
各种并联电容器的使用特点和使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东莞地区电网在近年来迅速发展,其无功补偿装置所选用的电容器种类出现壳式、集合式、箱式、箱式成套装置共存的特殊情况。这里着重探讨这4种形式的并联电容器在实际运行中的使用优缺点及其试验中的差别,并提出对无功设备选择的一些建议,这对日后无功设备的选择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