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电力光纤相比普通光纤具有能大幅降低敷设成本,节约建筑物内部的管线资源的优势。结合EPON技术的电力光纤到户(PFTTH)为用电信息采集提供了成本低、扩展灵活的通信信道。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状,详细介绍了采用PFTTH技术组网的用电信息采集解决方案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并结合某市区域配用电智能化示范工程的实际情况介绍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塑料光纤的用电信息采集方案,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塑料光纤的通信模块。论文首先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架构,分析了塑料光纤的特点;然后采用塑料光纤作为本地采集的传输通道,结合串联和并联的方式进行组网,设计了一种用电信息采集方案;再根据塑料光纤与电表接口的通信协议,设计了一种基于塑料光纤的通信模块;最后现场进行了试挂实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塑料光纤(plastic optical fiber,POF)的特点,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于通信的典型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 POF的全光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此方案结合 POF和石英光纤两种光纤的优势,将二者分别用于本地通信和远程通信,可使智能电表与主站之间实现实时通信,具有可靠性高、功耗低、投资相对较小的优点。对于智能电表集中安装的城区以及电力光纤到户的智能小区,这是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方案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需求,分析了光纤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等多种适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技术,给出了技术方案选择的依据。同时,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采取多种通信手段的情况,提出了构建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通信平台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力三网融合的用电信息采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借助无线专网、光纤专网、无线公网电力通信远程通道传输,受限于各网的独立组网结构,制约了信息采集效率。为此,结合电力三网融合结构,综合分析了智能电网的广域网(WAN)、邻域网(NAN)和家庭域网(HAN)三个网络模块及蜂窝通信、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技术(PLC)、ZigBee等通信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采用EPON-LTE-PLC-ZigBee传输方式的电力三网融合用电信息采集方案。该方案可有效降低用电信息采集的成本,为电力无线专网、光纤专网及无线公网融合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光纤入户已成为发展智能电网的迫切需求,为达到小区用户安全可靠用电和全程光纤数据业务传送的目的,本文对电力光纤入户工程中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和无源光网络2个关键技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建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电力光纤入户工程组网的方法,并据此规划建设智能用电小区电力光纤入户的网络架构和组网设计原则,制定了基于以太网方式无源光网络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入户组网配置方案,并付诸于应用实施。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了智能用电小区电力光纤入户工程的组网结构设计内容,节点配置以及三网融合与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的配置内容,同时对入户纤缆的配置及光纤接续方式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智能小区电力光纤入户工程网络结构设计合理,运行安全稳定,为大力推广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电信息采集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电信息采集的通信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平台。文章着眼于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系统,针对目前主流的用电信息采集通信方式,从组网规模、通信效率、通信可靠性、建设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了基于以太无源光网络的用电信息采集通信方案和具体的技术实现方式。方案具有组网规模大、通信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对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系统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寿之奇  欧阳柳 《浙江电力》2011,30(4):23-26,41
为推进低压配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工作,对目前国内3种主流用电信息采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比较,并通过实例对3种采集模式的建设运行维护成本和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低压配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模式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本地通信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三种常用的本地通信方式——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通信进行了分析比较,主要从通信技术原理、信道特点、组网技术和方案、适用对象和范围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本地通信方式的比较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海龙  陈磊  唐悦  谭满红 《中国电力》2018,51(6):113-120
目前除有线方式(光纤、PLC)外,多种新型无线通信技术(LTE、WiMax等)也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大量应用。这类通信系统采用基站对区域内大量采集终端进行信息采集和管理,一旦出现故障,会引起大范围电力用户信息无法获取,影响整个电力输配系统的正常运行。设计了一种利用无人机搭建低空无线通信平台的应急方案,并对该场景下的空中无线信道进行了分析和建模,以此为根据,设计了基于宽带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的远距离上行信道传输方案,并分析了该方案的通信性能和系统容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满足10 km范围内的远程应急补站。  相似文献   

11.
以三门峡舒北小区光纤到户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智能小区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配合基于EPON技术的网络接入方式,提出智能小区"三网融合"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业务解决方案。根据小区配电系统和楼宇、户型结构等特点,阐述了智能小区光纤到户工程中光配网络系统设计原则,重点介绍了小区光缆选型、分光器选型、光交接箱选型以及布放位置,最后对工程建设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供智能小区建设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通道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及本地通信方式,提出适合株洲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的光纤专网与无线专网相结合的通信通道建设方案,为其他地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电力光纤入户的智能小区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电力光纤入户的智能小区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以电力光纤通信方式为主,结合Zigbee通信方式,建立一个实时同步可扩展的通信网络。研制开发了小区配电变压器综合采集仪、三相智能监控终端、多通道采集器、户内智能网关、智能插座、智能空气开关等产品,可以对小区内配电变压器信息、小区公共用电信息、居民电能表信息居民户内分类信息进行完整的信息采集。该小区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精细化实时采集小区各种用电信息,为小区智能用电提供技术手段,支持供电公司开展居民用户智能用电服务。  相似文献   

1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用电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是建设智能用电体系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时间精度,提出一种经过网络不对称系数修正的NTP时间同步方法,分别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和广播模式,自上而下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终端和电能表进行时间同步,实现了精准同步。最后,研究了用电信息采集时间同步系统,有效提升了系统的用电信息采集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视频监控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以及数据传输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WEB的通信电源远程监控系统。基于WEB的三层体系结构实现了从用户管理控制到业务逻辑处理最后到现场信息采集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电源监控系统真正可行的"五遥",对现有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一套高效的信息采集装置。  相似文献   

16.
城镇居民电能信息采集通信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城镇居民电能信息采集通信系统中可以选择的远程信道、本地信道的性能,结合海盐县供电局配网通信系统的建设,提出城镇居民电能信息采集通信系统远程信道采用光纤专网(EPON),本地信道采用RS-485通信方式,辅以其他通信方式的通信组网方式,重点介绍了各种通信方式的性能、通信方式选择的依据以及海盐县供电局的使用状况。目前,此种组网方式已经在海盐县供电局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继电保护中光纤通信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高压线路保护装置光纤电流差动WXH-803光纤接口,对高压线路继电保护中光纤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特别研究了光纤通道的专用方式、64 Kbit/s复用方式和2 Mbit/s复用方式等连接方式的通信体系结构,以及在以上3种连接方式下光纤通道通信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光端机及复用设备的时钟方式、光接收功率、光发送功率、光饱和功率、通信通道裕度、电磁屏蔽措施和设备匹配等关键技术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对继电保护光纤通信应用中通道连接状态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常见问题的简单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用电信息管理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宽带载波、RS-485、窄带载波等多种采集通道技术性能。通过比较综合管理效益、社会效益、系统效益等因素,提出基于广电网络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开发了针对贵州广电网的用电采集系统,并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