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铁尾矿制取表面微晶玉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铁尾矿、碎玻璃为主要原料,在建立的MgO-CaO-Al2O3-SiO2系统玻璃组成的基础上,通过DTA、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晶核剂种类及浓度和热处理制度对玻璃实现表面微晶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O2和Cr2O3复合晶核剂能有效地促进MgO-CaO-Al2O3-SiO2系统玻璃在较低温度下即实现表面微晶化,且形成的主晶相为透灰石;晶化保温时间是影响表面晶化层厚度的关键因素,晶化保温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其存在最佳值,本实验确定的最佳值范围为7~15min。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粉煤灰、碎玻璃为主要原料,在建立的MgO-CaO-Al2O3-SiO2系统玻璃组成的基础上,通过DTA、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晶核剂种类及浓度和热处理制度对玻璃实现表现微晶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O2和Cr2O3复合晶核剂能有效地促进MgO-Cao-Al2O3-SiO2系统玻璃在较低温度下即实现表现微晶化,且形成的主晶相为透灰石;晶化保温时间是影响表面晶化层厚度的关键因素,晶化保温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其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3.
在制备载银型可溶性硼硅酸盐玻璃抗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XRD,SEM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即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对抗菌玻璃的析晶状况、微观结构及其抗菌性能的影响,以确定热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1)在530℃下进行热处理时,抗菌玻璃不会发生析晶,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其耐水性增强,抗菌性能减弱.(2)热处理温度升高至580℃时,在较短时间(20min)内抗菌玻璃已析出硼砂晶相.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析出硼砂晶相含量增加,抗菌性能提高.(3)在630℃下保温50min时,抗菌玻璃发生硼砂晶相向偏硼酸钠晶相的晶型转变,使得其耐水性最差、抗菌性能最强.同时,抗菌玻璃中偏硼酸钠晶相的析出不利于其抗菌性能的提高,其含量增加将使抗菌玻璃的抗菌性能下降.(4)抗菌玻璃热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处理温度630℃,保温时间50min.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6)
研究了焊后热处理保温时间对18MND5钢埋弧焊焊缝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1 h、24 h、40 h不同热处理保温时间下,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步减小,屈强比变化不明显,冲击吸收能量先提高后有所降低。随着焊后热处理保温时间的延长,焊缝金属中的C元素及合金元素由固溶强化转化为沉淀强化,使抗拉强度降低,冲击吸收能量提高。随着焊后热处理保温时间的过长,C元素和碳化物在晶界处聚集、偏析、粗化,导致抗拉强度和冲击吸收能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100mm厚高层建筑用Q345-GJD钢板为研究对象,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再现焊接粗晶区,进一步模拟粗晶区和母材经过不同焊后热处理工艺后的组织特点。通过分析微观组织,测试其冲击等性能,确定出适合100mm厚Q345-GJD钢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即560℃±10℃,保温150min。  相似文献   

6.
以污泥热解固体残留物(SSPR)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Ca O和Si O2组分,利用微波能为主要能源,成功制备了以三斜晶系钙长石和单斜晶系透辉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污泥热解固体残留物的利用率高达80%。利用结晶度确定制备微晶玻璃的最佳晶化温度为950℃,最佳晶化时间为6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晶玻璃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对重金属的固化效果极好,重金属在微晶玻璃中主要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浸出率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BSTS压电微晶玻璃的定向析晶工艺,分析了热处理温度,温度梯度、及保温时间对析晶性能的影响,探讨了BSTS压电微晶玻璃的定向析晶机理。  相似文献   

8.
主要根据作者在国外对微晶玻璃技术交流和从事微晶玻璃的实际研究过程中对不同种类微晶玻璃的性能及其成形方法作了介绍。目的在于向生产厂家提供在生产不同种类微晶玻璃产品时应正确地采用熔化、澄清、成形、核化和晶化等工艺制度 ,以便生产出优质的微晶玻璃产品 ,并使各种微晶玻璃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进一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微晶玻璃的性能与成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根据作者在国外对微晶玻璃技术交流和从事微晶玻璃的实际研究过程中对不同种类微晶玻璃的性能及其成形方法作了介绍。目的在于生产厂家提供在生产不同种类微晶玻璃产品时应正确地采用熔化、澄清、成形、核化和晶化等工艺制度,以便生产出优质的微晶玻璃产品,并使各种微晶玻璃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进一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钽铌尾矿微晶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钽铌尾矿、氧化钙、无水碳酸钠为主要原料,不加晶核剂,采用碎粒压延法(又称颗粒熔体混合法)研制出钽铌尾矿微晶玻璃。利用DTA、XRD研究该微晶玻璃的析晶性能和主晶相等,利用SEM研究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同时研究配合料组成和热处理制度对核化、析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核化温度为600~700℃,晶化温度为750~900℃。  相似文献   

11.
乳白色钨尾矿微晶玻璃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钨尾矿,长石,石灰石,芒硝和纯碱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研制出晶相为硅灰石和磷灰石的乳白色钨尾矿微晶玻璃。配合料以萤石和磷矿石为晶核剂,最佳核化温度为680-700℃,晶化温度为900-950℃。研究了配合料组成和热处理制度对核化,晶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双相冷成型钢高温冷却后的力学性能,采用箱式炉对试件进行加热升温至300~1 000℃,在指定温度下分别保温15min和60min,自然冷却后进行拉伸试验,得到双相冷成型钢过火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结果表明,保温时间对过火后材性有显著影响,保温时间越长,材料力学性能的衰减越明显;另一方面,双相冷成型钢的过火后力学性能随着过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600~800℃温度区间有显著的回升。因此,相关研究的预测公式不适用于过火后的双相冷成型钢,在过火后材性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不同保温时间的双相高强冷成型钢高温后强度折减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3.
王斌云  王春芳  孙敏 《江苏建材》2015,(1):30-32,45
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钢渣,通过化学相分离方法定性、定量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热处理钢渣中MgO的含量分布,同时研究了钢渣水泥的压蒸安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钢渣中的MgO主要固溶于RO相中,也存在一定量的f-MgO;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热处理钢渣中胶凝矿物的含量随之增加,固溶体RO相含量越多,游离MgO含量减少,有利于MgO的固溶。但当温度过高和保温时间过长时,游离MgO的含量反而会增加;采用急冷制度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工业性试验表明:在微晶玻璃成分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微晶玻璃弧形板成品率的主要因素为升温速率、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提出较佳的工艺制度为:升温速率小于1.5℃/min,在热弯温度850~900℃下保温0.5h,660℃开始退火,退火时间在7h以上。  相似文献   

15.
何欣 《电瓷避雷器》2007,(5):16-17,21
对未热处理及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的氧化锌电阻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提高8/20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但工频过电压耐受性能有所降低;在保温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热处理温度在540~600℃之间,随着温度的提高,氧化锌电阻片耐大电流冲击性能也提高,而其工频过电压耐受时间减少;热处理温度在560~580℃时,氧化锌电阻片耐8/20大电流冲击和工频过电压耐受综合性能较好。将热处理和银电极还原同时进行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将垃圾焚烧飞灰与适量废玻璃粉混合后用电弧炉熔融处理,产生的水冷熔渣进一步粉碎、压型并在750~1 050 ℃间热处理制取微晶玻璃,运用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测试设备对微晶玻璃的晶化行为及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研究表明: 微晶玻璃主晶相为硅灰石CaSiO3和少量透辉石Ca(Mg,Al)(Si,Al)2O6, 其衍射峰随处理温度升高呈增加趋势,850 ℃热处理时所得微晶玻璃具有较佳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能,其密度为262 g/cm 3、抗弯强度达9044 MPa,耐酸碱性分别为2  相似文献   

17.
微晶泡沫玻璃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碎玻璃为主要原料,用V2O5作成核剂,再加入其它辅助原料制备了微晶泡沫玻璃。研究发泡温度、保温时间对微晶泡沫玻璃泡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越高,泡径越大,制品密度越小,最佳发泡温度为725℃;保温时间越长,泡径越大。在725℃,保温25min时,析出的晶体有SiO2、Al2SiO5及Na2Ca2(SiO3)3,平均泡径为2.039mm,密度为0.65g/cm3,热膨胀系数为115.6×10-7/℃,抗压强度为7.31MPa,抗折强度为5.83MPa。  相似文献   

18.
钢渣-粉煤灰微晶玻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钢渣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微晶玻璃材料;通过DSC、XRD和SEM的分析观察,以及对抗弯强度、耐酸碱性、硬度等性能检测,探讨了制备工艺对微晶玻璃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与粉煤灰的总量可达80%,其中钢渣用量为50%;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基础玻璃的熔制温度1450℃,核化温度750℃,晶化温度904℃,核化和晶化时间1.5h。制备的钢渣-粉煤灰微晶玻璃主晶相是普通辉石,吸水率低于0.02%,抗弯强度达138MPa,完全可以满足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烧结微晶玻璃的生产工艺。以还原性钢渣、热电厂粉煤灰,高岭土尾矿为主要原料,用烧结法制备了几种工业废渣微晶玻璃;确定了玻璃成分及热处理制度;探讨了烧结与晶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2)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冷作硬化加工率对304和316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奥氏体不锈钢的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AISI304管材选用加热900℃保温60min热处理和8. 3%冷作硬化加工率,AISI316管材选用加热1050℃保温10min热处理和12. 5%冷作硬化加工率时,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管拉伸力学性能与国外进口管材拉伸力学性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