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机械》2015,(10)
介绍了传统的四种密封结构密封性能的优缺点与密封原理,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在四种密封结构下其不同预紧力、法兰刚度与工作压力对金属垫片面密封接触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紧力作用下形成的初始预密封与工作载荷和预紧力综合作用下的工作密封,突面密封、榫槽面密封、凹凸面密封与环形密封的密封面的密封效果依次递增;在正常工况下环形密封与凹凸面密封结构较突面密封与榫槽面密封对管道轴向力的作用不敏感,密封面的接触压力不易出现削弱;提高法兰刚度,不影响密封面中部位置的接触压力,其中环形垫片在中部位置压力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2.
航空发动机刷密封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之栎  王宗根 《润滑与密封》2005,(5):203-205,209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上应用的典型刷密封结构,分析了刷密封与传统的迷宫密封不同的密封机理和密封效果,综述了刷密封的研究与应用发展状况以及刷密封理论研究的数学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可调式密封填料结构旅顺阀门厂周国全在阀杆(轴)的密封填料处,填料与填料函内壁的间隙密封称为静密封,填料与阀杆(轴)之间相对运动的密封称为动密封,动密封是决定密封性能的关键。采用可调式密封填料结构(图),可使密封件均衡受力,保证密封。可调式密封填料结构...  相似文献   

4.
蔡敬 《润滑与密封》2003,(3):101-101,104
泵用机械密封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但泄漏点主要有五处:1)轴套与轴间的密封;2)动环与轴套间的密封;3)动、静环间密封;4)静环与静环座间的密封;5)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密封。一般来说,轴  相似文献   

5.
HD密封是基于DF密封而开发的一种新型密封,它集静密封、唇式密封及迷宫密封于一体,同时具有油封和水封的功能。与DF密封相比,HD密封在密封唇、挡板结构、水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设计,受力分析以及与缸体的配合情况分析表明,HD密封唇部的应力分布幅度要比DF密封的宽,在唇臂处可提供更大的弹力,密封作用力更集中,磨损量相对减少。HD密封在珠钢CSP油膜轴承密封系统的应用表明,HD密封使用寿命相比DF密封可提高20%~30%,密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大间隙磁性液体密封的耐压能力,在多级磁源磁性液体密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磁性液体与迷宫交替式组合密封结构并设计一种普通的具有二级磁源的磁性液体与迷宫交替式组合密封结构。试验研究0.3 mm到0.7 mm间隙下具有机油基、煤油基和酯基磁性液体的交替式组合密封耐压能力,数值模拟该交替式组合密封中密封间隙内的磁场强度,由磁性液体密封耐压理论计算出该交替式组合密封中磁性液体密封的理论耐压值,对交替式组合密封的试验结果与该交替式组合密封中磁性液体密封的理论耐压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多级磁源磁性液体密封相比,该交替式组合密封显示良好的密封能力;当密封间隙大于0.4 mm时,该交替式组合密封的耐压能力随着间隙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机械设备的密封,分为动密封和静密封两大类,动密封主要用于转动轴的密封(简称轴封)和往复运动用的密封。静密封主要用于接合面的密封。轴的密封往往因密封件磨损而泄漏,下面谈谈轴封泄漏与F—4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机械密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密封是一种旋转轴用动密封,通常又称端面密封,它靠两个密封元件动环和静环之间的光洁而平直的端面相互贴合,并且在相对转动下由弹性元件,辅助密封圈等构成的轴向缓冲机构而构成密封的装置。机械密封一般有四个密封处(见图1):其中三处静密封,它们是:密封压盖与壳体接触面处,静环与密封盖接触处,动环与旋转轴之间,这三处都是靠加密封垫或胶圈来密封。一处动密封,靠动、静环端面的紧密贴合来达到密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磁流体密封在密封液体时,被密封的液体介质与磁流体接触会引起磁流体乳化、变质,导致密封失效.结合流体力学中的毛细管现象,对磁流体离心密封结构进行改进,即在密封结构中增加一附属结构,在附属结构和旋转轴之间形成一个很小的间隙,利用小间隙产生的毛细作用将密封液体与磁流体分隔开来,防止密封液体对磁流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密封结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对液体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泥水盾构接管用三通换向阀密封结构易发生泄漏的问题,对三通换向阀橡胶阀座的密封特性进行研究,为提高其密封可靠性采用双道密封结构。建立双道密封结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橡胶双道密封在不同侧向介质压力、不同压缩量及不同倒角半径下的密封特性。结果表明:双道密封结构的von Mises应力与剪切应力与所受压缩量与侧向介质力呈线性关系;侧向介质力与倒角半径对第一道密封面的接触应力影响较大;密封面左侧的接触应力较高,第二道密封面的接触应力基本不变;当所受压缩量为2.0 mm,介质压力为1.5 MPa时,双道密封结构的综合密封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1.
机械密封是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的作用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防止流体泄露的装置。防止因机械密封问题而引起失效,必须全面检查影响失效的所有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机械密封的实际密封效果不但与机械密封的自身性能有关,而且与其它零部件及密封辅助系统提供的条件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在设计密封装置时要为机械密封的使用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反旋流对密封静力与动力特性影响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加工无/有反旋流共4种密封结构,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研究反旋流对密封静力与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反旋流密封静力特性CFD模型,理论分析反旋流对密封间隙流体切向速度、周向压力分布以及泄漏特性的影响;设计搭建反旋流密封动力特性试验台,试验测试无/有反旋流密封的泄漏特性,应用不平衡同频激励法试验研究反旋流对密封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旋流可减小密封间隙流体的切向速度,进而降低密封间隙流体的周向压力差,且密封间隙流体周向压差随切向速度的减小而降低,这是反旋流抑制密封气流激振力的主要原因;密封的泄漏量随进出口压比的增加而增大,两者近似呈线性关系;与无反旋流密封相比,反旋流密封增加了密封的泄漏量,且随着进出口压比的增加,两者泄漏量差异增大;密封的动力特性系数的随密封进出口压比与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工况下,主刚度大于交叉刚度约一个数量级,主阻尼与交叉阻尼数量级相同,且主阻尼大于交叉阻尼;反旋流可有效降低密封的等效刚度,增加密封的等效阻尼,提高密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周玉丰 《中国机械》2014,(12):123-123
冶炼厂水泵数量多,有采用填料密封的,也有采用机械密封的,这里重点研究机械密封的泄露现象。水泵用机械密封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但泄漏点主要有五处:(1)轴套与轴间的密封;(2)动环与轴套间的密封;(3)动、静环间密封;(4)对静环与静环座间的密封;(5)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密封。一般来说,轴套外伸的轴间、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泄漏比较容易发现和解决。其余的泄漏直观上很难辩别和判断,须在长期管理、维修实践的基础上,对泄漏症状进行观察、分析、研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提供磁流体密封水的应用技术支持,研制了磁流体密封的试验装置,提出了新的试验方法来验证和解释理论分析和推导的正确性。试验中采用不同的密封间隙,以确定磁流体密封能力与密封间隙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磁流体的密封能力随密封级数的增加而提高;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封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密封间隙在0.05-0.20 mm时,效果较好,同时密封级数有一个最佳值;但是在特别小的时候,与所有文献报道不同的是密封能力不是提高而是在减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结构参数对液压旋转接头间隙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以泄漏量和压力损失作为液压旋转接头的性能指标,研究密封有效长度、密封直径、密封间隙值3种主要结构参数对旋转接头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与Fluent流体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液压旋转接头间隙密封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泄漏量和压力损失情况。结果表明:3种结构参数对泄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密封间隙值、密封有效长度、密封直径,对压力损失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密封有效长度、密封直径、密封间隙值;密封间隙值大小对泄漏量影响非常显著,泄漏量随着间隙的增大呈指数增长关系,而间隙密封有效长度、环形密封直径对泄漏量无显著影响;密封有效长度对压力损失有极其显著影响,而密封直径和密封间隙值对压力损失没有显著影响;从整体上看密封间隙值、间隙密封直径、密封有效长度都大致与压力损失呈一次函数关系,且前两者与压力损失呈正相关关系,后者则与压力损失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托辊通常采用的迷宫密封和唇形密封存在的不可靠、寿命短等问题,提出基于纳米磁性液体的托辊密封与润滑方案。通过设计托辊内外磁性液体密封件,选用兼顾密封与润滑性能的纳米磁性液体,形成可靠液体密封的同时对轴承进行润滑。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磁性液体密封结构的磁场强度分布规律,计算密封间隙处磁感应强度和磁性液体密封的耐压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托辊的磁性液体密封结构设计合理,密封耐压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陈国顺 《阀门》2010,(3):11-13
介绍了阀门密封副绝对密封和相对密封概念,分析了影响阀门密封性能的相关因素,给出了阀门密封副密封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指尖密封作为转子系统中组成部件,其与转子之间的相互力学作用对系统动态特性会产生影响。从系统的观点研究提出指尖密封密封力的计算方法,是构建和开展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相关动力学分析的基础工作。本文首先通过流固耦合分析实现了嵌入指尖密封结构效应的指尖密封气膜刚度与气膜阻尼计算,构建了指尖密封气膜刚度和气膜阻尼拟合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指尖密封-转子的接触处理,建立指尖密封/转子相互作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转子系统动态分析的指尖密封密封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实施了指尖密封密封力计算流程,同时探讨了密封力与密封工况条件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指尖密封气膜刚度随密封压力差增大而增大,转子转速对气膜刚度的影响很小;指尖密封气膜阻尼随密封压力差和转子转速的增大而减小。接触区的密封力随转子涡动幅值增大而增大,但基本不随转子转速变化,非接触区的密封力随转子涡动幅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转子转速增大而增大。指尖密封的密封力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密封力变化频率随转子转频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Kalsi密封是一种运用于高压、磨粒、冲击和振动等工况下的流体动压密封。为了分析Kalsi密封的8种结构参数和安装参数对其接触应力的影响,采用正交法设计和ANSYS有限元仿真,对密封与密封函和轴之间的接触应力值进行极差分析和F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密封与密封函的侧边接触应力,压缩率和材料硬度为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对于密封与密封函的上边接触应力,压缩率、上部倒角度数、上部切槽深度和下部切槽深度为最重要的四个影响因素;对于密封与轴的下边接触应力,压缩率和下部倾斜度数是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密封是机械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常密封可分为动密封和静密封两大类。如平常遇到的管道法兰及容器法兰间的垫密封属静密封,旋转轴与填料间的密封则属动密封。一般的密封问题从有关设计资料中就能得到解决,而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密封问题,则只能进行针对性设计。下面介绍一种新型的密封结构——密封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