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济阳县供电公司开展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其以先创先试为工作理念,建成配电监控中心,试点建设智能用电示范村,并在用电示范村中安装了自行研发设计的智能配电箱和智能表箱,对配电台区实施在线监测和智能管理,提高了配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了公司与客户的良好互动,提升了公司供电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了对配电台区的可控、能控、在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为公司全面建设智能化电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根据配变和用户用电数据实时计算配电台区在线线损率。提出根据台区用电负荷特征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降损工作;根据在线线损的优劣进行分级管理,监视各个级别的台区在线线损每日变化情况,对波动超限的台区及时报警提示;搜集台区线损异常处理案例,建立典型案例库,以案例库为依据,设计台区线损异常智能诊断工具,指导现场检查处理。通过开发台区线损分析和分级管理软件,提高配电台区线损管理工作效率,促进电力营销业务精益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10 kV配电台区普遍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运行状况无法远程监测等问题,设计了智能台区的配电网经济运行及优化高级分析系统,包括智能配电台区、IDTT配电终端、通信网络和主站建设。在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方面,通过对原有配电台区的升级改造,实现对配电台区的基本监测和分析功能,并进一步设计了基于ZJP-II型配电终端的新型智能低压配电台区。重点阐述了IDTT智能配变终端的设计原理和主站的建设方案,总结了所设计系统具备的功能。该系统通过对台区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台区的负载率、可靠率、平衡率、负荷增长趋势等进行分析,对台区发生的故障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实现对配电台区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为运行管理单位进行配电台区升级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海柱  赵瑞锋  郭文鑫  刘洋 《电气技术》2021,22(3):80-83,93
配电台区是连接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的关键环节,智能电网建设需要推进低压配电台区数据的采集.为了解决配电台区点多面广、终端数量多、通信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平台进行低压配电数据采集的方案,分别介绍了方案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总体架构、边缘计算智能终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QTT)、典型通信过程、统一模型及主站与物联网平台间的接口.方案以边缘计算智能配变终端(TTU)为网关,通过电力线通信(PLC)、短距无线通信、红外通信、射频等通信方式接入台区智能电表、无功补偿装置及各种传感器,基于物联网平台实现配电台区终端设备的数据灵活实时接入.  相似文献   

5.
考虑时序互补特性的配电台区源-荷协同接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的时序相关性,优化二者在配电台区内的协同接入布局,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首先通过概率建模和模糊C均值聚类建立"源-荷"时序特征;进而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和分类回归树,分别获取接入台区的分布式电源和用户的功率时序特征;随后提出配电台区"源-荷"优化组合接入模型,以台区馈线最大供电能力为目标,以接入台区的"源-荷"组合为决策变量,给出最优供电接入方案;最后通过典型算例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可通过源-荷协同显著提升配电台区的供电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保电工作手段单一、难以管理等问题,基于配电物联网,建设以智慧保电平台与智能配电台区结合的智能供电保障与指挥系统,以开放的标准,促进配电网精益化管理,在保供电期间做到精准可靠、智慧指挥、全面感知。智慧保电平台分为可视化大屏幕、配电自动化平台、监测终端3部分,可实现人员、车辆、物资等保电资源全景可视化监控和主动指挥,为全网保电资源的统一调配与指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智能配电台区以TTU(智能配变终端)为核心,搭配末端感知设备,实现台区数据全面整合应用。建立智能供电保障与指挥系统,节省人力物力,可极大提高重大保电期间的用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是配电网规划、建设项目决策科学化,减少决策失误,保障规划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坚强智能电网的框架下,建立合理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体系,加大智能配电网的实用分析研究,使配电网朝着既可靠又经济的方向前进,是新形势下电网规划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可靠性指标、控制的理论算法和实施流程进行分解与建模,构建一套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预测评估模型,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对供电可靠性影响最大的薄弱环节,为电网建设与改造提供依据,提高电网可靠性分析、控制、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国内先进的分体式智能塑壳断路器,对矿区供配电网设备实现自动化改造。通过供配电设备自动化测控、配电网闭环运行、馈线故障诊断隔离、配网智能自愈控制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实效性,降低供配电网损耗、提高供电设备效率和供电质量。利用智能配电网运行数据实时分析系统,对配电网潮流分布进行预测、调整,优化和制定矿区配电网运行方案及预案,为油田矿区可靠供电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解决用户分支接地故障波及事故的理想方案,采用由智能分界负荷开关设备和后台智能监控系统组成的具有远程传输能力、可本地在线监控、远程及时通知的配电线路故障智能快速诊断平台。智能分界负荷开关设备由分界负荷开关控制器与用户分界真空负荷开关组成,确保非故障用户不受故障用户的波及影响。后台监控系统除实现故障信息实时显示外,还具有故障点定位、故障波形显示、故障信息转GSM短信通知、分界开关遥控分合及各负荷终端处电流电压数据与开关运行状态实时采集等功能。该方案可提高故障查找效率和故障定位准确性,减少连带性事故停电,缩小故障停电范围,缩短用户停电时间,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恢复是十分复杂的决策问题。采用解耦思想,研制了一套在线电力系统恢复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国家电网D5000调度平台数据,根据电网实际停电状态,在线辅助调度人员制定恢复供电的详细决策。该系统已经在重庆市电力公司开展了试运行,结果显示该软件能够帮助调度人员有效地制定恢复策略。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提升调度人员恢复系统的能力,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丁浩然  张博  唐巍  张璐  范闻博 《供用电》2023,(3):2-8+31
分布式光伏接入规模日益增长导致配电台区面临安全运行风险,挖掘配电台区多种柔性资源调控潜力并实现协同优化是消纳分布式光伏的重要手段。针对高比例光伏并网对配电台区安全运行的影响,分析了光伏逆变器、静止无功发生器、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的调控潜力;提出了包含电压偏差指标、变压器负载率、线路负载率、弃光率和光伏消纳率的配电台区光伏消纳能力评估指标;建立了计及多种柔性资源调控潜力的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模型,并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根据优化运行数据计算配电台区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算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能够有效提升配电台区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所提模型和方法可为配电台区光伏消纳能力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配网改造方案可靠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平衡,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的辐射型配电网可靠性规划方法。首先,选取了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估指标用于对配网改造方案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分析。然后,以多目标的方式兼顾了可靠性与经济性的需求,构建基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的多目标加权优化模型,在考虑配网技术约束和可靠性指标约束条件下得到Pareto曲线,采用模糊满意决策方法根据可靠性期望水平和配网改造预算选择合适的配网可靠性改造方案。最后通过33节点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满足可靠性期望水平前提下帮助供电公司选择经济最优的可靠性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3.
《供用电》2016,(12)
文章针对现有柱上配电台区存在设备多而凌乱,结构型式不统一,安全防护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柱上配电台区结构型式,组合式一体化配电台区由户外一体化智能组合电器、配电变压器、综合智能配电箱及连接附件等组成。整个配电台区实现了全绝缘、全屏蔽、全密封,从而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实际应用证明,该设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低压配电网统一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低压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低压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提升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中低压配电网统一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结构设计方案;依据确定的系统设计思想,给出了系统智能数据采集、数据通信和传输系统、实时数据处理、用户用电信息管理与监控、智能配电台区管理与监控等5个功能的实现方案;提出了系统安全设计以及与已有系统的接口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部分农村地区,配电台区的设备配置较低,安装设计简单,功能单一,形式多样,并且大部分只实现了配电和计量的简单功能,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农网智能化建设的需要。改造建设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实现台区信息模型的标准化和台区的智能化综合管理,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迫在眉睫。分析了农村台区的发展现状,从解决农村落后的智能化问题入手,研究开发新型智能综合配电箱及智能配变终端等设备,并提出智能台区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管理的高度智能、高度监测及控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加强了为电力客户服务的实惠度,并配合智能高压输电的坚强电网架构,提高整个智能电网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提升配电网运维管控能力和供电服务水平,针对目前电能质量掌控不及时、治理辅助决策工具缺乏等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监控、通信等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电能质量的综合分析与决策控制。基于配电网智能化技术应用与建设差异,提出了2种典型配电网电能质量智能监控方案;给出了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分层判断方法与策略;利用前推回代潮流算法,实现了在线治理仿真功能,并给出优化决策方案,为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提供事实依据。研发的平台系统在多个试点工程得到实际应用,验证了其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功能完善性。  相似文献   

17.
吴善 《电测与仪表》2018,55(10):46-51
智能电网的蓬勃发展对配电台区信息集成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IEC61970/968标准中没有针对智能配电台区的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规范。本文根据我国智能配电台区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要求,建立了智能配电台区的公共信息模型。论述了CIM模型建模原则、建模方案;给出了智能配电台区新增设备模型、资产模型及拓扑模型的建模实例并进行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智能配电台区信息集成平台,基于GIS、PMS系统在一体化平台上实现了漏电定位和三相不平衡度告警的高级应用开发,并在工程中得到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供电安全标准分析法的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具体案例探讨了供电安全标准分析法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方法,并基于供电安全标准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对配电网进行诊断分析,提出了多种提升配电网供电能力的方案。在配电网规划中应用供电安全标准分析法,可有效评估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查找供区电网的薄弱环节,科学评估配电网规划方案,使得配电网的规划方案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智能一体化柱上变压器台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方案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实现功能。通过智能配变终端的嵌入式设计实现变台防盗、三相负荷自动平衡、手持式全景监测、即插即用、高压侧监测、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充电桩管理、宽带载波抄表和信息安全加密等高级应用功能。设备的推广应用,可实现配电网建设改造效率提升、设备成本可控和坚固耐用等目标,同时推动配电台区的智能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标准配送式智能配电台区的建设对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当前缺乏对标准配送式智能配电台区典型建设模式的研究的现状,提出标准配送式智能配电台区典型建设模式。从配电变压器、智能配电箱、智能配电终端、设备接口、通信模式共5个方面对标准配送式智能配电台区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基于组成要素,综合考虑敷设方式、配变容量、配电箱功能及应用场景,给出标准配送式智能配电台区的分类依据;最终形成7类11种标准配送式智能配电台区典型建设模式,并举例说明典型建设模式的详细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