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利工程高危作业中诸多人为因素之间并非完全独立,找出两个特定因素之间的相关作用和内在联系,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本文根据修订的人为因素分析分类系统(HFACS)框架,采用Kendall法分析了每个因素与相邻层次的因素之间相关作用的大小,并通过偏相关分析滤除了多个变量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最终得出每个因素与相邻层次的因素之间净相关作用的大小。根据分析结果对工程的管理与整改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水利工程施工系统动态变化过程,并获取安全影响因素风险率的演变规律,引用模糊认知图理论对高危作业事故中人为影响因素风险率进行动态推演分析。首先,运用修订后的人为因素分类与分析系统(HFACS)辨识高危作业中关键人为影响因素,并依据各因素间的因果联系及模糊认知图理论,构建水利工程施工风险因素关联模型。然后,根据风险率初始值及影响权重,采用模糊认知图的推理机制对影响因素风险率进行推演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利工程施工系统动态演变过程中,直觉与决策差错、人员素质、操作违规分别是施工前、中、后期对系统安全性影响最大的因素,该推演方法可有效模拟水利工程施工中人为影响因素风险率的演变过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颜鑫  孙开畅  李权 《人民长江》2018,49(10):87-91
为处理水利工程高危作业施工过程中的模糊信息,提出了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施工系统可靠性分析法。以水利工程中的物体打击事故为例,运用修订的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进行人为因素分析识别,并基于事故树构造相应的事故系统模型。通过引入模糊数表示系统节点的故障状态,模糊子集描述节点的失效概率处理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信息,结合贝叶斯理论对该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并计算各根节点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员情况差及无专业组织培训是物体打击作业系统处于危险状态和事故状态的薄弱环节,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各节点间的不确定逻辑关系,并对水利施工系统进行有效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引入决策评价试验法(DEMAT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对水电工程高危施工作业中的人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修正过的人为因素分类分析系统(HFACS)识别出高危施工作业中12个主要人为影响因素;针对专家在决策时的犹豫心理,引入犹豫度改进DEMATEL方法得出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将DEMATEL与ISM相结合,对因素间的复杂逻辑关系进行层级划分。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施工过程中风险关键因素和作用路径,为水电工程施工期事故安风险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孙开畅  冯继伟 《水力发电》2022,48(1):91-93,117
为了加强水利工程事故风险管理和预防事故发生,引入了机器学习中的数据关联算法,对水利工程事故案例的风险因素进行多维关联分析。在经过改进的人为因素与分类系统(HFACS)的水利工程风险框架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中的Apriori关联算法对事故案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数据挖掘,计算事故风险因素之间的多维关联规则,进而对事故案例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为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提供数据分析及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水利工程高危作业突发事件形成,控制事件影响,在分析高危作业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图;结合突变理论,将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作为控制变量、施工安全动态作为状态变量,构建水利工程高危作业突发事件尖点突变模型。通过模型进一步分析事件形成过程,阐述分裂因子和正则因子在突发事件前、后的作用及事件演化轨迹,同时总结出安全作业(2种)、外因隐患作业、内因隐患作业、危险作业(2种)共6种施工安全状态,进而提出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控制措施、应急措施。研究表明:作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是避免突发事件形成的关键因素,管理人员的行为在事件发生前后极具影响力。该模型研究对水利工程领域中的高危作业安全保障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风险控制是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特点以及存在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总结多年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风险评价方法和应对施工管理风险、预防责任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利工程事业得到了空前的进步,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有诸多的因素会对其成本造成影响,如: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等,不利于对预期投资目标的有效控制。文章以阐述工程变更、工程计量、索赔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在预防索赔、工程变更有效控制、加强进度款审核等方面的有效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教育与培训,尤其是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分析,准确及时地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预防和施工中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全技术交底是超前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工程项目中最危险的水上块石抛填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采用相关安全技术交底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和部位进行了客观分析,识别危险源并给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水上作业安全规定。通过这种方法能够预防人员和设备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现场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实现了零伤亡的预期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1.
对长距离输水隧洞盾构施工可能的风险路径进行预测分析,对保障隧洞工程安全施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 大量盾构施工风险事故统计分析,提取隧洞工程盾构施工风险致因指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盾构施工风险因素 进行因果层次关系分析和网络拓扑图构建;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盾构施工风险事件预测模型,运用贝叶斯网络 的反向诊断推理技术计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最大可能路径,确定导致盾构施工风险事件的关键因素;将所得的风险 预测模型应用到西霞院灌区工程穿沁隧洞盾构施工项目中。结果表明,模型运算得到的风险事故路径与工程现 阶段实际施工情况一致,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并根据风险事故路径预测结果为穿沁隧洞后续施工的风险 隐患排查治理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水工建筑物的质量优劣,直接对水利工程的长久性、安全性运行产生影响,而裂缝问题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危害,成为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在整合文献资料及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水利施工过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材料特性、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因素均会对裂缝的产生造成影响,合理的施工方案、优质的施工材料、严格的施工控制及良好的后期维护是水利施工过程中控制裂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常用的水工隧洞围岩分类方法主要是在浅埋隧洞和钻爆法施工的基础上建立的,在隧道掘进机(TBM)施工的深埋水工长隧洞应用中存在不足。在对国内外常用的围岩分级和分类方法进行统计的基础上,结合深埋水工长隧洞的特点以及TBM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地质问题进行分析,选取了围岩稳定性、高地应力风险、地下水风险和TBM施工围岩可掘性等作为评价隧洞围岩性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既能描述隧洞围岩稳定性,又能描述地质风险类型及等级的TBM施工深埋水工长隧洞围岩综合分类方案。该方法已在新疆某输水工程中进行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深埋水工隧洞开挖和支护设计提供技术支撑,为TBM选型及施工中可能遭遇的地质风险采取处理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运用基于偏最小二乘的结构方程模型,针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风险分析。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设定12个显变量与4个潜变量,建立水利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模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原始数据,应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再利用SmartPLS2.0软件进行循环迭代以及PLS回归分析,得到模型的载荷系数与拟合指标。计算结果表明,企业影响与组织机构、施工现场与技术措施、人员素质与操作违规、安全管理与安全监督之间的影响最大。该模型不仅描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更能有效量化安全指标影响程度,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铁路路堤稳定性分析是路堤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关键,其影响因素很复杂。以典型的双线铁路路堤模型为基础,采用传统的瑞典条分法对铁路路堤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稳定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对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进行了系统分析,讨论了路堤高度、地基土类型及固结程度、地基土抗剪强度参数等对铁路路堤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路堤的增高,稳定安全系数呈双曲线的递减趋势;在施工期,考虑地基土固结时得出的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不考虑固结时的结果,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铁路路堤填筑完建期的稳定性分析采用快剪指标,对于软弱地基,还应考虑地基土的固结强度增长;放置与铺轨期和运营期的稳定性检算宜采用固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