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铁路二期土建工程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桥梁承台、墩台身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情况时有发生。介绍了第十九标段桥梁承台、墩台身施工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沿河县城防护工程高边坡及复杂的地质情况,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确定采用桩基承台施工方案,即采用人工挖孔桩,浇筑钢筋混凝土护壁,待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后,清孔,放置钢筋笼,浇筑桩身钢筋混凝土,再在桩上部浇筑钢筋混凝土梁板,利用该承台承受荷载,在承台上部修建浆砌石挡墙,从而达到保持边坡稳定的目的。文章主要阐述了沿河县城防护工程中桩基承台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目前水利工程中桥梁桩基础缺陷及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低应变检测桥梁桩身完整性基本理论,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低应变方法检测桩身质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正桥梁桩的基础施工对于桥梁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关于桥梁桩的基础施工问题,对其质量的通病以及控制和管理的方法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完善桥梁施工,解决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桥梁桩基础施工的重要性桩基础作为桥梁工程的重要基础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对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直接性的影响。桩基  相似文献   

5.
《治淮》2020,(9)
正钢板桩支护具有强度高、容易打入坚硬土层、速度快、施工简便、接合紧密且不易漏水、可多次重复使用的特点,广泛用于桥梁承台基坑开挖的施工中。但是在桥墩承台距离堤防较近或者直接位于堤坡上的情况下,如果钢板桩安装或者拆除施工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堤防滑坡、裂缝、扰动堤基等问题,给防洪工程造成新的隐患。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近堤桥梁承台基坑开挖钢板桩支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颖 《治淮》2004,(10):50-51
采用桩基础可以大大提高基础承载力.钻孔灌注桩是桥梁及一些重要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较多的一种基础形式,这种桩是由钻机成孔后灌注混凝土而成的.实践证明,良好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成桩质量和其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施工质量的控制越来越受到建筑、设计、施工单位的重视.在施工中,遇到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很多,现仅就成孔质量和混凝土浇筑方面的部分问题作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大勇  尤岭  闫海青 《中华建设》2012,(12):236-237
1.工程概况目前正在施工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至沙河南段工程的跨渠桥梁绝大部分为简支梁桥,其桥墩型式主要为桩柱一体结构,为了减少对总干渠衬砌板的施工影响,桩间一般不设置系梁和承台,仅有拱桥和连续梁桥的主墩。根据承载力的需要采用了群桩基础结构,简支梁桥的跨径为25m~40m,桥墩立柱的平均高度约为9m,桩基长度为25m~45m,桥梁宽度大部分为净6.5+2×0.6m和净7.0+2×1.1m。2.存在的缺陷跨渠桥梁在建设的过程中桥墩的主要缺陷为:露筋、桩柱结合不良、混凝土不密实以及桩柱偏心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7,(12):96-100
为了探明黄河下游在役桥梁群桩基础的冲刷特性,对郑州刘江黄河公路大桥群桩基础进行了冲刷深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黄河河道展宽作用使得黄河水流对桥梁群桩基础的冲刷主要表现在侧向冲蚀,而非河道处为垂直向下冲刷,导致跨黄河桥梁群桩基础局部冲刷坑最大深度位置并没有全部出现在群桩迎水侧前方,而是部分出现在顺水流方向的侧面;黄河水流对跨黄河桥梁群桩基础冲刷作用最强烈的位置并不是主河道水深最深或水流流量最大的位置,而是在主河道两侧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在顺水流方向,跨黄河桥梁群桩基础迎水侧冲刷深度大于背水侧,迎水侧的冲刷坑坑壁坡度较背水侧陡;群桩基础冲刷坑边缘大多数在距承台2.25倍桩径处;河道转弯对河床冲刷的影响较大,转弯外侧的河床冲刷更为严重,建议在设计中适当增大河道转弯外侧桩基的最大设计冲刷深度。  相似文献   

9.
群桩基础一般通过承台把各根桩的桩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上部结构荷载。运用地基系数法推导出桩基础承台位移和作用于承台上外力的对应关系,并表示为一组特殊的本构方程,把整个桩基础模拟成一个空间梁单元,与上部超静定结构划分的各单元进行总刚组合和有限元计算,较好地解决了桩基础和上部超静定结构联合怍用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海风电桩基础的动力学问题,结合实际工程,采用数值软件对独桩基础、导管架基础和高桩墩台基础进行模态和时程分析,得到3种基础的振型图、固有频率、周期及其位移响应曲线.通过分析可知,经过1个周期后3种基础进入稳态振动;同时发现高桩墩台基础的动力放大系数高于独桩基础和导管架基础,但是放大后的位移仍小于后两者,约为它们的一半,因此从风电基础对变形要求的角度考虑,高桩墩台是最理想的近海风电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承台群桩基础是我国首次提出并获得广泛应用的新型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型式。建立了高承台群桩基础数值模型,通过t-z、q-z和p-y曲线模拟桩土相互作用,以承台转角θ与力矩M关系曲线代表基础整体承载状态,采用基桩现场抗拔承载力测试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基于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风电机组基础结构,对不同加载方式、压拔承载力比值的基础进行了极限承载性能数值模拟,分析了基础的荷载传递、分配和整体协同作用,揭示了群桩中基桩极限承载性能与群桩基础整体极限承载性能的关系,提出了海上风电机组高桩混凝土承台群桩基础承载力控制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软基处理方法很多,CFG桩复合地基是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因此CFG桩基础处理在国内的水利建筑行业广泛应用,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以泄洪洞工程施工为例,从施工准备到质量检验过程进行阐述,介绍CFG桩在水利建筑中的应用,结论可为水利工程CFG桩基础处理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复合地基中桩基础的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计算,对软土地基中桩基础和碎石桩复合地基中桩基础的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桩、土、承台体系的共同作用,提高桩基础的整体承载力。并提出了基于极限状态的桩基础加固的计算机设计方法,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4.
驿马沟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驿马沟大桥承台混凝土,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如果在施工中不采取任何降温措施加以控制,极易出现裂缝。作者从承台混凝土浇筑原材料、配合比和浇筑过程中的降温措施着手,对承台混凝土浇筑中避免裂缝出现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以郑州地铁盾构隧道下穿郑西高铁桥梁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左右线隧道分别下穿桥梁后,隧道施工对桥梁承台变形、承台内力及桩侧摩阻力变化、桥墩及上部结构的影响以及下穿桥梁前后桥梁结构设计控制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规范沉降控制标准,对比已有下穿高铁桥梁经验及现场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隧道左右线分开各穿一桥跨能较好的拉开空间距离,净距约在2倍洞径情况下,对承台变形影响较小,仅加强洞内注浆措施能满足隧道下穿引起的桥梁沉降控制要求;由于隧道开挖卸载的影响,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承台内力以及桥梁结构设计控制参数均会有一定影响,但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在混凝土桩基础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不当或混凝土灌注时桩孔出现涌砂、涌水等情况,往往会出现分层、离析、破碎等质量缺陷。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详细阐述采用水泥——EAA环氧材料复合注浆法,进行缺陷性混凝土桩基础中的分层、离析、破碎等问题的补强加固处理,为解决桩基础中特、急、难的质量缺陷问题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施工方便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咬合钻孔桩施工技术与工艺在北京市大红门地区凉水河河道防护过程中首次使用。通过该工程实例,对咬合钻孔桩施工内容进行了说明,并就咬合桩导墙施工、掘土成孔、钢筋笼制作及吊装、超缓凝混凝土要求、浇筑混凝土、咬合施工及质量验收程序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可为同类工艺在水利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沿海城市河道防汛墙改建工程中,为提高防汛标准及延长使用寿命,防汛墙大量采用高桩承台结构。根据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及使用功能不同,桩基础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方桩、板桩、PHC管桩及钻孔灌注桩,另外还有少量的高压旋喷桩及拉森钢板桩等,按桩的入土方法可分为打入桩、压入桩和灌注桩等。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测放桩位,为桩基础工程施工提供标志;进行桩基础施工监测;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为检验施工质量和为上部工程施工提供桩基础资料,需要进行桩基础竣工测量。  相似文献   

19.
桩墩一次成型施工技术系对桥梁墩柱采用与桩基同断面、同结构一次水下灌注成型技术,也称"一桩到顶"。对于开挖式桥梁墩柱的施工,采用桩与墩柱一次浇筑成型施工技术,能够大大缩短工期,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对桩-土-承台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本文主要运用ABAQUS模拟了锚杆静压桩(方桩)的不同桩长、桩边长、桩间距、桩数以及承台厚度情况下,锚杆静压桩群桩基础的工作性状。桩长的增长和桩数的增加,都会导致群桩效应系数和承台荷载分担比的降低;而随着桩间距增大群桩效应系数和承台荷载分担比增大。这些结论都有助于指导桩基设计,使得桩基设计更符合其实际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