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质三维模型快速生成标准地质剖面图是目前三维地质推广的一大难题.为此,通过常用的几个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和二维工程地质勘察软件相结合,把标准地质剖面图中的地层线条和小钻孔柱状图及标尺等分别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和二维工程地质勘察软件自动生成,再合并成为一个标准的地质剖面图,提出了一种由地质三维模型快速生成标准地质剖面图的方法.并以某工程为实例,验证了利用此方法生成的地质剖面图符合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体现了三维地质在实际工作中快捷、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长江三角洲平原南翼的嘉兴市为例,建立了基于MapGIS-TDE三维平台针对不同类型和特性地质数据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以三维真实感图象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地质结构的真实形态、特征以及三维空间物化属性参数的分布规律。通过三维模型可视化分析,可实现对地层信息的拾取、钻孔模型的拾取,并支持对各类地质体进行平面剖切、水平剖切、斜切、折线垂直剖切及组合剖切等,展示地下三维地质模型及地层分布变化的可视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构建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库坝址区三维地质模型过程为例,通过GOCAD建立地质对象曲面模型,CATIA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最终实现,GOCAD与CATIA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运用了各软件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水电工程勘察中,传统的二维数据分析方法效率低、局限性强,不能满足现今社会发展要求.为应用三维地质模型技术实现地质信息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变革,解决传统二维数据分析方法的不足,以具体水电站工程可研阶段勘察为例,基于CnGIM_ma建模软件,以地质剖面、物探剖面、钻孔、平硐数据为基础,开展了三维地质模型建立及应用研究.结...  相似文献   

5.
以某水电站为例介绍了工程地质三维设计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数据准备、数据的录入和导入、地形建模、地质建模、地质解释等最终生成三维地质模型,该地质模型具有可视化程度高,真实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等优势.最后通过二维出图模块自动生成所需的钻孔柱状图、剖面图等,提高了出图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二维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笔者开发了地质三维设计系统,该系统整合了水电、火电、变电、工民建等工程,包含了全面、灵活的地质数据录入及管理,三维地质建模前处理系统、三维模型展示及二维标准出图系统等方面内容,该系统既可按不同的工程类型分别录入,又没有改变原有的录入习惯,还可以兼容原来软件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建模数据的快速提取,可以实现标准剖面的快速出图,还可以实现二维与三维的联动.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特点,基于多种地质勘察手段(地质测绘、遥感、地质勘探、试验等)得到的遥感图像、地形等高线、钻孔平硐数据、地质描述、空间位置数据、物探测试数据、试验数据等各种地质数据,提出了耦合多源数据的地质信息空间集成方法。通过对地形、地层和地质构造等地质结构的空间解析,采用耦合多源数据的剖面生成方法获得保持所有数据一致的二维CAD剖面图(横纵剖面、轴切剖面和平切面等),实现综合数据的自动分层和集成分析。工程实例应用表明,对工程坝区不同来源、精度、分辨率的地质数据进行耦合分析和自动集成,保证了所有有效数据成为地质分析可利用的、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BIM在水利工程和建筑工程行业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三维地质模型也在工程勘察和设计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某水利工程为例,介绍了该水利工程的概况、ItasCAD三维地质模型建立的过程及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方法,对大坝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三维地质模型在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应用中有着直观、快捷和高效的优势,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解决方案,对类似工程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长海  许国 《红水河》2011,(6):165-167,171
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都主要表达二维的地表地物的图形和属性信息,要扩展到真三维包含地下地质结构的地质信息系统还有差距.文章基于GOCAD,分析了工程地质体三维建模关键技术问题,并结合某水电工程坝址区的三维地质建模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依托冬奥会综合管廊工程,基于勘察过程中的地质测绘数据、钻孔数据、工程地质剖面等多源数据,详细阐述了利用多源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建立了工程区三维地质模型,为工程地质评价、不良地质条件分析及施工地质预报提供了有效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1.
当地质平面图中的剖面线包含弧段时,传统的基于AutoCAD开发的绘图工具绘制出的地质剖面图总是比实际剖面长度短一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弧长公式、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出图标准,研究并实现了带弧段地质剖面图的精确绘制,并结合工程地质数据库,自动在剖面图上绘制勘察信息。应用效果表明:绘制出的弧段剖面图长度、地形高程、地质界线特征、相交剖面特征以及勘察点位置与平面图完全吻合,图上自动绘制的勘察信息与工程地质数据库数据一致。该技术提高了制图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可在多个平台的弧段地质剖面图绘制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电地质工程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GOCAD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根据实测的离散工程控制点数据、钻孔数据和产状数据,构建了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并能进行与工程密切相关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最后将该技术成功应用到万家口子水电站工程的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分析中,对工程设计和勘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电地质工程三维可视化建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电地质工程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GOCAD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根据实测的离散地质点数据,构建了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并能进行与工程密切相关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最后将该技术成功应用到岩滩水电站工程的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分析中,对工程设计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工程地质勘察行业中,基于CATIA软件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已日趋成熟,利用CATIA软件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展示及汇报,其可视化表达方法可多样化,如材质、航片渲染、飞行虚拟漫游等,但其表达效果从视觉角度来说还存在不足。而将CATIA地质模型转化成IGS或STL格式文件,导入3DS MAX,借助3DS MAX强大的动画制作及渲染功能,来实现三维地质模型的虚拟漫游,其可视化效果对于三维模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基于CATIA及3DS MAX软件,结合某隧道工程,重点阐述利用各种软件的优势功能创建三维模型,并沿隧道主体纵剖面综合动态表达隧道地质模型内部空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相似文献   

15.
CATIA在水利工程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发展,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会越来越受重视。文中通过某一个工程实例简单介绍了CATIA软件在水利工程地质建模方面的应用过程,总结了此软件建立地质模型的操作步骤与相关功能命令的使用方法技巧。整个流程表明:CATIA软件能够比较快速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反映真实的地貌特征,从而在水利工程地质模型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是人类在矿山开采活动中,对地表和地下结构、形态的改变而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次生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已经得到社会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分析次生地质灾害监测的一些特性入手,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次生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及一套次生地质灾害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和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这些监测技术已在一些重点水电工程和类似工程中广泛应用,已比较成熟和完善,在矿山、尾矿坝、堰塞体等部位的次生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王秋明  胡瑞华 《人民长江》2011,42(22):76-78
CATIA三维协同设计软件已逐渐成为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的软件平台,为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转变和开展多专业间的协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解决方案.介绍了在CATIA上实现三维地质建模的关键技术,即地形模型的建立,地层模型的建立,包括平面地质图文件导入、剖面图文件导入、钻孔数据导入、地质体生成等.在掌握上述关键技术后,可...  相似文献   

18.
王大志  黄鹏 《人民长江》2017,48(19):72-78
采用基于AutoCAD平台的Object ARX二次开发技术,以测量数据和钻孔数据为基础,编程建立各地层界面模型,通过面域拉伸和实体布尔运算等方法生成工程地质三维实体模型。其中,地表模型的建立直接采用测量数据,形成Delaunay三角网面域;地表以下各地层模型的建立则是利用Surfer对地层钻孔数据进行插值拟合,形成三维网格数据文件,导出为"*.dat"文件后,利用Object ARX二次开发技术编程建立地层三角网面域。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不仅能真实反映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