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4)
外来文化输入势必会对本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无论是现代化的国家或是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发生过"文化危机"。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此,笔者尝试从受众方心理分析的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发掘华夏传统文化宝库中健康有益的精神资源,创新继承,熔铸弘扬,重筑中华传统文化之辉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4):278-279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昂扬的精神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邓小平同志强调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忽略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胡锦涛同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鲜明指出坚持前三个自信归根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气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归根结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4)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共享思想,其大同理想、民生思想、均平思想都为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共享发展理念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共享文化基因,在政治理想层面、社会民生层面、分配层面既传承了其思想精华,又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超越,开启了追求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诗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杜甫诗歌在新时代的价值,挖掘杜甫诗歌在当代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文化的发展有客观自在的规律,而建筑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表征,他是历史的反照镜,是人文的记录者,涵盖着与文化相关的一切特质,这就要求建筑创作者要深刻的了解其中的要义,其一,建筑创作要立足本土,此为民族性;其二建筑创作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对传统文化之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此为时代性。本文以江苏丰县汉皇祖陵文化景区项目的建筑创作为切入点,谨借张岱年先生所议之“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为题,旨在阐述经验、总结方法,力图探讨在建筑创作层面中如何将文化之时代性和民族性得以昭示和彰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布局,要求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城乡建设领域肩负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等重要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政府层面如何通过完善和优化体制机制,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强大推力,值得深入关注与探索.为此,笔者搜集整理了法国遗产保护的管理和培训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以期为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文化的发展有客观自在的规律,而建筑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表征,他是历史的反照镜,是人文的记录者,涵盖着与文化相关的一切特质,这就要求建筑创作者要深刻的了解其中的要义,其一,建筑创作要立足本土,此为民族性;其二建筑创作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对传统文化之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此为时代性。本文以江苏丰县汉皇祖陵文化景区项目的建筑创作为切入点,谨借张岱年先生所议之“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为题,旨在阐述经验、总结方法,力图探讨在建筑创作层面中如何将文化之时代性和民族性得以昭示和彰显。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4)
文化自信属于一种更广泛、更基础、更深厚的自信理念,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源于民族基因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和国民素养。文化为一个国家和民族之灵魂,假如一个国家的民众缺失文化自信,就无从谈及其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本文主要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5)
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使命,是关系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涵养民族精神和归属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必要手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实践中来,秉承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的"扬弃原则",融入到当下社会实践的"超越原则",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原则"和融汇创新兼容并蓄的"创新原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理论,从理论上的认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对高校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精神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南京万达茂的设计就是立足于"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一次产品创新设计。对万达而言,文化自信既是一种企业责任,也是历史赋予的时代责任。文章论述了南京万达茂是如何围绕文化自信、文化挖掘、文化植入、业态融合、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展开设计的。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塑中探寻与世界融合的发展模式,万达意欲创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1)
民间文学已不再符合当代人审美,但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应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1):82-89
从乡村聚落的形成、乡村社会的建构到乡村社会的运行等着眼来讨论乡村及其发展的根本,都离不开对在地资源的认知与利用。而不同地域的民族认知与利用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本土文化作用的结果。由此看来,乡村的形成、延续和发展不仅是共同地域的聚集,还是文化、行为、信仰等认同的结果;在地资源的认知与利用所形成的聚落生计方式,是对"地"的一种文化凝练。乡村振兴的根本是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上的以乡村在地资源为核心的各乡村资源的有效组合,绝不能千篇一律套用同一个现代化"发展公式"。深入认识自我生存空间,将现代乡村治理理念、科技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接完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地制宜建构合理的资源利用机制,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唤醒文化自觉,才能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高度强调了文化自信和做好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在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了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北京胡同整治行动的迅速展开,整治行动使北京失去了特有的风味与文化底蕴。北京砖雕作为北京市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载体,也凝聚着一个城市对历史的认知、感受以及温情记忆。北京胡同中的砖雕营造技艺传承应该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创造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5)
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发挥了无可替代而又令人惊叹的历史作用。因此,要延续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并从历史传统中获取精神养料,唯一的选择就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1)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塑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自豪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价值指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  相似文献   

18.
王磊 《山西建筑》2008,34(6):87-88
阐述了建筑设计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如何创造性转化的继承和发展,从三个层面研究了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同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可为实际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2)
当前,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进行挖掘和阐发,努力在工作中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不仅是个人提升文化修养之必需,更是岗位职责与使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5)
晋北广武地区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军事性质的历史遗迹留存较多,但保护与开发现状不容乐观。在全域旅游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文化旅游为广武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广武地区可以将历史遗迹作为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促进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